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圭传略》(六十七)
作者 李德若
爷孙天伦乐
李如圭致仕归籍年余,随他一辈子的师兄益友文达先生病逝于他家,一家人风光送他上山。从此少了一个情笃谊深,伴他事业有成的手足兄弟,圭悲痛万分。他待夫人相敬如宾客,梁夫人更是举案齐眉,常陪伴他放情丘壑,纵歌湖畔,对联和韵,泼墨涂鸦,或躬耕于小园,浇花种菜,忙闲默契,琴瑟和谐。也常与夫人梁月娥上惟武、文达师兄坟台斟酒、烧香钱、攀谈。他与儿孙们平等相伴,融会共处,谈今博古,辩论讨研,不强加于人,以身作则,忠国治家,决策规矩,不以长者自居,谆训善导,平易近人。李如圭六十五岁的那年一天,他带着十五、六岁的孙儿李应谦在澧水河畔的仙眠洲上研讨学问和游玩,他们看到那逶迤的彭关山脉树木郁郁葱葱,绿液欲滴;碧蓝色的澧水河面上樯棹竞渡,鹜鹭翻飞,鱼虾争跃,水天一色;仙眠洲上靓女嬉游,顽童打闹,翁妪坐憩,爷孙谈天,牛羊斗角,蜂蝶夺蕊,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爷孙俩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时孙儿突然发问:爷爷,我听奶奶说,您六、七岁就有神童之说,怎么读书那样用功呢?爷爷笑了笑说:小时候,我母亲经常告诉我: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四、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却经受着一个文化低落民族的奴役、侮辱、杀戮,使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因而激起全国人民揭竿而起,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一马当先,敢于反抗暴力压迫,一举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他领导全国人民平均地权,使其耕者有其田,轻赋簿徭,使百姓安居乐业。在国家管理上颁法纪、惩贪吏、正风俗、复科举、选贤才、治天下、强国富民、使官吏尽职尽责,天下太平。永乐帝文功武卫,仁、宣帝文治天下,使得明王朝出现繁荣昌盛景象。到正统十四年,英宗出征,被鞑靼包围,大明几十万军队遇到围歼命运,皇帝也成了俘虏,在这国家命运伦亡的关键时刻,幸亏于谦出来,拥立景帝,受到天下人的支持。以后英宗复辟,于谦被杀。我出生之时,正是成化帝中后期,这个皇帝宠贵妃,用奸人、朝纲不振,因而大明王朝开始初落,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社会人渣浮起,百姓又跌入苦难深渊……,母亲再三告诫我:要奋发读书,增长才能像于谦一样效忠朝廷,振兴民族,救百姓出水火。我就谨记先人们和母亲教诲,立志做一个认真读书,知识丰富,为国家中兴、为百姓做事的有用人才。因而更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酷爱读书,勤思考、多发问、细实践,尚贯通的坚定毅力,不是什么神童,所谓神童,全在自己用心读书罢了。读书先读“心”,心决而学成啦!你已试州庠,在布政使司国子学生员,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吧? 孙问:爷爷您十九岁入仕当县令,一个娃娃县令,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胆量敢杀豪强、国戚?爷爷抚摩着应谦的头说:我学成入仕正值弘治帝中兴时期,其胆大有四:一是弘治帝吸取其父皇执政的教训,用贤臣、振朝纲、勤政务、从简约、严吏治、爱百姓、施良策、图中兴,乃一代明君治理天下,正气上升。二是成化末年和弘治初期,我在州、布政使司学府读书时常看到湖广大地贪官污吏暴政、地主豪强压迫百姓、兼并土地,社会正不压邪,寡嫠夜泣,逋寇宵行,恻然以悲,惕然以恐,痛恨切齿。弘治帝施政天下而下面所属,仍有少数官员,豪强我行我素,不作为、乱作为,甚至顶风作案,懦夫畏难挂冠而去,贪吏助纣为虐……,
我入仕正齿壮力健,踌躇满志,初生牛犊不怕虎,为国家、为百姓、张正义敢赴汤蹈火。三是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情同手足的兄弟。文达、惟武、琼三、后来的正益、三奇等,他们侠肝义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四是有天下大多数受苦难的百姓支持等。所以秉公执法朝天去,杀霸惩贪壮胆行。
孙问:正德小皇帝好玩淘气又如此腐败,为什么还给您两次诰封呢?爷爷携牵着孙儿手说:正德帝十五岁承大统,贪玩不理朝政是因为有帝父弘治在位十八年,连续开科取土四、五次,广招优秀士子,储备人才,选择天下贤良充实从朝廷到地方的各个岗位,特别是中枢内阁及六部七卿都是忠君体国,老练贤达在位,尤其是托孤重臣辅佐居臣列剡。尽管正德帝亲昧阉党“八虎”,引诱他不理朝政,不住乾清宫,住“豹房”,皇帝做厌了,当什么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等。“八虎”之首刘瑾尽管专权,杀谪忠臣良将,奸党遍布内阁、六部,但中枢内阁重臣诸如刘健、李东阳、谢迁以至后来的杨廷和、杨一清、蒋冕、梁储、毛纪等,始终忠心事朝。团结一心,无私执政,刚正不阿。正德五年刘瑾被诛,一批害群之马被除。朝中辅臣辅佐“贪玩的皇上”,对国事还是尽职尽责,因而朝政仍然正常运行。正德二年冬月,我以试御史去云南巡盐有功,于正德六年六月第一次诰封我父母,朝廷进行执事仍是以良臣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等决断。第二次诰封你爷爷和二位奶奶,是在正德十三年五月,我出任福建巡按。因平海盗功显和整肃吏治功勋卓著,也仍然是正统的内阁杨廷和、杨一清、蒋冕等决断。由于正德皇帝贪玩,腐朽,尽管良臣辅佐,但决断的皇帝不表态,就不能假传圣旨,这是忠心职守的阁臣不能违的。所以正德朝太子没了,东宫也不要了,正德帝却招收了不少义子,把积庆宫、呜玉坊毁了,建义子府。先后出现刘瑾专权,五年安化王寘鐇造反,十四年宁王宸濠造反,虽没有成为天下大乱,可明王朝元气大伤,已经中落了。
孙问:爷爷,您侍朝为官十年里嘉靖帝为什么两次召见您?爷爷与孙儿在仙眠洲上边溜达边说:正德帝殁后,他的从弟嘉靖帝承统即位,他也算得上是明王朝中期的一位英主,但聪明之中带有痴呆之气。嘉靖帝受任朝政中落时期,上任后试图中兴、正朝纲、废弊端、立法度、除邪恶、广招人才、用贤臣、发布“靖田令”等一系列改善国计民生的法令政策,使朝臣忠君职守,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对正德帝不公正或未来及处理王守仁等平叛宸濠案搁之不问;又为“大礼追尊父位”,兴献王事和大臣们发生争执,在当时,皇上认为众大臣不能承认兴献王为皇考,伯父弘治帝为皇伯考是为邪(现在看来是一种合理主张)。可当时皇家承嗣,祖制礼法是不允许的,他仍固执坚持己见。又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因而使很多贤臣名士致仕、贬谪或廷杖、黜民或下狱至冲军,戍边或致死等。大明朝自成化帝至嘉靖六年五月擢李如圭右佥御史来北京都察院释案止,积存疑案 5000 余卷。我深感皇上知遇之恩,不负重望,我以最快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先将较容易的“汪直西厂案”、“刘瑾专权案”,按法理甄别平反、昭雪、相冠以职、封荫子孙、致仕养老等,按级报批,全案 3000 余卷,首次得到嘉靖帝按原报御批,而让八十多岁高龄的谢迁重新出任大学士(宰相),重现宋仁宗之举。但后来报上与嘉靖帝有关的“王守仁等平叛宸濠案”、“大礼抗尊案”2000 余卷,迟迟不得御批。因我急坏,我便与时任首辅大学士杨一清各上奏皇帝书一折,追速御批全案。上书不几天,于嘉靖七年十二月,帝下旨第一次在养心殿召见我。我冒生死与他聊甄别评反“两案”的重大意义,交谈后皇上接受了我的建议,后陆续给予评反、昭雪、相冠以职、封荫子孙、致仕养老等,也褒奖了我胆大和以往的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