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东方鹰a

东方鹰 杂说词源溯诗经(文学评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的发生和发展,是和隋、唐以来所有燕乐杂曲分不开的。在旧唐书卷三十音乐志上说起过:“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汉、魏以来,就有了许多外来音乐,不断地从各方面输入;到了隋代,由于长期南北分裂的局面而重归统一,这外来音乐和民间歌曲结合起来,在中国乐坛上放射出异样的光辉,从而打开唐、宋两代"倚声填词"的风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综合古今中外而富有创造性的新兴歌曲,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大大受到人们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诗人们,都以自己的诗篇能够被乐家们采用,配上流行的曲调,给姑娘们演唱,引为莫大的荣宠。最初诗人们是不肯牺牲个人运用惯了的五、七言诗体,来迁就“曲牌”;只是任凭乐家词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音乐对词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的歌曲及早期的词,大多数是五言和七言,这些歌曲在当时大都杂以散声(和声),后来用文字填在这些和声里,词便迅速发展起来。此外,词的长短句也是词句发展的趋势。长短句冲破了七言的限制,事故再要发展就只有另辟蹊径,词就顺应了这种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末五代之乱,整个社会经济日趋萎缩,因而影响及於这新兴词体的幼苗,不能够很迅速地茁壮成长.只有西周、南唐,获得一个比较安静的局面。这种词种子,也就在这两个地方生起根来,以至开花结子,再散到各地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宋朝,北宋的汴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是那时的政治中心,加上商业中心的杨州,都给这种新兴的歌曲以发展滋长的有利条件。词到北宋后期,早就发展到了高峰,而渐渐脱离音乐,作为文人们用以抒情的新兴诗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是由诗歌发展而来的,因此也叫“诗余”。词盛行于宋。宋代出现过很多优秀词人,著名的有苏轼、辛弃疾、秦观、李清照、柳永、周邦彦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填词,既讲格律,又不做格律的奴隶,冲破了格律的束缚。苏轼常常以诗为词,诗能表现出来的内容,词也能表现出来,拓展了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霏纤弱、哀婉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0: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风格上首开豪放派之先例,对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8:54 , Processed in 0.0313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