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湖南总队第三支队接到上级下达的抗洪抢险命令后,出动兵力600人、车辆30台,火速赶往灾情十分严重的安乡。 溃垸的当晚,雷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兵分几路,一路负责救人;一路冒险顶到决堤处,控制决口,防止进一步撕大;一路沿垸内废弃旧间堤设置第二道、第三道防线,死守县城。安造大垸,1998年曾多次决口,被当地人们称为“鬼垸”。晚上20时30分,安造大垸告急。有段艰险的筑坝任务交给了武警湖南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文小明下令:必须在次日凌晨5点以前完成筑坝任务! 原有的堤坝两侧都是水,无处取土;裂沟条条,填堵困难,还有管涌、“鼠洞”等隐患,凌晨5时以前筑起“钢铁大坝”谈何容易!突击队员们纷纷向支队长请缨:“如有险情,首先派我们上!”满身汗水泥水的李万陶动情地说:“我家就在澧县,20亩水田已经冲毁,现在不知道爷爷、爸爸、妈妈的安危。
但是,作为子弟兵,我一定誓死保卫这里的大堤!” 数千米的大堤上,旌旗猎猎,号子声声。一面“抗洪抢险第一突击队”的旗帜在抢险队伍中特别醒目。官兵门扛袋压布,争先恐后,红旗下,堤身在战士们手中加固,矮矮的堤坝在战士们脚下增高,原定5时完成的任务,在4时就大功告成。武警湖南总队第三支队。这是一支英勇的部队。在1998年那场世纪洪水中,他们英勇顽强,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荣立集体一等功,之后被评为全国“十佳标兵支队”。
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一路风尘赶到了安乡,与安乡干部群众共同战斗了80多个日日夜夜。身为省委领导的郑培民十分清楚这个时候冲上前线、指挥抗洪的份量。他多年来对水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战胜洪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确保安乡县城的安全,郑培民和市、县领导一起决策,在书院洲修一道10多公里长的间堤,作为防洪保城的第二道防线。
7月25日,市防汛指挥部决定,任命周用金、杨光宏、钦时中为安乡县安尤北间堤指挥长,抢筑北间堤,保卫安乡县城。 废弃间堤年久失修,并在修筑二环路时,已打通取土筑坝毁去数百米。然而洪水当前,此堤成为保住县城的唯一屏障。防汛指挥部紧急调集驻湘解放军官兵和安乡、常德、津市、澧县等县市的民工数万人紧急增援。抢在洪水没顶之前,按防洪标准重新筑好此段长约10公里的子堤,力保县城,免去此劫。三天三夜,整个安造大垸就是一个战场。虽然没有战火硝烟,但无异于解放军苦战孟良崮、自愿军苦战上甘岭。经过成千上万人三天三夜日夜连续奋战,终于将洪水挡在了子堤之外,县城终于保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