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69|回复: 3

红颜非祸水,败亡君自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 14: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颜非祸水,败亡君自误

—从西施背污名说起
    西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美女,人们求偶常以西施之美为标准(自然是想象中的),即使娶得丑女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诸葛亮就是位"孔明妇,正得丑女"虽说是无可奈何的自慰选择,却表明了人皆有爱美之心和求之不得仍对爱情的执。从这点上讲,西施对中国人的影响是积极的。
    西施是否真有其人,虽“正史”不见记,但一些典籍却有如此记载:
   《管子·小称》记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墨子·亲士》记曰:“西施之沈(通沉),其美也。”西施有沉鱼之美可能源于此说。
   《孟子·离娄篇》曰:“西子蒙不洁。”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曰:“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对西施的归宿记载了两种说法:前者说她在吴亡后,被勾践装进皮口袋,沉于江底;后者说她在吴亡后,复归范蠢,同泛五湖而去。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历史上似乎有西施其人。越国“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虽未明言是西施,但也不排除是被“遣美女”之一者,不然,《吴越春秋》和《墨子·亲士》怎会说她在吴亡后的归宿被沉于江中。因此,人们将种种“惑…乱”之举套在西施头上的猜想,也此女生不逢时倒了大楣。而把西施完整的塑造成败吴的政治工具,则是明朝冯梦龙先生的历史演义力作《东周列国志》,该书第八十一回“美人计吴宫宠西施”做了详尽的描述,主旨是说夫差亡吴完全是迷恋西施所致,并把她的结局写为“红颜祸水”。在第八十三回写吴亡后西施被带回越国,越王夫人命人将她沉于江中,说:“此亡国之物,留之何用?”冯先生的大作,一直是后世笔家写西施的范本,影响深远。更有比冯先生想象丰富的,竟写成“西施为国雪耻甘屈辱”,说她抛开与范蠡的眷眷恋情,自愿去吴国开辟另一战场,在衽席上开展肉搏战,媚乱吴王夫差,使越国打败了吴国。其实,亦未脱离冯先生“红颜祸水”的框架,只不过换了角度以“爱情”论之罢了。
    中国自奴隶制社会以来,争夺天下成为常事。但失败的统治者总要找某种藉口掩饰其罪责,而把亡国之责推诿给女性,说是“红颜祸水”所致。冯先生写西施就是秉此命笔的,他既把西施包装成灭吴的政治工具,又将她写成“亡国之物”,让她背上“红颜祸水”的罪名,从而,为统治者开脱亡国之责。这与姝喜亡夏桀,妲己败纣王,褒姒乱西周的“红颜祸水”论是一脉相承的。笔者以为,兴亡成败乃诸多因素构成,即或有的性有“不端”之举,但矛盾的主要方面仍在统治者自身,正如有史学者指出“误国者乃君王自误”①,简单地归咎于“红颜祸水”,未必客观公正?公正的讲,类似西施者也是“蒙不洁”的受害者,她们何尝不向往人生的美好生活而甘愿受辱做祸水?是残酷肮脏的王权争斗毁了她们的一生,把她们当枪使后,还要她们承担亡国之责,既不公平也不合历史实际。仅以西施败吴王而言,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早有质疑,曾仗义执言。
    唐·罗隐认为一个国家的兴亡原因颇为复杂,不深究而只以表面现象定是非是不合理的,如果西施能亡吴国,那么越国先亡又责在何人?故他在《西施》诗中写道:“国家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明·袁宏道(即袁中郎)在《灵岩》游记中写道:“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仲父云无害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有湛卢之藏②,潮无鸱夷之恨③,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清书评家毛宗岗先生对以“色弹”败敌有过一段极具讽刺性的评论,他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的回评中说:“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一貂蝉足以杀之;刘、关、张三人不能胜吕布,貂蝉一女子能胜之。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盼睐为戈矛,以颦笑为弓矢,以甘言卑词为运奇设伏,女将军真可畏哉!当为之语曰:司徒妙计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把这段虚构的故事评论的淋漓尽致。接着又在第十八回的回评中进一步指出:“兴亡成败,止在能用人与否耳,岂在好色不好色哉?吴王不用子胥,虽无西施亦亡;吴王能用子胥,虽有西施何害?”
    清·蔡元放先生在冯梦龙著的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美人计吴宫宠西施”的回评中,针对西施败吴说评曰:“越人之进西施,固是欲荡夫差之志。但吾观西施之于吴,不过妖艳善媚耳,皆是妇人之常(未必竟然),非有奸谋毒计,干预政事,足以败坏吴国也。至于夫差之过,自在侈泰骄矜,远忠用佞,穷兵黩武,不恤民力,其事本与西施无干。使夫差当日任用忠贤,恤民修政,虽百西施,何足以败吴国耶?”  
    据《史记》、《左传》记载,吴越相争的起因和结局是:
    公元前496年(勾践元年),吴王阖庐(又称阖闾)起兵伐越。勾践(又谓句践)派敢死的武士(《左传》说是犯罪的囚徒)排成三行去阵前挑战,大喝一声集体自杀,吴军惊看不备,越军突击,败吴军于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吴王被射重伤而死,至此吴越结下仇怨。
    其子夫差继吴王位后,立誓报仇,打败了越国。但他骄矜自大,远忠用佞。重用巨贪嚭,听其谗言,赐死忠臣伍子胥。对外穷兵武,对内不恤民修政,以致国虚民怨,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史书记吴国之亡责在夫差,只字未言西施之祸。司马迁丶左丘明秉笔之记应是可信的
     ①韩隆福著《中国女性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l999年
    ② “库有湛卢之藏”:引自《越绝书》,说吴王阖庐在世时得到胜邪、鱼藏、湛卢三把宝剑。他暴不仁,儿女死了,用百姓来活活陪葬,湛卢剑便像流水一样离开了吴国。  
     ③“潮无鸱夷之恨”: 语出《吴越春秋) ,指伍子胥被赐死后,吴王命人将其尸装入皮革制的口袋里, 投于江水之中,随着潮水的起落“荡激崩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4 0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颜非祸水,败亡君自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4 09: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傅老所言极是!我完全同意“红颜非祸水,败亡君自误”的观点!事实上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4 19: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颜非祸水,败亡君自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21:52 , Processed in 0.0343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