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32|回复: 38

东方鹰 07 诗含蓄启迪思维(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4 07: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7 诗含蓄启迪思维


    诗意的浓淡,决定着诗歌生命力的强弱。而含蓄,是历来写诗的人所提倡的。诗的含蓄,主要表现在用诗中的形象去启迪读者,进而使读者去联想、去回味。


    诗的最忌讳的是直、露和一览无余。写诗,不能写得太白、太水。那样,会使人产生乏味、腻味的感觉。而优秀的诗篇,往往使读者通过诗中简而精的形象,由此及彼地留给读者以宽广而深远的意象空间,并使读者得到多方面的、丰富的、深刻的启发。正象《历代诗话》里说的那样,“凡诗恶浅露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令人再三吟唱而有余味。久之,而其句与意之微,乃可得晰也。”可见,一首好诗,由于含蓄的魅力,常常使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对于一首诗歌来讲,之所以出现浅露、直白的问题,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也是不好用几句话来说明白的。但是,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形象。因此,往往造成了诗的概念化语言多,或者以说教、口号式的方式,直接告诉读者一些简单理念。这种现象在前一时期多有存在。一些初学诗的作者中,屡见不鲜。


    文学形象永远大于思想。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只有通过诗中的具体形象,才能为读者提供深思的余地,并由此引导读者去思索和领会更多更深刻的内涵。这就是形象在诗歌含蓄中的重要作用。


    诗歌怎样通过艺术形象来达到含蓄呢?据自己的浅见,只有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才有获得含蓄的可能。诗总是将作者的思想倾向深蕴在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中的,它的特征是让读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其深刻的思想意义的。如:《五十七个黎明》这首诗中,通过一个产妇在修完产假后,第一天推着婴儿上班路经天安门广场时感受,用婴儿这一形象和新时期祖国腾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含蓄地告诉了读者极为深刻的道理,把人们引入艺术境界中,去深思和体味。《小草在歌唱》,也是将小草塑造成饱蕴爱憎分明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它不是简单地说教,也不是干巴巴地图解张志新的事迹,而是用小草这个形象,含蓄地去感受诗中所无的道理。可见,“诗的本质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一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别林斯基语),是多么的确切了。而诗又和小说不同,小说可以铺展开来采取各种艺术手法去塑造形象。诗歌却要反复琢磨、精心提炼那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不仅要典型,而且要新颖,以使读者很快接受,并迅速引起共鸣,只有抓住这样的艺术形象,才能使诗产生含蓄而引入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含蓄,有深有浅,而决定其深浅程度的标志,是看一首诗反映生活内容的深浅。诗中表现的生活内容越深刻。越博大,其含蓄的程度越深厚,越能感染人。如李瑛的《一月的哀思》,表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上哭送周总理灵车的场景。这首诗饱含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概括了周总理为中国革命事业辛勤操劳和作出艰苦卓绝贡献的一生,内容深刻、博大,感情真挚动人,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令人回味,令人深思。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写得含蓄深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陡随我身。”既表现了诗人孤独的感情,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之,如果仅仅将诗停留在生活的表象上,很肤浅的去表现生活,即便含蓄,也是浅薄的,干瘪的,令人读来索然无味。可见,诗歌的含蓄,是与作者的生活积累有着密切关系。


    要使诗歌做到含蓄,需要在集中和概括上下功夫。也就是说,在诗歌创作中,要捕捉具有象征性的东西,将巨大的生活内容浓缩到小的诗句中去,这就是集中;而通过某些有概括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形象去反映生活,这就是概括。这样,只用个别的艺术形象,去集中概括许多生活的内容,便达到了诗歌含蓄的目的。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就高度地概括了生活的现象,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回味的余地,这就是集中、概括的功力。


    含蓄,并不是让人看不懂。东方所说的含蓄,是通过诗中的具体艺术形象,概括更深厚的生活内容,而发人深思,令人回味。而决不是让诗作者写诗时说一半,留一半,让人去猜谜。笔者认为,那些有意地把诗写得难懂、晦涩和不知所为,不是真正的含蓄。恰恰相反,这类诗作,往往不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还会把读者带入云里雾中,其艺术效果也是甚微的。


    强调含蓄,并不排斥那些具有强烈号召力、感染力的诗作。如田间的《坚壁》:狗强盗,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里?”来,我告诉你:“枪、弹药,统埋在我的心里!”这首诗,虽然直白了些,但却是用血和肉写成的,是一首革命者豪迈的战歌。由于它的容量很大,感情强烈,倾泻了抗日军民的心声。无不为诗中的强烈感情所吸引,进而引起共鸣,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的浓淡,决定着诗歌生命力的强弱。而含蓄,是历来写诗的人所提倡的。诗的含蓄,主要表现在用诗中的形象去启迪读者,进而使读者去联想、去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最忌讳的是直、露和一览无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不能写得太白、太水。那样,会使人产生乏味、腻味的感觉。而优秀的诗篇,往往使读者通过诗中简而精的形象,由此及彼地留给读者以宽广而深远的意象空间,并使读者得到多方面的、丰富的、深刻的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象《历代诗话》里说的那样,“凡诗恶浅露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令人再三吟唱而有余味。久之,而其句与意之微,乃可得晰也。”可见,一首好诗,由于含蓄的魅力,常常使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首诗歌来讲,之所以出现浅露、直白的问题,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也是不好用几句话来说明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形象。因此,往往造成了诗的概念化语言多,或者以说教、口号式的方式,直接告诉读者一些简单理念。这种现象在前一时期多有存在。一些初学诗的作者中,屡见不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形象永远大于思想。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只有通过诗中的具体形象,才能为读者提供深思的余地,并由此引导读者去思索和领会更多更深刻的内涵。这就是形象在诗歌含蓄中的重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怎样通过艺术形象来达到含蓄呢?据自己的浅见,只有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才有获得含蓄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7: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总是将作者的思想倾向深蕴在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中的,它的特征是让读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其深刻的思想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0 08:01 , Processed in 0.0340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