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0-4-8 10:01 编辑
往事(15) 《刘伯温常德访主》故事背后的故事
金戈铁马——陈友谅塑像 诚意伯刘基 2001年版《常德市志》第十三篇“丛录”第四章“传说”,收录的是我写的《常德民间传说小考》,对自古流传常德的11个民间故事进行考述,其中有《刘伯温常德访主》。这则故事形成及定型,背后还有故事。 1999年9月,常德市方志办收到浙江丽水师专吕立汉老师的信,询问地方史料。当时,我负责总撰《常德市志》,办公室将信转给我。吕老师在信中说:
去年至北京访学,开始从事明代刘基(伯温)诗文的专题研究,我又基本完成《刘基诗文考论》书稿的撰写。年初,我翻阅四库本《浙江通志》,发现有两首刘基诗歌,为刘基文集诸版本所不录。其诗如下:
自武陵至丁郭舟中杂兴二首 舟行淹宿雨,稍霁泛通川。 深雾群山没,长天旷野连。 桃开榆叶小,麦秀菜花鲜。 却喜升平象,高飞见纸鸢。
晚来风势歇,又见日临曛。 远岫留赪彩,疏星耿薄云。 波流璧月动,舟过镜天分。 何处危楼上,歌声静夜闻。
“武陵”,当指贵郡无疑,当时隶属湖广行省。而“丁郭,窃疑武陵所辖之一小地名,如村落、驿站、官铺之类。然因资料缺乏,查无结果。
读了吕老师的信,我很高兴,我把刘基的诗“杂兴二首”和常德自古流传的“刘伯温常德访主”的故事联系起来了。刘伯温访察的是少年时代的陈友谅,虽然陈友谅有帝王之才,但没有帝王的胸怀,刘基看见他在为家里晒谷看场,轰走鸟雀,不让它们吃食,不被看好。常德人对陈友谅的籍贯有自己的解释:史书均记载陈友谅是沔阳人,即今湖北洪湖人,系渔家子。这是指的他的谢姓先人,其祖父入赘陈氏,改姓陈,陈氏祖辈确实住武陵县白鹤山陈家桥,捕鱼为业。这样,刘基到武陵访察陈友谅没有问题。现在意外发现了刘基写的到过武陵的两首诗,“刘伯温常德访主”故事的根据就更加充分了。于是,我就吕老师的问题请教地方文史专家满大启老师。满老师很快答复我:
关于刘基及其杂兴二首 一、常德地方史乘如《嘉靖常德府志》《嘉庆常德府志》《武陵县志》,对刘基均无若录。 二、民间传说故事有“刘伯温访主”,说是到过陈友谅的老家陈家桥。 三、从诗来看,作者从武陵乘舟自沅水入洞庭湖,沿途只有龙阳县境的“丁嘿洲”,即今坡头,却无“丁郭”,“丁嘿洲”为明朝时地名,其地近洞庭湖。按沅水下游泥沙淤积很厉害,因此,地形多变,地名多易。 四、地方史志一般对过境或来视察工作之人,不予记载。从诗的标题来看,(刘基)又似乎来过。如果可能,当在朱元璋吴王时期。当时陈友谅虽已败亡,而常德和湘西一带,仍奉陈友谅为正朔,吴王特派扬璟等人进行讨伐,局势混乱,或许来武陵视察,是有可能的。
我写信给吕老师,转告满老师的意见。吕立汉老师10月14日又给我回信,感谢满老的考察。于是,我写成了《刘伯温常德访主》的故事,并请汉寿县文联的郭慧明先生为故事插图。 吕立汉老师致常德史志办的信
满大启老师的答复信
《常德市志》“丛录”:刘伯温常德访主
《常德市志》“丛录”:刘伯温常德访主(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