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 ——常德师专中文17班的回忆(4)
同学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用如饥似渴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清晨、深夜、中午休息时经常看到孜孜不倦的同学。周末,图书馆、教师座无虚席。 学校、学科、班级经常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刚入校不久的6月初,班上就召开第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并邀请全体任课老师也参加。5天后分校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古代文学难学,班上组织经验交流会。 学习陶渊明的诗文后参观桃花源。上写作课写通讯,同学们分别到附近响水大队、荷花大队参加春耕并采访,然后写人物通讯。作文讲评时,我的几个小标题受到罗明勋老师的赞赏,给我信心和鼓励。 中文科和班上曾多次开展作文等竞赛活动。1978年7月13日以《新长征路上》为题首次竞赛,我意外入围获三等奖。 经常开展演讲比赛。 班上同学为卷烟厂的夜校免费上课。 1979年3月16日学校召开小组长以上的学生干部会,1980年4月6日学校召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我代表中文17班毛先金介绍所谓经验。 教学中,注重实践。 1978年暑假,叶培昌、李一翔应邀到省《群众文艺》班组编辑部审稿。1979年暑假,周尚义、刘梦初跟随胡力文和庹登权老师到慈利印刷厂,校对胡力文老师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班上的文学习作刊物《花地》办得很好,不定期刻印。记得为纪念毛泽东诞辰86周年出了专辑,其中有我发表的几首怀念毛主席的诗。 经常组织学生讲课。 记得第一次讲课的是林万友同学;第三学期的6月15日,三个同学分别讲《东门行》、《陌上桑》、《妇病行》三首乐府诗,我竟然不自量力带头讲了《陌上桑》;第四学期的9月15日两个同学讲曹植的诗。学习委员周尚义同学还在班上开设《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学术讲座。 第一次同学讲课是入学不到50天的4月21日,林万友和几个同学讲鲁迅的《药》。印象非常深。
林万友穿一套西装走上讲台,讲《药》的第四部分,讲到乌鸦落在光秃秃的树上“哑”的一声朝天飞去,突然问道:“同学们,这乌鸦象征什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了很久,林万友摇摇头,说:“不对!乌鸦应该是象征辛亥革命!”教室里炸锅了,很多人激烈反对。 林万友力排众议:“乌鸦站在树枝上,而树枝光秃秃的没有叶子,这不是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象征吗?” 我佩服林万友同学丰富的联想,但我至今认为这种说法太牵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