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96|回复: 10

枝柳铁路涔水桥工地之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1 07: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一场没有砂烟的战斗
杨名鑫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大三线建设中的枝柳铁路澧县涔水桥工程建设。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火红场面和夜以继日的动人情景虽然已经远去,但留在我脑海里的许多当时发生的故事却始终清晰如昨。
四十多年前,我在镇交通办工作,一天同杨镇华同志在开会中途接到镇委办通知,要我次日赶到常德参加刘德玉同志(时任常德地区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带队赴有铁路建设史的安化、烟溪、柞溪等处参观学习取经。返回津市后及时向镇委作了汇报,并知道自己已列入津市铁路建设民兵独立团的班子之中,但没有参加镇里铁路建设大军的官兵见面和誓师动员欢送大会,而是提前和成绍贵、许业福、陈克轩、李明寿等几位同志作为先遣组,到涔水桥工地进行安营扎寨,和铁四局102分队联系领受施工任务,为迎接大队伍的到来做准备。
关于三线建设,最初在我的头脑里是没有明晰概念的,只知道国际形势紧张,准备打仗,由国库拿钱,铁四局具体运筹指导,地方出土地、出人力完成各自所分配的铁路施工任务和应尽的职责范围。
多年后,才慢慢明白三线建设的一些深远意义和领袖毛主席的伟大战略谋略。据党史出版社《党与三线建设》中说,毛主席早在上世纪1964年8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准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并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概念。全国上百万人从沿海来到内地开始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
其实,三线建设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已开始进行。所谓三线,当时的划分是: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称一、二、三线。其中沿海是一线,中部地区二线,三线指的是甘肃马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70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上四面有青藏高原、云南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等连绵的山脉做天然屏障。如果打仗,是较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如有一个绝密代号“816”工程,五十多年前国家就开始建设,十七年时间,先后六万多人聚集重庆涪陵白涛镇,挖空了150余万立方米的岩石,挖成了一个总长超过20公里的庞大地下工程,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人工洞体。
这个山洞两万多名工程兵和全国挑选的专家打了六年石头,填平了一条白涛河。8342部队六年挖通了洞体主体工程和30多个支洞室及一百多条接导洞。
它背靠武陵山脉,洞厅共九层,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总长24公里。山体周围有19个洞口,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宽高度可通大卡车。高400米,厚200米。
三线建设中的枝柳铁路涔水桥工程只是大三线建设中的沧海一粟,是由津市民兵独立团配合铁四局102分队共同施工建造的,虽然只有四墩五孔,但时间紧、责任重、技术强、要求高,它关系到涔水河南通北达,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加上民兵们远离故土,人地生疏,又临近寒冬腊月,更增加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客观困难因素。
但团党委一班人在王能文政委和团长高汉泉同志带领下,以身作则,勤勤恳恳,调动司、政、后,指挥六个连一千多民兵战士抢在春插前按设计要求把四个20多米高的墩座巍然竖立在了涔河滩头而笑傲兰天。在常德铁指所属县市(师团)中写下了无法抹去的一页。
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回想起来有这样几点是值得回味细嚼的。
一是过硬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民兵们的心坎上。政委王能文同志驻点第六连,不单是有时掌钢钎打炮眼,而是对装炮、药量控制、点炮、掩体、排哑炮等道道工序都极为重视。并提出“人的思想特别是活思想就是人行动的灵魂”这个哲理。“只有思想通行动才有力,前进才有准确的方向……”由于他心系、口述、眼盯、身教,直到任务完成都没有发生一起吊儿郎当、胡作非为、违纪、偷懒、旷工等不良现象,使全连保持旺盛的士气。民兵们反映说:“我们六连炸炮劈岩就是做桥墩的骨架和固坡的面子,每天都是在尖刀上跳舞拼搏,虽然灰满脸黑臭汗一身惊险无数,但有连长、指导员严以律己忘我带头,还有路氏家族几位劈岩能手冲在前面,加上政委常在身边作表率加油鼓劲,我们出力流汗加班加点无怨无悔……”
二是榜样的力量始终鼓舞着经久不息的高昂士气。团长高汉泉同志除抓全面施工运作外,时与铁四局102分队商讨进度质量。带着满身泥水深夜坚守工地跟班执勤;王竹安副团长从开工到竣工,可以说每天都在连队同民兵们一道摸爬滚打,连队主干中最年长的傅道池、李占雨、王永远、王大银等几位领头人,班班都与民兵小伙们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不惜争抢加班,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风貌。这些榜样大大促进了工程进度,鼓舞了整个工地的士气。
三是创造性的后勤保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在涔水桥工地显得格外明显突出。
当时,我们施工根本没有什么机械设施,多是扁担土箕挖锄锹镐,开工后损坏逐日加大,搭帮后勤部的修理厂出了大力,许业福、孙常银等同志硬是盯在火炉旁日夜坚守监工,采取了许多随机应变的整修工具的措施,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还有一次在挖基坑中遇到了一棵深埋地下上百年连杆带蔸盘根错节的古枫树,因乌黑沉重,以为是“无价之宝”——檀香木而阻碍工程,硬是在夜幕降临之时,拉李西凡同志的私差,用砖厂一台半死半活的拖拉机连搬带拖抬出了施工现场,保证了挖墩座基础所需要的空间。
开始,墩座所需要的沙卵石材料是计划从远隔四十多里的黄沙湾由水路转旱路运进施工现场的。当在挖基础的过程中发现基坑下和河面周围有挖不尽取之不竭的沙卵石材料时,喜出望外。团党委和后勤部门随即转舵,经102分队刘枝同意采取了就地取材的断然措施,从各连队抽人组成一支专业队伍,一面挖墩基一面采挖沙卵石冲洗沙卵石,保质保量地满足了墩座需要,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大大加速了工程的高速进展。铁四局检查组发现后表扬说:“这是津市民兵独立团的一个创举,几百上千立方的沙卵石从基础就地挖掘、冲洗择用,没用车装船载,省时、省费、省力,为涔河桥建设立了一功……。”
四是先人后己的忘我精神。三总部的工作人员和民兵们都分别驻扎在农户家中,有的开连铺,有的地面垫草而卧,有的住廊角偏房。开始,先遣组就住在雷国良土砖墙的巷口,与旁边的猪栏只一步之遥。晚工回来猪被吵醒,长时间哼哼不停,安睡很难,主人要求换堂屋大家都不同意,坚持了两个多月,直到工程需要搬进102分队的两顶帐篷才离开“人猪共寢”的格局,但心安理得毫无怨言。民兵中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多位新婚丈夫或婚后不久的新郎,除一人未批准悄离而次日返回工地者外,另无他人破例。有的同志添了子女也没请假探视问候,硬是等到转战回城才给妻子送去迟到的恭喜安慰。
特别是大队伍已经转战回家过年而留守工地扫尾的几十位同志,不计得失,乐于职守,白天搞护坡扫尾,晚上自娱自乐,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扫尾工程紧紧联在一起,舍小家为大家。特别是除夕之夜也聚在一起谈三国、听严嘉猛打道琴。这些小情小景现在看来的确没有什么,也的确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年代有这种精神境界,我认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五是使命光荣扛安全红旗下路。独立团党委从进入涔河桥工地第一天开始,就把安全放在了党委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具体运作中我认为主要抓住了这样几点:
1、天天念安全经。逢会讲安全,制度定安全,施工查安全。凡是不安全的苗头、现象就坚决停工整顿。如二号墩发现模板松动,就连夜停工派路宏田等几位骨干加固而转危为安。
2、领导带头创安全,并提出了“安全就是生命”的口号。一次市里慰问团带着荆河剧团到工地慰问演出,由于工地与澧县民兵师相邻、人山人海,加上舞台临时搭建,不太牢固,摇摇晃晃。这时团长高汉泉同志首先发现了不安全的苗头,随即请示王政委同意,及时阻止继续演出,避免了一次严重踩踏事故的发生。
3、不准不安全的现象露头。六连是全团的“火药桶”,随时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所以王政委紧盯不放。不仅天天讲,还自己天天做安全操守的榜样。如撑钎戴手套、放炮数炮数并盯死哑炮不放松,点炮后躲进掩体等等。同时,还规定连长、指导员每天第一件事盯住打炮眼的防护工作,再就是双耳听炮响,如遇哑炮不排除不得下岗、吃饭、拆卡。这些,大大保证了安全二字的落实。
4、紧盯安全不放松,利人利己利国家。毕家荣同志是独立团专管治安的行家。可他常说:“谈到治安就头痛,事故又不预先把信,坏人也没写在脸上,有时只能尽力而为,警觉提高,胆子放大,个人安危不惜。正总是正,邪终究是邪,正一定胜邪,我相信这个道理……。”
一次在抢三号墩基的时候,晚上副政委刘兴友同志到了那里,阳由的一个小伙子明知高架危险,还挑着一担混凝土在竹架板上闪,老刘大吼一声,硬是把他从高架上拉了下来,自己接过担子稳步攀爬,弄得这位民兵面红耳赤。
独立团党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就是这样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评为安全先进单位,夺得了一面鲜艳的红旗,胜利下路。
                    2017年11月18日于一中怡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08: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08: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过硬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民兵们的心坎上。政委王能文同志驻点第六连,不单是有时掌钢钎打炮眼,而是对装炮、药量控制、点炮、掩体、排哑炮等道道工序都极为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08: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带头创安全,并提出了“安全就是生命”的口号。一次市里慰问团带着荆河剧团到工地慰问演出,由于工地与澧县民兵师相邻、人山人海,加上舞台临时搭建,不太牢固,摇摇晃晃。这时团长高汉泉同志首先发现了不安全的苗头,随即请示王政委同意,及时阻止继续演出,避免了一次严重踩踏事故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09: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津市镇不是县,但很多地方又很像县。特殊年代行政区划的怪胎。名不正则言不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11:5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11: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参加过修枝柳铁路,不知道其中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11: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真正的官兵一致,敬佩那些当领导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12: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津市镇的全名叫:澧县津市镇。但由于水路发达,而且有很多国营企业,有“湖北的沙市,湖南的津市”之称。所以地位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1 17: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1:41 , Processed in 0.0361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