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3-10-23 15:57 编辑
不 待 扬 鞭 自 奋 蹄
在在汉寿县屈原协会办公室,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翻阅资料、写文章。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从未间断。他,就是中国屈原学会会员,湖南省屈原学会理事,汉寿县屈原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市、县老干网宣协会会员陈焕宁同志。
陈焕宁同志酷爱学习,中年时期,靠自学获得了中文、历史两科文凭,从而走上中学讲台。他原是中学历史高级教师,2004年退休。也许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熏陶让他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充分的自信,酷爱文学,有志于发扬光大民族优秀文化。退休前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参与过各种文学社团的创作活动。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员,还被山西师大聘为《文化与智慧》特约编辑。1996年还参加过《文化与智慧》主办的“全国文学研讨会”。退休后继续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游记、时事评论等文章。 在我国历史上,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文学成就、“美政”主张,他一生为楚国强盛、人民富裕操劳。秦将白起攻下了楚国郢都后,屈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屈原的形象,在陈焕宁同志心中留下极其深刻印象,他主动加入国家、省、县各级屈原学会,投身屈原研究,考证遗址故物,大胆陈述屈原故里新论。为承扬屈原精神、激励后人的爱国热情出一份力量。 中国屈原学会每两年举行一届年会,参加年会的必要条件是必须写出年会可以采用的论文。从例行这项制度以来,陈老所写的论文,受到每次年会青睐、采用。因此,他也从未缺席过屈原学会的年会。就拿2019年来说,他的《屈原为什么“哀郢”》《“天问”的题意是什么》《“山鬼”是“山神”还是“女神”》《试析“九歌”到底是什么样的歌》被“2019年屈原与楚辞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十八届年会”采用。而《刘禹锡与屈原》《刘禹锡的人品与诗品》《刘禹锡朗州诗文考》则被“刘禹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刘禹锡研究会2019年年会”采用。同年,由中华诗人联谊会等单位组织的“第九届中华诗人踏春行”征稿活动中,陈老有20首诗评为特等奖。一年里拿出这么多高质量的论文、诗作,可以看出陈老治学勤奋、严谨,创作认真,学业有成。 在其他有关屈原研究的书籍中,也有陈焕宁同志的作品。由侯文汉主编的,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汉寿屈原故里考》一书,收集整理了一百多篇论文,其中陈老撰写的《魂兮归来——屈原故里“汉寿说”》《浅析屈原与汉寿民俗》《千年古镇沧港,诗祖屈原故里》《摭谈屈原故里遗踪》《屈原巷》收录书中。为屈原故里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陈老在探索研究屈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从事其他文学创作,每年写出十多万字的文稿。他先后在《湘潮》、《华人论坛》多次发表论文,全国各类文学期刊发表诗歌200多首,其中有40多首获奖。今年抗疫期间,由《中华诗词》(中国诗词协会主办)举办“全国2020年抗击疫情诗词作品”征文活动,陈老发表了20多首诗词,有10首获得一等奖。2014年,他整理了自己历年发表过的文稿180多篇,汇编成40多万字的《小草文集》,自费两万多元印刷,免费送给文朋诗友。不为赚钱,只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文化遗产,鼓励更多的文化新秀热爱文学创作。 目前,他正在着手整理新的稿件,准备出版一本《山水情怀》文集。 陈焕宁同志原是龙潭桥中学历史教师,对那里有一种淳朴的情感。退休后,仍然牵挂着那里的学子。每年,他都和诗词协会的朋友一道,来到龙潭桥镇,与“龙潭桥诗词小组”“狮山文学社”成员一起,切磋学习体会,到中学,传授律诗写作方法,激励他们课余创作。对优秀作品,择优录取,编印成《龙潭风韵》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封面设计新颖大方,从印刷质量到装帧技巧,都可与正规发行的书刊媲美。《龙潭风韵》一书,浸透着陈焕宁同志的心血,组稿、校对、版式安排,他全程参与。为改变印书靠作者筹集资金的困局,他主动承担跑企业、找老板、找单位,冷脸挨热脸地去讨、去要。 陈焕宁爱好广泛,在进行创作的同时,也参加门球、地掷球运动,还经常参加摄影活动。门球和地掷球他都是主力队员,曾参加过省市比赛。去年的地掷球比赛,在获得市赛前三名和省赛前八名的好成绩。县屈原学会编印的内刊,那些极有价值的照片,都是陈老拍摄。 陈老的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家庭条件比较宽裕,他自己也有退休费。按理,他完全可以在家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可是,他却不愿过安逸生活享清福,偏偏选择仰屋著书的苦差事。这时,我不禁想起臧克家的《老黄牛》诗:“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电脑运用之前,人们对文人的写作行为,形象地比喻为“笔耕”“爬格子”——可见写作的艰辛!陈老不正是默默耕作的老黄牛么?!在文学创作、屈原研究的路上,陈老迈着坚实稳健的步伐,继续前进着! 我虽不是诗人,也要为他唱赞歌:
赞老有所为的陈焕宁 . 年逾古稀不等闲,仰屋著书苦为甜。 龙阳大地寻古迹,屈原故里谋新篇。 颂扬新风民心和,针砭时弊贼胆寒。 人生最美夕阳红,不负韶华续“耕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