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78|回复: 16

放牛:儿时家务三要事(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 05: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52345o1zer4f11jmm1nnj.jpg
      农家出身的孩子,很少没有不放牛的。
      但放牛出身最有出息的,莫过于朱元璋和传说中的牛郎。前者,大智大勇,放牛杀牛,蒙蔽东家,最终当上了皇帝,为放牛娃吐了恶气,出了风头,争了脸面。后者,逆来顺受,本分厚道,乐守贫寒,感动仙女,终成眷属,虽只半世夫妻,却也占尽风光,出尽风头,还没完没了的受天上、人间仰慕,一首《七夕》伤感了古今多少痴男怨女。
      我小时候也放过几年牛,尽管很敬业,把牛喂得膘肥肉壮的,但至今却官不官,民不民,那时连个放牛的女娃也是没有的,谈何入道成仙?放牛娃出身的我,连今天的博文都透出牛粪臭来!
      炎黄以来,在广袤的农村,耕牛就是农民的命根子。牛,无怨无悔、默默地耕整田地、打谷碾米,感恩于农民喂养它的几根青草、几片绿叶、几捆枯藤。牛老了,它献身庖丁,甘为人们的刀下俎、口中肉。因此,人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下载.jpg
      我放牛的时代,耕牛是生产队的。每个队一般都养10多头牛,主要是水牛、黄牛。条件好的生产队有牛棚,牛由老弱者专人养护。也有早晚分散到各家放草,晚上交回牛棚的。凡家里能腾得半间一隅屋子的,就设了牛棚,领养一头耕牛,既可以得到养牛的工分,又可以积牛栏粪换工分,一举两得。家里包养了耕牛的孩子,每天早晚,必须把牛牵上山喂饱,早晚两头都是麻麻黑的天。不管你读不读书,不管你离学校有多远。
u=2027932973,674804702&fm=26&gp=0.jpg
      放牛是硬任务,放牛也有乐趣。
      清晨,我在睡梦中被母亲叫醒,揉着眼睛,夹着课本,走进偏屋,摸进牛栏,从木桩上胡乱解开绳子,大黄牛喷着粗气,四蹄“哒哒”的、摇头耸脑的跟着我走出家门。此时我才发觉我的双脚又沾满了牛粪!
     寻找一大片肥草早已是奢求。因为以粮为纲,很多山坡已开成梯地,留下的山坡树木稀疏,草皮被锄烧火土,只有田头地边才是牛吃草的地方。田地里全是庄稼,必须牵紧牛绳,盯着牛的嘴巴,如稍不留神,牛的舌头就会将庄稼扫去一片。因此,带书经常是多余的。
      偶尔发现一大片山林,绿草挂着露珠,晶莹剔透,牛群在一块儿兴奋地抢着吃草。这时,放牛娃们可以放松了。我们经常玩一些跳房子、跳绳、抓籽、打火鸡棍、甚至打尿仗的游戏。有时在水浅的山堰、小溪中摸鱼。 甚至有时还天南地北地轮流讲着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故事。当然大多是“说大话,牛皮吹破”、“没出息,终身摸牛屁眼”一类与牛有关的故事。
      最有趣的是,放牛娃中不乏好事好斗的主。贺家山那边,三五成群的放牛娃,经常要与我们毛家嘴喊着对歌:
      贺家山什么上山爱点头?什么下山吱溜溜?什么有腿不走路?什么无腿江湖游?
      毛家嘴扁担上山爱点头,鸡公车下山吱溜溜,板凳有腿不走路,船儿无腿江湖游。
      贺家山什么肚里长牙齿?什么肚里长眼睛??什么上山岩上坐?什么吃草不吃根?
      毛家嘴:磨子肚里长牙齿,灯笼肚里长眼睛,猴子上山岩上坐,牛儿吃草不吃根。
     贺家山曲终词穷,索性就挑衅起我们来了。歌词下流的不堪入耳,更不能跃然纸上。但我们绝不示弱,以正抑邪。
     那边轮番呐喊:
            高山岭上插黄旗,我在你家做姑爷。
            吃了三年老糙米,使了八载牛气力。
                (下流话省略)
      他们来黄的,我们和红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他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等到那边倒背战旗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酒足饭饱的牛儿,甩着尾巴跟着我们回到了牛栏。
      到了“春耕”、“双抢”农忙时刻,牛就无暇跟着我们上山吃草听歌了,它们起早摸黑拖着犁耙,挥汗如雨,浑身是泥。放牛娃必须早晚上山割青草,送到田地边去。晚上把牛牵回来,并在牛栏里燃起一堆烟,驱赶蚊子。
      牛最舒服的是冬天,基本无农活可做。但“牛快活,嘴安乐”,冬天只能吃上干稻草和干红薯藤,有条件的才加点枯饼。牛不上山,放牛娃也解放了,火炕边又响起了琅琅书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 06: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 06:2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放牛》的回忆,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文字流畅简练,主题突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欣赏学习,只有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 06: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放牛》的回忆,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文字流畅简练,主题突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更是勾起少时放牛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 06: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一大片肥草早已是奢求。因为以粮为纲,很多山坡已开成梯地,留下的山坡树木稀疏,草皮被锄烧火土,只有田头地边才是牛吃草的地方。田地里全是庄稼,必须牵紧牛绳,盯着牛的嘴巴,如稍不留神,牛的舌头就会将庄稼扫去一片。因此,带书经常是多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 06: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体验生活的艰辛和快乐伴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 07: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分享精彩,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 07: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分享精彩,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 07: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寿喜老翁 于 2019-9-1 07:47 编辑

拜读图文并茂的佳作,受益匪浅。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 14:36: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时候一起放牛的时候也是替生产队放牛,我们队也是10多头牛。我们10多个小伙伴除了放,还割一捆草晚上给牛吃,把牛养得膘肥体壮。所以,我们通常用我们的牛和邻近生产队放牛娃放的牛打架,一般都是我们的牛赢,至少是赢多输少[呲牙][呲牙][呲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7:05 , Processed in 0.0391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