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东方鹰a

东方鹰 陶研之隐逸新说(文学评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既然自己政治上难有作为,就只好致力于立言(李自注:《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自误,颇示己志”,《咏贫士》:“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多年后,李先生在《陶渊明新论.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中称,“形”的回答是:“存身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也叹息无法达到长生,但他面对人生现实的着眼点却在“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因此他追求的是“立善有遗爱”。这是儒家的道德风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末首《神释》,则明显不同意“形”的态度,说是“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用“或”字,则饮酒未必能忘忧,何况它还是使人减寿的东西呢?与此相反,“神”却表示“立善常所欣”,然而他又说“谁当为汝誉”,这就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本来人生短暂就是一种痛苦,想追求人生价值,却不能实现,又是一层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矛盾无法解决,他只好用“甚念伤吾身,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思想来寻求解脱了。同时,他并不甘居寂寞,对于立善,未尝或止,一直在致力于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陶诗文中隐曲和豪放的风格,都与当时政治形势、时代条件而导致诗人思想变化有关。在陶渊明作品中,《陶渊明记并诗》是最传诵的篇目。自唐代以来,从各个角度予以探讨、评论的篇什甚富,见解颇异。但是,桃花源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迄今为止一致的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活跃在陶坛的三位陶学家有关陶公之“隐”新说,在于肯定归田后的陶令一直坚持人生价值的追求,仕途上政治上欲有为而不能为,转而在田园中致力于言,陶渊明“正是以其光明峻洁的人格,包括‘劳动美’和‘以诗文传世’的思想光耀千秋的。”(洪林钟《鸟.菊.酒——略论陶渊明诗歌意象建筑及其人格凸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优民、魏正申、李华三位国内著名的陶学大家,从其独具慧眼的陶学观、陶学理论的建树,对推动陶学的进一步发展,有颇为深远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 13: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钟优民、魏正申、李华三位国内著名的陶学大家,在陶渊明品评论析的基础上,从其人生的追求及其实绩出发,从其归田与诗文创作的关系上立论,提出了有关陶渊明“隐逸”的新说,标志着陶学理论的趋于成熟和陶研历史的新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15: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巧中 发表于 2020-2-1 13:59
钟优民、魏正申、李华三位国内著名的陶学大家,在陶渊明品评论析的基础上,从其人生的追求及其实绩出发 ...

谢谢点赞!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2:03 , Processed in 0.0329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