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80|回复: 14

心系民众——我们的领袖毛泽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5 00:2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熊建新 于 2019-12-25 00:51 编辑

mmexport1577180138720.jpeg
       编者按:再过两天,就是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纪念日。推荐一篇文章即《毛泽东的初心之路》!因篇幅所限,截取该文第一部分一部、第三部分,供网友们阅读,以纪念毛主席!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太原)

    (前言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本文以毛泽东为例来对其进行考察,从历史角度,探讨毛泽东参加创建共产党的初心。

   一、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
     中共一大召开之时,全国各地的党员仅有58人。这58 人的出身、学历、成分和职业十分值得注意:留日的18 人,北大毕业生17 人,其他大学的8人,中师、中学毕业的13 人,只有2 人文化程度不高。从职业来看,担任教师包括教授的17 人,在校学生24 人,报业人员、律师、职员、弃官不做的自由职业者等13 人,党务和工会工作者2 人,典型意义上的工人2 人。这些人中不少都出身于富有和殷实之家,在“经济”上并不那么困难,有的还很不一般。比如即使现在看起来也是一幢“豪宅”的中共一大会址,就是上海代表李汉俊和他的胞兄当时的寓所。这样一批人是社会中生活比较优裕的少数人,但是他们的成长被社会中“大多数穷苦人民”包围着,在读书的过程中,“为生民立命”的传统伦理,“人生而平等”的外来观念,不断地激发着他们思考和关心周围“大多数穷苦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毛泽东“初心”的形成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毛泽东十四五岁时,一边务农,一边自己读书。当然,读的大都是有趣的小说,就像今天中学生读课外书一样。与众不同的是,他有一天忽然想到,书里的主要人物都是什么文官、武将和书生等,没有一个种地的农民做主人公。原来,少年毛泽东在帮父亲种地的过程中,对周围的农民有了较多感知,发现一些整日劳作的人反而生活艰难,便产生了这种思考。对此,他感到困惑不解,纳闷了两年,后来才逐渐认识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他们都是人民的统治者。
       ……………(略)
       二、改造中国和世界
      ……………(略)

  三、实行社会主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从支持革命的《湘汉新闻》上第一次看到“社会主义”这一新名词,接着读了江亢虎写的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小册子,遂产生浓厚兴趣,并与同学进行了讨论。这个时候,毛泽东仅仅把社会主义看作外来的新鲜事,不但不清楚它有许多流派,而且还远没有与中国自身联系起来。五四以后,在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思潮运动的激荡下,他很快发现改造社会的方法中,“有一派很激烈的”,“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这一派的首领,是一个生在德国的叫做马克思的人。
      不过,在相当时间内,他仍没有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的区别。1920年 3月,他专门去找亦师亦友的黎锦熙谈“究竟选定哪一种社会主义”。与此同时,他在给周士钊的信中明确表示:“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想从译本及时贤所作的报章杂志,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使他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这种迷惑当时很多人应该都经历过,面对纷繁多样的“新思潮”,“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不过,对毛泽东来说,这种情况在几个月以后就发生了改变。后来他谈到:“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所记忆的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未必准确,因为这年夏天他仍在积极地进行“湖南共和国”的筹划。同年 10月,他还参与起草省城全体市民致谭延闿的请愿书,望其“打断从前一切葛藤”,铲除旧习,采取民治主义及社会主义,“以解决政治上及经济上之特别难点,而免日后再有流血革命之惨”。希望统治者采取“社会主义”以避免“流血革命”,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和做法。不过,大致同时,他在《湘江评论》上开始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可以说,毛泽东心中的一扇大门正渐渐关闭,而另一扇大门则正在打开,并且越开越大。
      毛泽东后来回忆,是年冬,“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据目前能查到的材料,这三本书中有的出版时间可能晚一些,但是这期间毛泽东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应大致不差。许多人都是读了这些书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新式书籍是推动近代思想变革最重要的载体。毛泽东从此再“没有动摇过”。
      早在 1917年 8月,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就曾写到:“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这个“大本大源”是什么呢?“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 ?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这个“本源”显然类似于古代所讲的“道”,而中国之“道”在五四那一代人心中已失去了真理的价值,成为竞相批判之物。但是,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这代人又难免带有传统烙印,不自觉地渴望遇到一种与传统哲学同质性的“道”:既能解释世界,又能改造世界。经过长期摸索、反复比较和亲身实践,毛泽东最终发现,马克思主义即是他孜孜寻求的能够致国家富强幸福的“大本大源”。
      1920年 11月,毛泽东复信罗章龙,强调新民学会的结合,要有明确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里所讲的“主义”显然已很明确,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时,他应陈独秀之约,会同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在长沙创建了共产党组织。这应该是他在理论上和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重要的标志。中共八大时,毛泽东填的入党时间即是 1920年,说明这一事件是他的人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里程碑。稍后,他在给蔡和森的信中写道:“全民族迫切需要这样的共产主义,正如饥饿的人需要大米一样。”推己及人,此时的毛泽东认为,要解决“全民族”的“饥饿”,唯有靠共产主义。他还明确地表示赞同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方针。他说,这个方针是世界主义的,就是四海同胞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关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他不同意萧子升等所主张的、自己也曾经认同的以教育为工具的方法,而极赞成蔡和森提出的用俄国式的方法,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
       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他还明确地指出,对于绝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可见,走俄国人的路,用激烈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来“改造中国与世界”,对毛泽东来说已经明确无疑。值得注意的是,对自由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这一点,一些精英层面的自由知识人,直到 20世纪 30年代才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声疾呼:“我们对于本国的政治没有认识。因为没有认识,所以我们才高谈,畅谈,专谈西洋的自由主义及代表制度”;“从理想来说,我以为这种制度比任何专制都好,从事实上看起来,我以为这种制度绝不能行”。(蒋廷黻:《论专制并答胡适之先生》,《独立评论》第 83号。)大干快上,能够迅速地切实地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五四以后致力于社会改造者的一种普遍追求,这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显然走在前面。
      1921年 1月,毛泽东同何叔衡等 10余人在长沙召开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他在会上的发言指出,世界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大概有五种:第一,社会政策;第二,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第四,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第五,无政府主义。这五种方法,他有的亲身实践过,有的反复研究过。他一一评述后总结道:“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稍后,他在给蔡和森的信中写道:“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是事实,不像唯理观之不能证实而容易被人摇动。”此时的毛泽东明显地不再有究竟选哪种主义好的烦恼,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初步有了理论上的建树。同年 3月,他在湖南一师出席“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并作关于剩余价值的讲演,表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已非常深入。几个月后,他代表湖南的共产党组织去参加中共一大。从此,毛泽东作为一个出色的共产党人开始了他崭新的革命历程。1922年 4月底,他在衡阳湖南三师作关于社会主义的学术讲演,指出要改造社会必须有一种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并且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这个理想就是社会主义。同年 12月,根据中共二大纲领,他向湖南学生联合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即是造成真正民主主义的政治,进而建设真正平等的社会,创造真正的光明世界。
      自此,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和世界,成为毛泽东矢志不移的信念。在他看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当然,他后来还认识到,民主革命完成后,不能马上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分两步走:“第一,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为民主主义社会,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共产党还要办一件事,还要换一个朝,就是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是分步完成,但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丝毫没有忘记过社会主义的目标。即便是后来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出现了失误,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却从未动摇过,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初心就是要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得幸福,就是要改造中国和世界。1925年,他曾明确地说:“为什么要革命 ?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与十九大所概括的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本质上是一致的。可见,毛泽东的初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从另一面说明了十九大提出的“初心不改”符合历史的发展。而要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使人民获得幸福,在毛泽东看来,就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今天,中国共产党强调,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这正是毛泽东的愿望。毛泽东在 1919年豪迈地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 这不就是民族的复兴吗?历经近百年风雨,尝遍千辛万苦,初心未曾改,使命仍在身!这个日子,这个曾经的梦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变得日益临近。正如毛泽东所讲,“黄金的世界,光荣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了!
   〔作者张太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编者心语:
     人民领袖毛泽东,追求民生为初衷。
     终身不忘农工众,鞠躬尽瘁心具融!
                            ——心系民众
mmexport1577176980851.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05: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为人民谋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0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人民的救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07: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09: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是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11: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众“圣”。毛公最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12: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16: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19: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领导毛泽东心系民众,人民永远怀念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20: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2:44 , Processed in 0.0359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