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60|回复: 21

【毛泽东与常德】毛泽东词赠丁玲:毛泽东与常德(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7 09: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506986180,3597726408&fm=21&gp=0.jpg



      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专门夸人的诗词。一首是夸奖彭德怀将军的,另一首诗词则是“礼赞”丁玲的。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但丁玲与毛泽东的真正接触,还是丁玲到达延安以后的事。
      湖南常德临澧县人丁玲(1904.10.12-—1986.3.4),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优秀共产党员。丁玲先祖蒋光业算是明末全国三个半大财主中的半个,而到她祖父时家产已败。据祖人讲,蒋家是李自成的后裔。丁玲早在长沙就读周南女中时就闻知毛泽东的大名,知他是个奇人。又与毛泽东的发妻杨开慧是同窗好友,因两人志趣相同,说话投机,杨开慧大丁玲三岁,常以姐妹相称。丁玲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
      “五四”后,丁玲在学校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文学。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反响。1930年加入左联。丈夫胡也频被害后,她把刚满三个月的孩子送回湖南老家交给父母亲,自己又回到上海,主编左联的杂志《北斗》月刊。她不仅写文章,办刊物,还广泛地参加社会活动。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下半年担任左联的党团书记。1933年5月14日,被国民党逮捕并押往南京的监狱,囚禁三年多。1936年的秋天,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逃出南京。1936年11月1日她从西安出发,经过七天行程来到延安。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和文化界、妇女界对她表示极大的欢迎,特地在窑洞里为她举行欢迎宴会,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张闻天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参加。丁玲一身男装,神似一个俊小伙子,当天要求当红军。毛泽东用如咏诗般地说:“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还有一仗打,又能赶得上。”
      刚到延安,丁玲倡议成立中国文艺协会。11月22日,文艺协会举行成立大会,丁玲报告筹备工作,当选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毛泽东、张闻天和博古都在会上发表讲话,毛泽东赞誉“这是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第二天,即11月23日,毛泽东正式批准了丁玲上前线的请求。丁玲不让须眉,一面拿枪作战,一面挥笔写作,很快在火线入党。毛泽东欣闻其事迹和佳作非常高兴,于12月30日挥笔写出《临江仙》一词,用电报发到前线聂荣臻司令部,嘱转给丁玲同志。词曰:
壁上红旗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延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u=481239910,3587480130&fm=21&gp=0.jpg

      可是由于工作调动,多日后回到延安毛泽东问及此事,丁玲才知道这件事。毛泽东重写一遍递给丁玲。当丁玲读到“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时不由泪水夺眶而出,连说三个“谢谢主席栽培”。
       1937年2月,毛泽东写信给红军后方总政治部罗荣桓,任命丁玲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了,毛泽东根据形势需要,让丁玲等青年组成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同时政治部任丁玲为团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毛泽东对丁玲说:“这个工作重要,对你很好,到前方可以接近军队,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丁玲倍受鼓舞,立即向战友们转达主席的指示,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毛主席的关怀。
      1941年5月,毛泽东亲自题写报头的《解放日报》正式创刊,由丁玲负责文艺专栏。1942年2月,毛泽东参加丁玲与陈明的婚礼,并送了他们一支水笔和日记本。1942年5月21日,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丁玲有幸聆听了主席激情洋溢的讲话,毛泽东首次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会上还特地提到丁玲。1942年丁玲发表的杂文《三八节有感》,在延安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受到批判,毛泽东说:“丁玲的《三八节有感》虽然有批评,但还有建议。丁玲是同志。”
      1944年6月30日,《解放日报》的副刊刊发了丁玲的报告文学《田保霖》和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7月1日毛泽东读完这两篇文章后当即写信致贺:

    丁玲、欧阳山二同志: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俩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合作社会议要我讲一次话,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除了你们的文章以外,我还想多知道一些呀,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请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
    敬礼!
                                                                         毛泽东

      在不久召开的文艺工作干部会上和高级干部会上,毛泽东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毛主席的信和高干会上的讲话为丁玲以后的写文、作人、为文艺工作都铺了一条平坦、宽广的路。一个月后,丁玲新作《三日杂记》、《魍魉世界》、《民间艺人》、《我在霞村的时候》、《袁广发》等一批颂扬工农兵形象的好作品陆续发表,都受到毛泽东的夸奖。
      丁玲从1946年春动笔写反映新解放区土改斗争情况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历时两年完稿。1948年3月在西柏坡,毛泽东读了这本书的初稿,称赞不已,及时与丁玲个别交换了意见予以肯定,再次鼓励丁玲。同年6月,丁玲在西柏坡给丈夫陈明的信中说到毛泽东对丁玲的关怀和培养,说毛泽东将她的名字列在鲁迅、茅盾、郭沫若一等,这是她做梦也未想过的事。
      全国解放后,丁玲仍然受到党的重用,从1950年到1955年底,历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和《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1957年丁玲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毛泽东多次向王震询问丁玲的生活情况,托带书籍和生活日用品给丁玲。丁玲说,她被打成大右派,那是政治大气候,不能怪毛主席。她在1980年10月再版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前言中特地表达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

u=4132267932,3879455892&fm=21&gp=0.jpg

      1982年丁玲回到故乡,1986年丁玲在北京逝世。2014年10月12日是丁玲诞辰110周年。11日,丁玲的骨灰在其亲人的护送下迁回常德,安葬于丁玲公园。从此,丁玲终于叶落归根,长眠故里。常德市举行了纪念丁玲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第十二届国际丁玲学术研究会等一系列活动。

151408o69dd9pt36ag91t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主席得常德情缘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1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专门夸人的诗词。一首是夸奖彭德怀将军的,另一首诗词则是“礼赞”丁玲的。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10: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丁玲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优秀共产党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15: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作家的只有一首,就是写给丁玲的《临江仙》,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丁玲与毛泽东的发妻杨开慧是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早在长沙读书时就闻知毛泽东的大名,知道他是个奇人。但丁玲与毛泽东的真正接触,还是她到达延安以后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15: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丁玲是常德人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15: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专门夸人的诗词。一首是夸奖彭德怀将军的,另一首诗词则是“礼赞”丁玲的。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16: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列 发表于 2015-12-17 09:43
点赞!主席得常德情缘难忘!

谢谢校长!丁玲是常德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16: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鹰a 发表于 2015-12-17 10:33
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专门夸人的诗词。一首是夸奖彭德怀将军的,另一首诗词则是“礼赞”丁玲的。足见毛泽东对 ...

谢谢!丁玲是常德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16: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5-12-17 15:11
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作家的只有一首,就是写给丁玲的《临江仙》,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丁玲与毛泽东的 ...

你的真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23:19 , Processed in 0.04094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