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4|回复: 7

澧水故事:澧水两岸传奇故事《十二》 巴楚文化探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5 08: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20-2-15 08:56 编辑

澧水故事:澧水两岸传奇故事《十二》
巴楚文化探源
      楚國是我國先秦時代一個曆史悠久、幅員廣闊的文明古國,其鼎盛時期,是個“中分天下”、“勢半中國”、經濟昌盛、文賦紛華的“超級大國”。楚人曾以驚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創造了堪稱當時世界第一流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久遠的曆史積澱造就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搖籃   楚文化,顧名思義,即先秦時期的楚地文化,換言之,也就是先秦周代的楚國文化。楚地和楚國,乃為曆史的概念,初期偏處荊山,宜昌是楚文化的搖籃,地域不過方圓100裏。經過楚人800年的開拓,對外擴張曆史長達530年,共滅國61個,盛時“地方五千裏”,東臨大海,南抵五嶺,西包巴蜀,北繞穎洄。到戰國中期,楚國處於全盛時期,疆域極其廣闊,幾乎占據中國整個南方。因此,楚文化,即為在這段曆史時期裏,在這片廣闊土地上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和統一風格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又由於楚國始終是以江漢流域為根基,故楚文化的中心便在今湖北境內。
      考古發現,在三峽、宜昌地區發現有“巫山猿人”和“長陽人”。新近又在西峽地帶秭歸、興山發現距今約30萬年前的人類舊石器時代遺址10多處。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還有比大溪文化更早的城背溪和朝天嘴類型。以上這三種原始文化在宜昌西陵峽地帶有考古學地層疊壓關係,文化麵貌上有承襲關係。在宜昌、西陵峽新石器時代文化層之上堆積和內涵的夏商時期的文化遺存,主要有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土著文化三種。值得注意的是商周時期的巴文化與楚文化恰好活動在這一帶。由此推測,這三種原始文化很有可能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祖源。
      相傳楚的先祖是祝融。祝融居新鄭,其後裔陸終生六子,“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其後逐漸西遷。商末,季連後裔鬻熊投歸周文王,並任“文王之師”。當時楚勢力弱小,地位低下,在周武王時的歧陽之會上隻能“守燎”。鬻熊之曾孫“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當時為第四等爵的子爵,疆土五十裏。丹陽地域曆來有爭議,大的有秭歸、枝江、淅川三說。隨著考古材料的增多,目前多數學者主張淅川說,即早期都於丹水上遊的商縣。但此地近周都,受到周的壓力,要想發展,隻有沿丹水而下向當時距周都較遠、經濟還比較落後的荒蠻之地遷徙,後居於淅川境李官橋盆地龍戰。至熊渠時,其利用與江漢間侯國的睦鄰友好關係和相當強大的軍事實力,抓住周王室衰微的有利時機,攻伐與之相鄰的江水邊上的小國。東北則一直攻到南陽盆地的西北部,後熊渠怕遭周打擊,退出南陽。熊渠以後的幾代國君利用西周末、東周初周王室衰弱的機會,對江、漢間諸小國進行軍事擴張,滅其國,擴大了楚的版圖。楚文王時滅申、呂、息、繒、應、鄧、蓼等國。南陽盆地盡屬楚有,並在南陽設申縣,轄南陽盆地。
楚人入湘
      越族是三苗後裔的一支,商周時期開始興盛起來。當時的越人尚處在一種部落社會組織時期,有聚居群居,但沒定居,“多無君”。長沙地區商周時期以越人為主體的社會狀況,從春秋晚期開始,以郢(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為國都的楚國國力迅速強盛,並開始致力於經營南方。其中一路自鄂地出發,沿洞庭湖東岸和湘江下遊向南,於春秋晚期逐漸抵達今湖南地區。於是,這裏原有的越文化被氣魄宏大、化合北方華夏文化與南方蠻夷文化而成的楚文化所取代,長沙又成為楚文化在湖南的中心區域,呈現出繁榮的文化態勢。
楚人進人長沙以後,並沒將當地土著的越人趕盡殺絕,而是融洽相處,共同開發長沙。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麵是楚和越本來就有較密切的關係。《漢書·地理誌》注引《世本》說:“越為姓,與楚同祖,故《國語》曰:‘姓夔越。’”其次,楚越還有親緣關係。《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楚昭王的一妾也是越女,並生下楚惠王熊章。此外,楚越地域相近,習俗也有相同之處,《漢書·地理誌》說:“粵(越)與楚接境,數相兼並,故民俗略同。”另一方麵,早期進入長沙的楚人數量有限,需要利用當地人共同開發和保護這一方土地。通過對長沙出土的考古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自春秋晚期到戰國,長沙楚墓中有不少楚越文化因素共存現象,反映了當時兩族人民和平共處的社會狀況。
      在楚文化入湘之前,長沙地區的越族尚未掌握文字。楚文化大規模入湘後,長沙先民開始較普遍地使用楚文字。20世紀40年代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墓中出土了珍貴的先秦帛書,全書分甲乙兩編,共寫有948字,四周用朱、絳、青三色繪有神物、樹木等圖像和解說詞,它是我國最早用毛筆與彩墨書畫的珍貴圖書資料,又稱繒書。它的出土,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後來,它的原件流落海外,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50年代,長沙五裏牌、仰天湖、楊家灣等地的楚墓中出土了大批書寫有楚文字的竹簡,為人們研究這一時期的文字和簡冊製度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楚文化入湘後,長沙地區的詩歌文學、哲學宗教等明顯發展。楚人善作楚辭,散文講究用韻。
      戰國時期,長沙地區的繪畫藝術已相當高超,漆器紋飾的豐富、色彩的華麗,以及出土帛畫畫麵的生動精美都證明了這一點。1949年在長沙南郊陳家大山楚墓中發現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帛畫人物龍風帛畫;1973年又在長沙子彈庫一號墓出土了人物禦龍帛畫,均為湖南地區楚國帛畫的傑出代表。
楚地的拓進
      春秋時期,楚國曾有誌北進,但遇到將它視為蠻夷的北方強國晉、齊的有力遏製。楚國因而改以東進與南拓作為戰略目標。到戰國初年,楚國向東擴展的勢頭很猛,基本占有了長江下遊地區,其北界已接近黃河,東部屬於吳越文化區的吳、越故地已歸其所有。同一時期,其南界也達到或越過了南嶺。
      楚國又遭到來自西方大國秦國的嚴重威脅。到楚懷王(前328年一前299年)後期,楚國在秦國的外交欺詐和軍事進犯中,丟失了西北邊境的土地。後來,形勢更加惡化,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市)也失守了。在戰國後期,楚國的西界一再東移,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移到了長江下遊地區。與此同時,也發生了楚文化重心的東移。這一變動從曆史記載中很容易看出來。一方麵,楚國的都城先由郢遷到陳(今河南淮陽),再遷?陽(一說在今安徽阜陽北,或說距陳不遠),又遷到壽春(今安徽壽縣),楚國的政治中心已移到長江下遊地區。與此同時,楚於公元前1年滅呂,前306年滅越,前256年滅魯,勢力推進到東部沿海地區。楚國貴族黃歇(春申君)的采邑位於大海之濱的江東,楚國的東境到達徐泗鄒魯一線,這裏的居民都開始自稱為楚人了。
      後來,西漢初年,劉邦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其所持理由是“齊王韓信習楚風俗”。韓信,是淮陰(今江蘇清江市西南)人,他所封的楚國都於下邳(治所在今江蘇睢寧西北),可見,早在戰國後期,所謂“楚”的地域概念,重點已不是江漢一帶,而是瀕臨大海的江淮之間了。當時,一方麵是秦軍東向的淩厲的軍事攻勢,另一方麵是楚文化的東進,其影響從長江中遊擴大到東部沿海地區。僅僅數十年時間,東部近海的鄒魯吳越一線,已是楚文化的天下了。從此以後,以“楚”的標誌冠於這一帶的一切,似乎並沒有遭致當地居民的嚴重反感和強烈抵抗。
      秦漢之間最顯赫的人物項羽、劉邦,都表現了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對於項羽來說,自有其原因。他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因而對故國念念不忘,而劉邦所居的徐泗地區,原本離在江漢平原的楚國中心地甚遠,但到戰國中後期,楚國的勢力已達鄒魯境內,這一帶很快“楚化”。劉邦好楚聲、楚舞、楚衣,信口吟出的也是很地道的楚辭,可以稱得上一個楚文化迷。
      反秦鬥爭初起之地是在“楚”,陳勝定國號為“楚”並以“張楚”作為政治綱領。秦二世也稱陳勝等是“楚戍卒”。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他的政治旗幟依然是“楚”。劉邦繼承陳勝等所開創的事業,他又曾受西楚霸王項羽之封,雖然他後來打敗了項羽,但他並不以“楚”為諱。西漢就是在這樣濃厚的楚文化的氛圍中建立的。
秦漢時期的楚文化
      當時有資格統一天下的大國,西方有秦國,南方有楚國,東方有齊國。楚國的國力不在秦以下。秦楚之戰,秦國投入了全國的兵力(60萬人),孤注一擲,打敗了楚國。當時楚國君主昏庸,朝臣離心,就被消滅了。
      秦滅楚統一六國後,楚地成為了秦王朝統治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由於中原和北方人是以征服者的姿態進入,湖南境內原有的大部分土著民族逐步向西部、西南部以至湖南境外的西南山區退徙,留下廣大的江漢平原供中原人和楚人聚居,這些中原人和楚人再同那些沒有退徙的湖南土著居民融合,便構成了湖南境內新的主體民族——漢族。   在民族融合的同時,湖南境內的楚文化與新進入的中原文化融合,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形成新的具有漢文化特色的楚文化。在馬王堆出土的漢墓中發現了一大批醫學帛書和兩部我國迄今能見到的最早的天文學專著,還有三幅古地圖,說明當時湖南的醫學、天文與地理學也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醫學的發展大概與東漢名醫張仲景在長沙擔任過太守不無關係。文學藝術上,有長沙王太傅賈誼所作的《吊屈原賦》等,在中國賦史上極具地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墓葬中,還有大批的帛畫與古樂器,也反映出當時湖南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並且東漢時湖南耒陽人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為世界文明作出了貢獻。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秦漢以來國家統一的局麵不保,出現了將近400年的分裂和戰亂,戰爭使得全國的人口大幅度減少。在這數百年間,湖南由於地處江南,相對來說受戰禍兵災的影響比北方要小,社會安定的時日較多,因此經濟仍得以向前發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08: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08: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5 08: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5 16: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6 14:1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受益,欣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6 16: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6 16: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22:00 , Processed in 0.0355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