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744\wps1.png犁杖·拖拉机 (汉寿县老干网宣协会 田明时) 幼时,记得每逢春耕前几天,父亲就会和生产队里的几位伯伯叔叔一起,从生产队里的农具仓库内,搬出落一副副沉睡了一冬天、落满灰尘的犁杖。他们把犁杖拆卸开来,检查犁铧、 犁镜子有没有裂纹,再检查犁底的角铁牢不牢固,梭子、犁把、拿手和杖辕的卯榫是否活动、合槽,如果哪里有问题,就会立即修整。 一切准备妥当后,父亲和叔伯们背着犁杖,赶着生产队里的牛到田间耕地。随着父亲等人“喔——喔——”的吆喝声、鞭子在空中的“啪——啪——”响声,一缕缕春光,就这样在犁杖翻新的泥土中渐渐展开…. 经过十多天的耕作,生产队春耕的任务也基本完成了,父亲和叔伯们爱惜地擦净犁杖上的泥土,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进生产队里的农具仓库内…… 1985年,哥哥由于高考落榜,被高校拒之门外,一气之下回到了家乡,与父亲一起种田。就在这一年,我们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分到了一副犁杖。每当父亲检修那副犁杖时,脸上总是透出一种让人不易觉察的神秘的微笑;每当父亲扶着犁杖耕地时,就像抚摸着自己可爱的儿女的笑脸。 渐渐地,哥哥与父亲之间就产生了分歧。 哥哥想响应当地的富农政策——贷款买辆拖拉机,耕完自己家的责任田后,还可以为进城打工的村民耕地,既能帮助村民及时耕地,还能多赚点“外快”。更何况,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太适应在农田用犁杖。 而父亲则认为,拖拉机会把土地轧硬,不利于庄稼生长。况且好多土地承包到户,小片分割,拖拉机施展不开,大多数土地还得靠牛拉犁杖耕作。哥哥带父亲来到田间,扒开泥土,让父亲查看庄稼的根系到底能不能扎到拖拉机轮子轧的硬层,还提出留守村民结成“互助组”,使责任田调整兼并连成片等一些措施……说得父亲不得不低下了头。 哥哥贷款买了一台24马力的拖拉机,比原来父亲用牛拉犁杖耕地速度快了七八倍。耕作完本村的土地后,还能到临近村“打工”。第二年,哥哥就把买拖拉机的贷款还上了。第三年就挣回了拖拉机的成本。第四年,哥哥娶了本村一位漂亮姑娘当媳妇。这时候,父亲那副钟爱的犁杖已经闲置在我家西屋里两年了。我家当年分得的那两头老黄牛早巳经卖了。 哥哥结婚后,和嫂子一商量,二人把那台24马力的拖拉机卖了,又买了一台可配套多种农机具,能进行耕、耙、播、收获及运输作业的50马力504型多功能拖拉机。靠着这台拖拉机,我家的房子由爷爷留下的低矮的泥土小木房,变成了砖瓦结构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渐渐地又变成了二层小楼;靠着这台拖拉机,小侄儿、侄女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出国留学的学业…. 我大专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哥哥依旧在家乡农村采用机械化规模种地。近年来,他承包流转了周边两个乡镇十多个村的5000亩土地,带领广大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本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去年他带着家乡农民协会考察团去俄罗斯考察土地,在那里与俄罗斯一家农场签订了200亩土地的承包合同,为期5年。 在我们哥仨之间偶尔的网络聊天中,我们常常聊到各自所在城市的见闻和听哥哥说起乡村的点滴变化,纷纷感慨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今非昔比令人目不暇接。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父亲的犁杖和哥哥的拖拉机,从犁杖到拖拉机,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贫到小康的见证,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盛的有力证明。
田明时,男,64岁,原单位汉寿县人大常委会原办公室副主任,电话:13974214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