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703|回复: 12

夏应运(撰写)魂兮归来伤春感,首创赋体文史灿(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6 03: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0-7-16 03:41 编辑

文/夏应运


魂兮归来伤春感    首创赋体文史灿(一)
——浅谈宋玉《招魂》与临澧之历史渊源及其文学成就和影响
宋玉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而又深远的辞赋大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可惜历史文献对他的作品记载得太少了。他的《招魂》可说是文学宝库中库存的一颗闪烁的明珠。

对于《招魂》的作者历来存在两种说法。司马迁认为《招魂》的作者是屈原,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王逸认为《招魂》赋的作者是宋玉,他在《楚辞章句》中道:“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魂者,身之精也。宋玉怜哀屈原而斥弃,愁懑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那么《招魂》的作者到底是谁?学者们大都同意司马迁的说法,但笔者不敢苟同。仅凭“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也未免断章起义。笔者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证,这篇作品是宋玉在临澧晚期创作的作品。下面就《招魂》创作与临澧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学成就和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宋玉的《招魂》赋是他在临澧的民风民俗的真实写照

《招魂》赋中自然风光、民俗习惯、饮食习性无不打着临澧的烙印。

1、《招魂》赋的自然风光与临澧的自然风光完全吻合。

宋玉《招魂》赋,全诗由序辞、招辞、乱辞三部分构成。在招辞中诗人首先“外陈四方之恶”后,紧接着“内崇楚国之美”。其中“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这与临澧发掘楚古城遗址极为相似。楚襄王在临澧修建了20平方公里的特大楚城,规模宏大,可谓是“高堂邃宇,槛层轩些”;此城建在龙凤山下,澧水之滨,正可谓“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国历史悠久,春秋争霸,楚国最重要的霸主;战国争雄,楚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合纵连横时出现了“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狡兔有三窟,楚襄王把楚国的重心逐步移向沅澧流域,在修建皇城后,接着又修建了采菱城、澧阳城两座城市,目的是作为战略后方富庶,可靠的中心地位。后来,随着楚国逐渐走向衰败,不得不将都城南移到澧阳城即“新郢都”。赋中“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泛崇兰些。”“兰膏明烛,华容备些”这几句正是临澧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临澧属于丘陵地貌,最高的是太浮山,其次有童山、牛头山,傲山。其余的小山小谷处处皆是;最大的水流是澧水,其次是道水,小河小溪处处皆是。这不正是“川谷径复,流潺湲些”的生动写照吗?“光风转蕙,泛崇兰些”是对澧水的刻画,早在屈原的《离骚》作品中就有“沅有芷兮澧有兰”,此后“澧兰”几乎就成了澧水的代言词了。“兰膏明烛”是临澧人用来照明和祭祀用的烛具。

2、宋玉的《招魂》赋与临澧的民风民俗息息相关。

班固《汉书·地理志》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楚人十分相信巫术,在我们临澧至今仍然有少数人相信鬼神,崇尚巫术。他们认为人生病是鬼神作怪,或是鬼神将魂魄吓散,或是魔鬼缠身附体,更有甚者认为病者早已走胎。

临澧一带招魂大的形式有两类,即招亡魂和招生魂。招亡魂一般是人死后请来道师作法——打招募;招生魂则是人得病后请巫师招魂。招魂一般分请神,察招魂魄,送神等步骤。

宋玉《招魂》赋所描述的招魂风俗与临澧的招魂风俗一脉相承。无论是“信巫而好祠”(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即举国上下盛行招魂风俗,还是南楚尚巫之遗俗的临澧招魂习俗根源于唯心主义的“魂魄”观念。“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唐孔颖达),古人认为凡人都是灵肉的统一体,“人生在世具有‘三魂七魄’,三魂者,生魂、觉魂、灵魂。‘生魂’曰彭琚,‘觉魂’曰彭质,‘灵魂’曰彭乔,其头向天。如果一魂不守舍则精神恍惚;二魂不守舍则久病缠绵;三魂不守舍则‘魂离魄散’,一命呜呼了!”古今之楚人都相魂魄之说,所以这种风俗一直遗留至今。

宋玉《招魂》赋的形式和内容也和临澧的招魂风俗完全相似。如《招魂》赋分为序词、招词、乱词三大部分组成,临澧招魂风俗分为请神、招魂、送神三部分。尤其是招词中的意思大致相同。《招魂》赋在招词先“外陈四方之恶”:“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历陈了东南西北,天上地狱之险恶。然后,历陈楚国之美景。临澧民间招魂时巫师一面施法招魂,一面口中念念有词:“收起山边、田边、路边、河边、塘边屋边人惊马闯游魂;东收十里、南收十里、西收十里、北收十里。收来家中归家中,收来腹中归腹中……”二者内容基本吻合。

3、宋玉《招魂》赋中饮食习惯与临澧的饮食风俗完全一致

临澧属古代荆楚之地,现属湘北,南有洞庭湖,这里土地肥沃,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水利条件都好。足可以称得上“鱼米之乡”。临澧盛产五谷即稻、黍、稷、麦、菽,而以产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临澧人的饮食习惯也是以食稻谷为主,辅之以它食物。因此,“五谷”只有把稻称其谷,除稻以外的其他四类谷物另有别称。稻谷去其壳就是大米,这是临澧人最喜爱的主食。

宋玉在临澧生活了几十年,因而,他的《招魂》赋涉及的饮食无不打上云梦地临澧的饮食文化的烙印:“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宋玉将稻列于其首,其他以点心辅之。“粢”即五谷中的稷,这是古代临澧盛产的一种农作物,人们把稻称大米,稷与之相对称为小米,人们把小米做成饭团,即“粢饭”,做为待客之用的点心。“稷”常用来祭祀,这时它便成了祭祀五谷的代词,“社稷”一词因此而出。“穱”就是早熟的麦子。人们把麦磨成粉,有时还做成面条。它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面食。“黄粱”就是高粱也是我们临澧喜爱的食物。文中以稻类食品为主,他类食品丰富,这一点正符合临澧饮食文化和祭祀文化。赋中“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鶬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大意是:宰了肥牛抽蹄筋,烧得烂熟香喷喷。调点酸醋和苦汁,端上吴式风味汤。红烧甲鱼烤羊羔,拌上一点甘蔗浆。酸味天鹅烧野鸭,煎了大雁又烹鶬。酱汁卤鸡焖乌龟,味道虽浓不伤胃。这些丰富的肉类美食都是我们临澧人最喜爱的,牛蹄筋,红烧甲鱼,烤羊羔,至今这些食品深受临澧人喜欢。同时,临澧祭祀时用得最多的就是“三牲”。赋中“粔籹蜜饵,有痧c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大意是:油煎圆饼蒸甜糕,再加美味的麦芽糖。名酒甜酒数不完,雀形的酒杯满满装,沥去酒渣喝冻酒,甘醇可口又清凉。豪华酒宴已摆上,琼浆玉液等你偿。文中的“油煎饼”“蒸甜糕”“麦芽糖”这些点心哪一样不是临澧人所爱吃的;“甜酒”“冻酒”哪一样不是临澧人所爱喝的。从上面文中无论是主食,点心,菜肴,饮料无不打着临澧的铬印。从而可推断出《招魂》赋就是宋玉在临澧所创作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6 05: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6 05: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澧依托宋玉做文章。考古旅游有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6 09:5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6 10:4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6 10:4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6 11:0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7 0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7 02: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精兵 发表于 2020-7-16 10:48
欣赏点赞好论文!

谢谢关注鼓励!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7 02: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新涛 发表于 2020-7-16 09:54
好文章,为你点赞!

谢谢兄台关注鼓励!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6:07 , Processed in 0.0348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