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0-6-2 09:54 编辑
幸福生活全靠党
5月13日,有幸和同事一起到久负盛名的八斗丘村采风,既十分渴盼,又感到十分新奇。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到百禄桥公社洪福大队搞农村工作队时,就参观学习过八斗丘大队干部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的优秀事迹。那时搞集体化,大队干部爱劳动就是以身作则把生产搞上去,努力提高社员的生活水平,共同过上好日子。四十多年过去,这个村的干部还有以前的优良传统吗? 车子开进村内,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八斗丘村!硬化水泥路面宽敞清洁,绕着山丘地平缓处进入村部。过去的泥巴路,“爬爬车”走过是晴天,都会扬起一大片灰尘,雨天则溅起泥浆——那样的老路如今不见踪影了。映入眼帘的是全新景象:道路两旁是树冠掩映的新型农家住房,一色的钢混结构,墙壁上隐约可见贴有装饰砖,有的豪华气派,有的小巧玲珑。环境宜人,这样的居住条件,堪比天上人间!原来的土坯房、茅房、木房全然成了我们的回忆。透过车窗,还能看到道路两边成型的柑橘、枳壳树,微风吹来,可闻到阵阵舒爽宜人的花香。 到了村部,村党总支部书记袁正平热情地接待我们,并简单介绍了全村情况。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有个绰号叫“杨裁缝”的老人,据说,他在村里倚老卖老,他以为自己是夕阳西下的人了,过一天少一天,就打算在自己那土坯房内过几天安静日子,再顺顺当当地进天堂!前年村里修村道,按规划要通过他家前,开始,他不仅不配合,还百般阻扰。村干部多次出面找他谈,要他顾大局,搬家让路,他就是不答应。在他住土坯房的日子里,每逢雨天,村里袁书记总是最早赶到他家看望,遇到深夜,袁书记还打着手电,披上雨衣赶到他家,深怕房子被雨淋垮出事故。后来,村里给他修了安置房,添置了生活必需用品,还给他接通自来水。袁书记把他热情地接进新居。这样,老杨就高兴地搬家了。他看到村干部对自己比亲儿女还亲,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倍受感动。由此,他变得积极配合,坚决支持村里工作。还询问村委会改选日期,说自己坚决投赞成票。 经村干部指点,我找到了“杨裁缝”的家。我们到他家时,他正在坐在家门口拣午饭菜,我说明来意,他笑着给我让坐,并为我倒茶。老杨今年八十有五,虽说不上精神矍铄,可还是没有丝毫龙钟之相。说得上耳聪目明,生活能自理。 寒暄几句后,老杨拉开话匣子: 我是看过两个朝代的人,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今天的生活,比旧社会强过千倍万倍。就拿我们村来说,解放后,社员们战天斗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村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硬化的村道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收购农副产品的车能够开到家门口;电网的改造,使全村人用上了和城市一样便宜的电,水利设施的改善,基本结束了旱涝成灾的局面,为旱涝保收创造了条件。经过个体承包责任制,为找到更适应农村生产形式,村民又自发组成了两个集产销一体的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植信息,推销农产品,加快了致富步伐。 他又惭愧地告诉我:村里修路时,我以为袁书记欺负无依无靠的我,就思想上产生误会。后来看到全村所有居住条件极为困难的村民都住进了村里新建的安置点,还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寻找生产门路,传授致富技术,让他们脱贫致富了。我看到村支两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村民好,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好带头人!他还深有感触地告诉我,共产党关心老百姓也是前所未有的。你见过哪朝哪代不收皇粮国税的吗?没有!可是共产党做到了,我们农民种地,不仅不收税,种田还有补助!你看,中央出台了各种有利三农的国策,基层干部又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民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是太幸福了! 杨老的一番感概,的确使我回味无穷!他的这些感受,又何尝不是广大村民的肺腑之言呢?
八斗丘村村部
村民安置点外景
在宽敞的村道上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