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32|回复: 8

澧水故事:澧水两岸传奇故事《十八》 罗洞悟道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6 05: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20-2-26 05:48 编辑

澧水故事:澧水两岸传奇故事《十八》
罗洞悟道乎
      山人駕一葉思考的扁舟,暢遊澧水已久。有段時日,山人自鄂西北在溇水漂流。
      溇水是澧江第一大支流,素有 “美、險、奇”的美譽。河流穿行於石灰岩質的高山深穀之中,一路河床狹窄,水流湍急,灘險潭深。兩岸人煙稀少,岩石陡峭,風光旖旎,充滿原始、古樸、神秘、幽邃、險峻之美。扁舟漸漸飄往東南,經鶴峰縣至大也坪,再沿湘鄂兩省邊界進入湖南省桑植縣官地坪鎮東流坪村,山人此行的目標是頂禮膜拜早已耳聞的蘿洞書院遺址。
      據《羅氏族譜》載:書院為當地處士羅祖綱所建。鹹豐末年到同治初年,他隱退官場,用三年時間建成此院,初名“蘿洞別墅”,同治十年(1871年),更名“蘿洞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下令改書院為學堂,湖南巡撫俞廉三嚴督各府、州、縣遵辦,蘿洞書院於是更名為“蘿洞小學堂”。後因師資問題,書院停辦。民國元年(1912年),書院最後一間木屋被拆。
蘿洞書院位於東流坪村一個自然斷陷的橢圓形泥底石壁洞內,四周絕壁,環護如城,東距桑植官地坪公路五百米,南距東流坪村村級公路一百五十米,周邊有幾處民宅。蘿洞書院現僅存遺址,洞口幾乎全被鬱鬱芊芊的樹木遮蔽,但洞口上方一道長方形的鑿孔很是打眼,顯然係人工所為,當年是用來鑲嵌匾額的。匾額題字起初應該是別墅,後來是書院,再後來自然是“蘿洞小學堂”了。洞內洞外、石龕、動物浮雕、影壁、石缽、石蓮、典徑、台階等遺跡曆曆在目,可辨可認,古色古香的書院氣息依然非常濃鬱。
      《羅氏族譜》還載有《蘿洞紀略》、《館課示蘿洞書院諸生》,都是一個叫康吉人的解元撰寫的。從這兩篇文章中,我們可以基本了解書院創始者的辦學宗旨,簡言之,就是勤學習,善做人,求良知。
      《館課示蘿洞書院諸生》即蘿洞書院校規。其文開篇明義,以北宋理學家程伊川(程頤)先生“書院以禮儀相先”為教學宗旨,然後大篇摘錄明代心學宗師王陽明先生的《教條示龍場諸生》中的《勤學》篇警句,作為書院教條。“從吾遊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誌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裏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矣。”
好個處士羅誌剛,好個解元康吉人,身處貧瘠蠻荒之地,其誌之大,其德之善,由此可見一斑。《館課示蘿洞書院諸生》,豈止教訓門生隻是閉門讀書,分明是在引導弟子效法守仁先生陽明悟道。
      時光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明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開罪宦官劉瑾,觸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後,發配到龍場,一住便是三個年頭。謫居龍場三年,使王守仁最受感動的就是那些質樸無華的“夷民”。他們與王守仁無親無故,卻能鼎力相助,為他修房建屋,幫助他度過了難關。這與京城中“各搶地勢,勾心鬥角”的情況相比,有如天淵之別。他體味到人間“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貴,從中得到新的啟示和靈感。龍場在萬山之中,“書卷不可搗”,於是默記《五經》要旨,但憑自己的理解去領悟孔孟之道,忖度程朱理學。這一改變,使他擺脫了世間凡俗,跳出了“以經解經”、“為經作注”的窠臼,發揮了獨立思考,探索到人生解脫之路。他在龍場附近的一個小山洞(陽明洞)裏“(把)玩(周)易”,在沉思中“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心境由煩躁轉為安然,由悲哀轉為喜悅,一種生機勃勃的情緒油然而生。他寫成了《五經臆說》,以其極富反叛精神的“異端曲說”向程朱理學發起猛烈轟擊,王學由此應叨??!瓣柮魑虻馈保?於?送跏厝市膶W的基石,並構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論框架。史學界評議,王守仁用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了人生的最高價值,達到了“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的境界。
      1901年清廷下令實行全國性的書院改製,蘿洞書院實際存在時間僅三十年。進入世界劇烈動蕩的二十世紀後,儒學衰微,西學東漸,蘿洞書院諸生誰已悟道,道之何存,不得而知。即使如此,就辦學宗旨,辦學精神,蘿洞書院亦可稱為澧水源頭的著名書院。哪怕它比桑植縣城的崇文書院晚辦一百一十五年,更比澧水下遊著名的文山書院晚了一千多年。畢竟,在深山的一個山洞裏,凡三十年,書院諸君曾經誨人不倦,學而不厭。有個叫祖統的先生曾給蘿洞書院題了一幅對聯,即:天地有情容我老;山川無語笑人忙。一個“老”字,詼諧地張揚了悟道精神;一個“忙”字,形象地描繪了書院背景。
      18年後的蘿洞附近,澧源人又開始新的悟道。先悟三民主義,後悟共產主義。桑植縣城的崇文書院先後成了農民自治講習所、紅軍學校、紅軍大學。再後來,好幾萬澧源得道者跟著賀龍元帥踏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漫漫征程,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擔起了沉重的道義,在中國革命曆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05: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05: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05: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6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著賀龍元帥踏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漫漫征程,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擔起了沉重的道義,在中國革命曆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6 09: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6 10: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18年後的蘿洞附近,澧源人又開始新的悟道。先悟三民主義,後悟共產主義。桑植縣城的崇文書院先後成了農民自治講習所、紅軍學校、紅軍大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6 10: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6 1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21:40 , Processed in 0.0355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