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东方鹰a

东方鹰 陶研之隐逸新说(文学评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先生指出:对陶渊明的评价,绝不能着眼或停留在隐逸方式本身,而应着重考察和分析他在隐逸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先生分析了陶渊明人生道路的四个阶段,指出其不断反抗、上下求索、积极进取的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入世”,具有救世济世的远大抱负,充满政治激情;中年“用世”,怀着“大济于苍生”的政治理想,寄身仕途,亲尝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之后的归田前期“愤世”,他没有因政治理想的受阻而抛却一切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就此消极颓废,奋笔直抒壮志未酬的苦闷,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晚年“抗世”,通过自身的遭遇体会到广大农民的痛苦与思想愿望,更有了思想上的飞跃,关心人民的命运,对各色统治者进行抨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渊明自彭泽归田之后的创作标明,他完全不同呀一般的隐士,把隐居作为达到与世隔绝、建造“安乐窝”的自私目的的手段,而是把归隐作为一种能够较自由地发表政治见解的条件而加以充分利用,既躲过了操戈攘臂、互相倾轧的乱世网罗的加害,又能因时致慨,发而为诗,流传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先生在20世纪以来诸多陶学家释解“忠晋"说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从分析陶渊明的阶级地位和政治思想入手,使千年聚讼释于一旦,让人钦佩其开拓新视角,抓住关键解疑的不凡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正申:陶渊明转志从文,以诗文传世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正申(1937-)中国戏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辽宁鞍山人。196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鞍山市评剧团专职编剧,所编《爱情属于谁》、《雷锋和红领巾》等多部评剧为全国许多省、市专业剧团演出。现为鞍山广播大学中文系教授。发表文学评论文章50多篇。现已出版陶渊明系列文章研究专3部:《陶渊明探稿》(1990年)《陶渊明集译注》(1994年)、《陶渊明评传》(1996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教授研陶,非常重视钟优民先生之论,“该著(指《陶渊明探稿》)汇集18篇文章,是作者1961年以来研究陶渊明的文稿,很多篇章均在前人论点基础上生发开来。提出个人新解,或补充、或辩证、或驳难、多言之有物,给予了系统而明晰的论述。不为望风捕影之玄言空谈,不失为治学之正道。”“是陶学论坛上近期又一颇有份量的创获。”(钟优民《历代陶学研究概述》);同时,又真正从陶渊明作品实际出发,潜心探索,自立新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栖迟固多误,淹留岂无成”,魏正申著有(《<九日闲居>慢议》)指出:陶公借“日月依辰至”重阳节,面对满园秋菊无酒可饮的现状而“寄怀于言”,不能简单的视为述贫。相反,陶公恰恰从生活中之无,悟出精神上之有。从眼前一时之无,写出事业上永久之有,即从无酒之一中强调三有:有置身田园的志向、有勤奋的诗文创作、有事业上的成就。换而言之,陶公是以“无”写“有”,巧妙地对自己由弃政而转志居田从文的生活道路进行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传统观点看,仕进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唯有通过仕途才能贡献自己的才智,以达“大济于苍生”的目的。但是陶公否定了这条路,谈不上有所“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2:06 , Processed in 0.0305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