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东方鹰a

东方鹰 若影若现焉支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2: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图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2: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16: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7: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0-1-15 16:04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121年春夏,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陇右,拉开了征伐匈奴开辟河西地区的民族战争的序幕。霍去病率军两出祁连两出焉支,千里跃进居延海,纵横驰骋所向无敌,最西远达敦煌,不仅彻底驱逐了西羌、小月氏人,而且生擒了昆邪王、休屠王,全部歼灭了祁连山、焉支山中的匈奴,真正打通了河西走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9: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焉支山被汉军夺取后,匈奴昆邪王部失去了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大奉营,只得全部退走河西走廊,另觅家同。走在退逃的路上,远眺松翠雪白的焉支山,他们无不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匈奴人虽没有自己的文宁,却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杜鹃啼血般唱了心中的哀痛: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9: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这首流传千古的匈奴绝唱就成了一个民族走向末路的挽歌。当时在败逃的路上一定有人不愿离去且悄然留了下来,他们一定是吟唱着这首古歌重新开始生活的。我们谁也没有听过这首古歌的乐曲是如何凄怆哀伤,如何悲痛绝望。只有透过短短的四行诗句,以哀婉的眼神目送那个游牧民族仓皇逃遁的背影为寻觅新的生存地而逐渐消逝在云烟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9: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焉支山,无疑是匈奴语的音译,既是音译,其名多便不足称奇。焉支山、焉脂山、胭脂山等等,都与地理学、与方志中的删丹山、山丹山或大黄山同为一条山脉。就是这一曲悲歌使焉支山名垂青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太多的与西部、与历史、与战争、与民族、与荣辱兴衰、与女性容貌有关的信息和内涵,在尘封厚重的典籍深处闪烁迷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9: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那美艳如霞的山丹红蕊碧蓝似黛的焉支蓝花,让坚硬酷烈荒凉悲怆的西部岁月呈现过几多柔美,弥漫过几多芬芳,但她背负着更多的却是生离死别的慨叹,是长歌当哭的吟诵,是一去不返的壮行,是文人骚客抒发胸臆的琴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在一首诗中写道: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焉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08:21 , Processed in 0.0308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