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溪水逶迤,层层竹林荡漾。美丽的桃源县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个绿水如诗、青山皆画的自然小村——兰坪村。该村因交通条件限制,加之处于保护区核心区,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较慢。
但党和政府的关心,却没有因高山的阻挡而缺席。今年5月7日,桃源县委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沙坪镇兰坪村。
8月12日,记者见到了县帮扶工作队队长程建均。谈起入村的工作,他首先用“有缘”两个字打开了话头。原来,1970年,程建均的父亲程国武成为该县第一支社教工作队队员进驻兰坪村。程国武时年50岁,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体力行地改变该村的村容与民风。2年时间,与兰坪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今年年初,县公安局党委、交警大队党委找程建均谈话,希望他能发挥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长处,前往兰坪村帮扶,为期2年。59岁的他答应了。
马上退休的他,老婆随子女在外地带孙子,桃源的家里也就他和99岁的老父亲在一起。虽然父亲身体尚且康健,但以往每天见面的生活将被打乱,几天不见将成为常事。一想到这里,他心中总还有些放心不下。
面对自己和家里的实际情况,程建均其实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拒绝,但在脱贫攻坚战面前,他又实在找不出一个拒绝“参战”的理由。
回到家中,他把工作调整的事和父亲说了说,没料父亲却极力地赞同,而且一再叮嘱,“扶贫工作来不得半点虚的,必须全身心地为当地老百姓谋实事。就不要担心我了,把兰坪搞好。”
就这样,程建均接起了父亲的“接力棒”,义无反顾地来到兰坪。
为迅速掌握全村83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程建均与队员在一周时间里早出晚归进行走访、排查,了解村民的现状、需求,沟通经济发展的想法,在对所有贫困户资料整理后,依各家特点与村后盾单位进行帮扶“手拉手”结对。
对非贫困户,程建均也是串门的常客。采访过程中,正好路过该村姚河组陈书斌的家,“走,我们去老陈家坐坐。他大腿旧伤犯了,今年茶叶作坊基本停工。”见一行人到来,陈书斌与妻子连忙端来椅子。坐下没多久,陈书斌的妻子在禾场晒起了玉米,程建均见状立马起身帮忙,俨然一副行家里手。
陈书斌家的情况让程建均思考一个问题:有一定优质茶叶资源的兰坪村,为何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产生良好效益?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他慢慢与支村两委形成了兰坪村经济提升的初步思路,依托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成立竹笋加工企业;为茶叶厂家提供优质原材料的茶叶种植;以良好地理位置开展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种植;为附近农家乐提供优质食材的果树、蔬菜种植。
“明早我要去县交通运输局办理95.2万元的项目资金手续。兰坪到安化的5.6公里道路拓宽项目批准了。”入村虽短,诸事不怠,程建均始终将党徽戴在胸前,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表述“先锋”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