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84|回复: 4

《漫步巴尔的摩》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4 16: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步巴尔的摩》读后感
2010年国庆长假刚过完,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理助理胡红江先生约我们到北京。他说工作太忙,手里有一点平生速记的文字打算由我们校编出版,于是交给我一迭打印文稿。这些文稿已经在《湖南日报》、《中国轻工业报》、《中国盐业》等报刊上发表过,我还向他索要了一部份电子文稿一并带回了津市。胡总青少年时期在津市读书、工作过,他把心血的结晶交给我们这些不是吃文化饭的人来编印,我和秦志超、马祥超深感胡总对故园的厚爱,对乡亲的信任。我们感到荣幸,同时我更觉出这一托付的重量。
文稿包括了作者1985年至2010年间的散文、诗歌、论文将近200件,其中记人、记事、纪游的散文89篇。散文作品用记实手法自然、真实地辑录了作者35年的亲情、友情和游旅历程。有他的生活、工作经历,也有他的理想、追求、与拼搏精神,彰显了他强烈的爱国爱民敬业思想。
我在仔细捧读过后,打算分“散文”、“诗歌”、“盐业论文选”三个集子编印,将散文集子以亲情、友情、宦情和山水情分类编辑。我的想法向他汇报后他十分明确的跟我说:不妥。他说他是一个普通的盐业干部,最爱做的是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一生也就做了这两项工作,没有想过做作家,诗人,也谈不上“宦情”和“山水情”。就只出这个散文集子,诗歌、论文集子不搞了。而且他还将这个集子名为《漫步巴尔的摩》。我于是按现在的“故园情怀”、“京华纵目”、“神
州揽胜”、“域外屐痕”四辑编辑了,他十分满意。
他在工作之余酷爱文学,用文学遣怀,他因文学天地的儒雅和涵养充实了人生道路。这些散文真诚、质朴、深刻表现了一个高级干部的丰富阅历、良好素质和思辨精神。作者的这些篇章,并非刻意所为,而是工作和生活中足迹所至的随时捡拾。我在读《苍凉壮阔大漠行》、《渐行渐远的背影》、《黄帝陵》、《漫步巴尔的摩》、《柏林墙》、《遭遇华盛顿》等篇章时,领悟到他那大眼界、大情怀、大手笔所展现的大境界。作品无论篇章大小,都让我被那艺术的感觉所牵引,进入到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社会的一种新的感悟。
他的足迹遍布中外,尤其是神州大地的盐化矿产基地、工业基地和决策中心。在他的笔下,我读到了一个集企业家、盐业专家、作家于一身的炎黄赤子对祖国的自然资源的现状与历史,文人资源的现状与历史的观察、赞颂和思考。在《南风劲吹古盐池》篇章中,当他视察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称为晋之大宝的“河东盐”和“潞盐”,了解到黄帝战蚩尤的神话故事就是“围绕控制这个盐池展开的征战”时,便有了“以盐获利供养着多少王朝延绵的血脉”的情思。在《独一无二的沙坡头》篇章中他憧憬:“这片看似难以存活生命的‘死亡之海’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开发成提供多种资源的宝地。”在〈〈瀚海明珠迎灿烂 》篇章中他看到了兰太盐化工业园是一个规模庞大、“将达到年产4.5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钠生产基地”。 在美国旧金山迷人的海湾游览,他感觉到那是一个高效率的盐场,全日制员工100人,仅在收获季节多雇100多个钟点工,盐场有两座雪峰般高耸的盐丘,常年存放20万吨以上供精制加工的盐。他说:“在我们这些外国同行眼里,旧金山海湾每年奉献给社会这么多“百味之王”才是她的最为迷人之处”。
他把当今的人与环境、人与历史、人与文化、人与世界的复杂际遇、情感作为他的天然话题,体现了他的学识和修养、情感和胸怀、思想和趣味。他将自己丰富的阅历、纯真的心灵化为深刻感悟和新鲜的感性,向人们传达他对真善美的领略和向往。比如他对黄山、君山、黄帝陵、云岗石窟、孙中山故里这些名山大川,文化胜迹往往注入一种悠远深沉的历史意绪,从自己主观见闻、观察作眼,呈现给读者鲜活、新颖、别致的临场实地感受。他在榆林的“夏夜凉风中行走时,体味着时空变换的奥妙,揣摩着历史风烟的动因,静观当下的五彩缤纷,推测来日的潮起潮落,悠悠然思接千载”,喟叹秦时明月汉时关。在宁夏中卫的沙坡头看“白日依山尽”的景象,真切体悟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他
在《游客眼中的张谷英》篇章中自问自答:“既然张谷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成了旅游景点,为什么不能够发动社会力量把这里的开发建设搞起来呢?只能这样看,花钱抢修张谷英不能为官员的升迁带来任何好处”。他在《探险坐龙峡》篇章中大声疾呼“太多的机械化、电子化已使人四体不勤,体质衰退,和大自然愈来愈远”。
他有作家不可或缺的文人精神,对眼前的现实和广远的人生有着殷切的“当下关怀”与“终极关怀”。作者在书中刻画了一组鲜活的人物形象:那个没有给后人留下财富,却以其大半辈子的革命生涯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生命不熄、奋斗不止的父亲;那个“站在金色的阳光里,满身的咸雪花愈加美丽”的吴安全;还有铁凝、茆总、文浩,王刚、陈伢子,A君,B君,迪克先生、约翰先生等等。从这些人物身上折射出的半个世纪的历史烟云中。我看到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对吴安全、文浩的爱,对王刚的赞赏、对铁凝的期盼,对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陈伢子、A君、B君的思考,对迪克先生、约翰先生的羡艳。这些亲情、友情以及爱与恨,如涓涓清流在他的笔底流淌。
书中《忆丰恒》、《悠悠故人情》写的同一个人,这个人是和他在同一个车间工作过的技术负责人王丰恒。作者用情真意切、清新明净的散文语言十分准确地刻画了一个为事业献身的基层技术干部的大美形象。一个 “工资数额被人戏称为‘米花梭’,他每月还得往家里寄十来元钱,自己又要抽烟,偶尔喝点酒,经济上的困窘可想而知。他没有穿过一件好衣,常年穿着工作服;没有抽过一包好烟,都是那种呛得人直咳的‘红桔’棒子;没有吃过一顿象样的饭菜,多数餐饭是馍头就着咸菜啃。每年回家探亲一次,就是买一口袋大米,从湖南背到山东”的民族脊梁式的人物。我对这个人物形象十分亲切,因为我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亲眼见过多少这样的人。
第四辑《域外屐痕》是一组优美的域外游记。我们从这些篇章的字里行间读不到如有些读物中见到的民族虚无主义或夜郎自大心态,读不到新闻式的浮光掠影,读不到一味的猎奇,篇篇都让人感受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与世界的关系。这里有中西差异的比较,受国主义的飞扬,他山之石的拿来主义,在平和的言辞中传达着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今天改革开放面向世界时的不卑不亢的胸襟。
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面对着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阵亡将士纪念碑,看到的是:“来访的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远远地就露出鄙夷和不肖的神情。”他在漫步巴尔的摩,对着“那些保护完好的旧式门窗似乎在炫耀自己的贵族气质”时,感到这个城市“是一个谈不上有文明渊源的年青的城市,然而她对自己历史的珍惜,却使来自东方古国的客子感到隐隐的愧疚。我的故国现在也有了数不清的饰以幕墙玻璃的幢幢大厦,然而那些历史久远、阅尽沧桑的城墙楼阁却难逃日渐颓败的凄凉”。于是他顿时“一丝隐痛,我负咎于这份洁净、宁静和闲适的享用,因为我明白,在万里之外,那种喧嚣和嘈杂、粗鄙和拥挤、肮脏和浑浊,仍然困扰着我那么多的亲人和朋友。”
他在亚美利加大瀑布前体验到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意境;在越南海上仙山夏龙湾”,感觉“中国的和平崛起正在惠及这个兄弟之邦!”
古今诗人不咏雪的不多,从王维、李白到当代的毛泽东无不以雪为题赞美高洁品质。我翻阅网上咏雪的散文极少,本书作者用散文咏叹雪,将近十分之一的份量写雪,美州的雪,欧州的雪,中国的雪、北方的雪,南方的雪,新疆天山的雪,雪景,雪灾,被他用景语、情语、诗语、哲语挥洒得淋漓尽致。
有的就是以雪作为篇名,可见作者对雪的钟情。他说:雪漂白了绿树,滋润了江河”(《雪飞南国》);雪刷白了城市的杂色”,“这天地间除了绿色,实在只有白色使人舒坦痛快!她使人向往崇高”,雪“ 给日日辛劳的人们以慰籍,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礼物!”(昨夜星空昨夜雪》);他由雪想到:“现在的中国,倒不怕一场两场灾害,怕的是经济虚火太旺,最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生困顿,经济突然间垮下来”(《风雪南中国》);他在观看宣传低碳、零碳生活方式电视节目时说道:“在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世界重视的今天,低碳、零碳生活方式成为人类新的潮流。可是,我们能够回到从前吗?能够实现零碳生活吗?这样做就能够扭转气候变化吗?如果很难做到,不如今天这样的雪下得越多越好”(《新年的第一场雪》)。
他不仅写真实的雪,还写了形似的雪——咸雪花,把盐形象地比喻为咸雪花。田汉曾经将盐比雪,有过一句“千里中条一池雪“的名句。把盐比作雪花而且用来赞美劳动模范的,作者当属第一人。集子中有一篇是他年青时在湖南湘澧盐矿工作期间写的,篇名就叫《咸雪花》。文中写道:“劳动模范吴安全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汗出多了,不一会儿,上面结满一层咸雪花”。“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咸雪花,随着漫天飘舞的雪花飘洒”。这个奇妙比喻可谓一语双关,既赞美了“百味之王”盐有雪花般的姿色与品性,也赞成美了盐业劳模吴安全有雪一般的高洁品格。
这位在商品经济的风浪中搏击的盐官,就是这样高唱着“冰雪现高洁,苦寒炼奇士”(《北京的雪》)的进行曲一路走着。
《漫步巴尔的摩》是呈现在我面前的一幅散文艺术画卷,作者运用各种散文写作手法把散文之美展露于我们面前,略举几例:如《海上仙山夏龙湾》中的神思之美:硕大壮实的石笋“那晶莹剔透的笋尖上还在流淌着一滴滴的泪珠,是与之正对着的那天宫顶上钟乳石落下的泪珠”,“我想,他们之间滴落的应该是恋人之间的相思泪吧!他们终将有一天会在相思之中结合,并融为一体”。
如择新视点,写自己的发现,发掘新意蕴的创新之美。这种例子俯拾皆是:“一辆辆小汽车在无边绿色的草地间穿行,宛如跳跃于碧波上的一条条银鱼。”(《遭遇华盛顿》“放眼四望,群峰皆在脚下,黝黑的山体,裂皱的岩石,远远近近,是无边无际的凝固了的波涛,”;“那些一蓬蓬的黄山松,象一只只鹰降落在险峰上,用根的爪牙抓住岩石,不飞走了,成了活的山的精灵。”(《登上天都峰》)在《迷人的海湾》中更是创新了一群意象:“白云像一群群绵羊缓缓飘行于空中,波澜不惊的大海映着白云的倒影,仿佛海、天都在放牧羊群。”;“远处,天空中不时有飞机徐徐降落,在湛蓝色海空的背影下,飞机就象银色的游鱼悠悠地游来游去。”;“旧金山城区的摩天大楼历历在目,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雍容华贵,环绕四周的低矮的各式建筑群就如她那撒开的白色裙裾”;“海湾上空的云雾一阵阵袭来,使旧金山城如同雾里看花”。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名言:“艺术永远是一种发现”。作者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细心体验,留心思考,从而获得了新的领悟。
如警策的凝炼之美:“深山采幽兰,空谷听足音“(《中国探矿者》);白的雪和红的血同样使人亢奋,常常激起开疆扩土,千里征战的豪情”(《雪飞南国》)。抒发情思生发议论的点化之美:黄山的奇山异石,过去在当地人眼里一文不值的 ‘凶山恶水’,而今成了名满天下的美女,成了价值连城的瑰宝。他说,“同样的事物,对于不同时期不同要求的人们,其价值竟异别天壤。”要使山河更美,必须根除贫困(《登上天都峰》)。胡杨“慷慨无私,给一点雨水就奉献一片绿荫;乐观通达,处苍茫戈壁仍展现美丽年华”(《苍凉壮阔大漠行》)。用色彩表现情感的色彩之美:“当秋风吹过,大片胡杨林的叶子在一夜间变了颜色,先是浅黄,再是杏黄,象一匹无边无际的黄缎子铺盖在绿洲上,黄绿相间的绿洲此时变的色彩斑斓……当夕阳西下,晚霞辉映,胡杨被染得一片金黄,红黄斑驳,象燃烧的火焰”。(《苍凉壮阔大漠行》)。
如用高矮对比的映衬手法烘托人物的大美:在园林进门处有一小平坐在藤椅上休息的铜像,右手抬着,但手中无烟,应该是抽烟凝神状。我想,可能是掩饰其个子不高的不足,改作坐姿。但在博物馆进门处,看到一铜雕像,确是小平健步行走的立像。由此想来:伟人是不以高矮来论定的。小平曾幽默地说过:个子矮有好处,天塌下来有高个子撑着。”(川东南行草》)。
还有人物 气概豪迈之美:他是一个除了抽烟没有其他嗜好的人”,“他体魄强健,很能大块吃肉”,“那个年代远无现在这样多的应酬,也没有好酒好菜,吃肉就是最好的招待。工作强度大,不怕累着,也不怕大碗吃肉。小时候听大人说,爸爸以很能吃肉很能熬夜工作而著称”(《渐行渐远的背影》)。
此外作者十分讲究语言之美。作者的语言,叙事、论理、写景、抒情准确务实。有生机勃发、大气浩然的热烈奔放;有艳丽缠绵的憧憬;有富于哲理的警语文眼;有排比叠唱的句式;也有联语、俗语等,如“家鸡有米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老年人“离天远离地近”了盐者“百味之王”。……。这些语言读来亲切感人甚至那些盐化工业术语、那些援引的多处长串的统计数字,都浸透着诗意的韵味,盐业生产、盐业科技、盐业民生、盐化工业、盐化工市场,这一系列的知识和话题,对有我这样的寻常百姓充满着吸引力和神秘感,面对一日三餐都要遇到的盐
毫无枯燥沉闷感觉。作者认真研读过古典诗词,他继承发扬了美文的传统,把他对经济与文化的沉思融进吐纳古今的散文。有人把诗比作酒,把散文比作水,作者的散文比许多诗更象酒。一部十几万字的散文集,写了那么多与盐相关的人和事、情和理、趣和味。由于作者的学识和善长运用多样修辞手法的功夫,令先睹为快的我们叹感钦佩。
作者是企业家、盐业专家,一个对作家、盐政高官这些荣誉并不在意的人。
他如此心甘情愿于繁忙的工作之余,舟车途中,服写作的“苦役”。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生活真实,对社会普遍的生活真实,体验多多,感悟多多。要用文章自我充实;同时也能让读者受益。历代的好官、清官俱是品格纯正学养丰厚精神充实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6:30: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6: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7: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7: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20-9-14 17:20 编辑


在《游客眼中的张谷英》篇章中自问自答:“既然张谷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成了旅游景点,为什么不能够发动社会力量把这里的开发建设搞起来呢?只能这样看,花钱抢修张谷英不能为官员的升迁带来任何好处”。他在《探险坐龙峡》篇章中大声疾呼“太多的机械化、电子化已使人四体不勤,体质衰退,和大自然愈来愈远”。
是的,都坐一获车子,出来旅什么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6:07 , Processed in 0.0336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