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466|回复: 54

回忆插、收甩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8 15: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0-8-18 17:04 编辑

               回忆插、收甩亩

      什么是甩亩呢?首先,甩亩是一种田。其次,甩亩是新增的可栽种稻谷的田。第三,不作正面积统计任何收入。
      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了全国农业发展目标。我记得我们队的发展目标是:水稻亩产八百斤,棉花亩产(皮棉)一百斤。为达到这个目标,在种植面积上,分为纲要面积(报县)、实播面积(报公社)、甩亩面积(不上报)。我们生产队的四亩多甩亩,是在一片过水湖圈围一道矮子堤,就改造成田了。这样的田,很肥,淤泥深,菱角也多。因此,收插甩亩都十分困难。
      我第一次插甩亩是1966年。因为淤泥很深,队长命令:不准妇女儿童下甩亩田!全由男劳力下田插秧,妇女帮助送秧:把扯好的秧苗挑到田埂上,再一把一把甩向田里。因下田的劳力在淤泥中行走困难,只好把秧甩下田。我刚下田时,淤泥齐膝盖,离田埂越远淤泥就越深了,慢慢地齐了裤裆。队长要求稀点插(大约两尺左右一蔸),我在淤泥中和其他社员在田里缓慢行进。说来惭愧,全队的劳力集中搞了一天,且插那么稀,不到五亩的甩亩才草草完成。当我们精疲力竭地爬上田埂时,连洗掉腿上泥巴的力气也没有,坐了好大一会,才去渠港洗冷水澡。洗掉泥巴的腿上,看得到被菱角刺刻画得伤痕累累红线条,有的还微微发肿呢!
       那年收割甩亩时,我也参加了。同样,下田还是男劳力的事。割稻的人都穿了长裤,裤脚用绳子绑紧。打稻机放在甩亩田旁的正田里。田边的禾把子靠田埂放,离田埂远些的,就由田埂上的女社员,把系着麻绳的撮箕摔往田中,割稻的把禾把子放满后,再由女社员慢慢把撮箕拖近田埂。割稻比插秧更难。稻梗长得格外壮实,每蔸稻一把抓不下,要分两三次割,稻梗很长,留下一大截稻茬。队长看进度,一天收割不完,就分作两天完成。
       甩亩的谷分开晒,据保管员明细登记码单计算,甩亩共收获稻谷2300多斤,可解决全队青黄不接时春收劳动的集体用餐。而春收时的返销粮就可全部分配给社员度春荒。
       那时,全队为了多产些粮食,花费那么大的精力(育秧、插秧、割稻、晒谷等在200个工日以上),即使除掉种子费、共摊费,每个工日也仅十多斤谷,按每百斤9.5元计算,就一元多吧。难怪农村的老百姓把粮食看得那么珍贵:吃饭吃得碗里不见一粒饭,小孩掉在饭桌上的饭粒,大人都要捡起来吃下!
       想想农民的辛勤劳动,看看今天餐桌上的浪费,真是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勤俭节约、杜绝餐饮浪费真是大得民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5: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农民的辛勤劳动,看看今天餐桌上的浪费,真是感概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勤俭节约、杜绝餐饮浪费真是大得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5: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甩亩肥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5: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文,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6: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队也有一些甩亩田,但泥脚没有你们的那么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6: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也是吃了各种苦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6: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6: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6: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农民的辛勤劳动,看看今天餐桌上的浪费,真是感概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勤俭节约、杜绝餐饮浪费真是大得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8 16: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0-8-18 15:45
想想农民的辛勤劳动,看看今天餐桌上的浪费,真是感概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勤俭节约、杜绝餐饮浪费真是 ...

谢谢新泉老师雅赏鼓励!敬香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2:48 , Processed in 0.0393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