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0-3-15 16:34 编辑
我们协会采访“开门红”,俺今年工作真“遇头”!
“今天,我们出门采访的第一天,出师大利,到第一站太平镇的农村采访劳模陈建教,就恰好遇到几个人给他送锦旗。哈哈!”喜形于色说这话的,是我们石门县老干部(老年)网络宣传协会副会长兼《石门秋韵网》总监、被大家称为“老顽童”的殷远明先生。
今年因为疫情,我们石门县老干部(老年)网络宣传协会的同志都响应号召,宅在家中没出门。然而,我们的工作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3月初,我们协会和县总工会和县石门县老干部(老年)诗书画影协会经过认真商议,决定联手举办一次《弘扬劳模精神,坚守匠心筑梦》宣传活动系列活动,并随即在《石门秋韵网》上发出活动启事。
为了迅速将活动掀起高潮,我们协会决定率先行动,并将陈建教列为第一位采访和专题报道的对象。于是,按照会长漆渫颖的安排,由我开车,3月14日天刚蒙蒙亮,就与副会长兼《石门秋韵网》总监殷远明和协会常务理事张金翠一起,带着摄像设备驱车向太平镇进发。
我和陈建教算是老相识。早在1999年,听说他冒着生命危险,假伴民工潜入黑砖窑寻找收集证据后,亲自向陕西省委和晋中地委反映情况,端掉了陕西榆次的一个黑砖窑,一举解救了被骗至此做苦工的全国108名受害民工的事迹后,我和同事刘少一奋笔写下了《跨省营救,民工脱险》的长篇通讯,被《人民日报》采用。我后来带的一名孤儿,就是他介绍给我的。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先后被选为县、市、省人大代表。他履职认真并卓有成效,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曾当选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其事迹极其感人。2014年初,他年满60岁,在新关镇人大主席位置上退休后,不愿给领导添任何麻烦,于是悄然回到了他的老家石门县太平镇二房坪村。但是,他一心为民的事迹名声如雷贯耳,并在社会底层民众心中深深扎根,因此即便退了休,但找他维权解难的群众依然络绎不绝。每当这时,一股责任便涌上心头,于是,他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继续为人民群众说话办事,永远不知疲倦地奔走在“人民代表为人民”的路上。
他的老家太平镇二房坪村距石门县城有一百多公里,全是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陈建教代表的家。令人感到很巧的是,待我们刚刚坐定,就正遇三位年轻人带着一面锦旗,来到了陈代表家。
一见这个情况,我们马上从车上拿出设备,架起摄像机。经了解,这三位年轻人来自本乡的一个比二房坪更加偏僻的村。昨天就打算前来,但刚打算出门,就下起了雨,山高路滑,于是推迟到了今天。经打听,那位只剩下右腿,拄着双拐、行走艰难的女孩,便是送锦旗的主人。另两位陪她前来送锦旗的她的姐姐和姐夫。
我进一步了解,这女孩叫刘某某,现年25岁,是津市药山镇新湖村人,2017年与本村胡某结婚不久,发现左大腿疼痛,越半年后疼痛加剧,经医院检查诊断为“骨肉瘤”且大腿骨头的中段已经烂掉。无奈,女孩的左腿被全部截掉。因丈夫从此弃她而去,尽管其姐姐和姐夫勇敢担起了这副重担,但手术前后花费近30万元,使这女孩的治疗和生活面临了极大的困难。退休后的陈建教听说后,迅速出马,开动他所有的“机器”为这女孩筹款,终于使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这女孩和她的姐姐、姐夫全家人为此十分感激,苦于无以为报,于是决定给陈建教送上这面锦旗。这女孩面对摄像机镜头感慨地说:“我因为患骨肉瘤,前后花了30多万元。在我面临灭顶灾难和巨大困难时,陈建教代表劳累奔波为我四处筹款,使我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因此,我一家确实非常感谢这位永远一心为民的好代表!”
于是,我被陈建教“履职路上永不停步”的精神感动,同时,也为这女孩笑对人生的坚强而震撼。顿时,我的心情也正如殷远明先生所言:我们协会采访“开门红”,俺今年工作真“遇头”!尽管我们都是七十岁上下的老人了,这样工作很是辛苦,但我们总觉得:苦,并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