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1|回复: 3

桃源县城江心洲——双洲的过去和现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5 10: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源县城这几年越来越美了,特别是双洲的变化更大,这是所有见到过、有比较过的人共同的感觉,双洲的美经历一个破茧而生的痛苦过程,其美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本篇单就个人零散的见闻来说。












这是07年拍摄的图片,虽然已经有了大桥,但是城区还不是很亮丽,江心的那个名叫双洲的小洲还很原始。





洲上彼时有茂密的树林,是城里人双休、野炊的好出处。那时的你也可能在双洲有过浪漫哟。





双洲是个自然村,总共600多人,双洲人虽然辛苦,但是,他们勤奋劳作,日子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





有的村民在自留地里种上水果,收获季节,让前来度周末的城里人采摘,我老婆家在双洲,周末我们去那里,如同鬼子进村,吃饱喝足了,还要包一大包带走。





洲上的居民都是临水而居,便于取水,很宽的滩涂是晾衣晒干菜的好地方。





双洲,顾名思义,就是有两个洲,其大洲上有简易防洪堤,村民都住在防洪堤内。小洲上没有防洪堤,滩涂特别宽,长满芦苇,也就是诗经里面说的那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那个蒹葭,你看,来这里游玩的学生们好开心。当年在县城读书的你一定到过这芦苇丛中。





在河滩上野炊,就地取材,舀一瓢清澈的河水,自己做饭,那滋味美不胜收。





双洲人也摆上台球桌子、气枪、气球、秋千、吊床、棋盘,供来休闲的人们尽情玩。









我的老丈人当年摆的秋千,看,这些童鞋玩得多开心!





还记得这位老人吗?他那个气球摊子上,你有木有打个气球?





还记得这位大叔吗?他是摆渡人,把你送到彼岸





还记得这鸟屋吗?或许你住过





双洲人的主业还是种菜,除了自己吃之外,主要还是卖钱养家糊口,有的还让来游玩的人自己在菜地里采摘。





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蔬菜。双洲人种菜很有讲究的,整整齐齐。





种菜实际上是很辛苦的,种稻,一年最多两季,到冬天基本没有设么活儿,种菜就不同了,一年有很多批次,每个批次还有不同品种,打基肥、播种、移栽、除草、松土、泼水、除虫、打叶,采收、包装、运输、出售……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这个中年男子就是我的舅哥,心忧菜贱愿天寒,指望大白菜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大雪天,一大早采了一车大白菜,送到街上去卖,这位双洲勤劳的福大哥 ,几年前劳累去世了。               





这张图拍摄于2010年5月,可见,此时,还没有看到东边河段围堰









2011年,机械的隆隆声打破了双洲的平静,政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低水头电站,这是沅水最末端的一个电站,届时,一条大坝将沅水拦腰截断,在上游形成一个平湖。施工从双洲和八字路之间的那条河流开始,双洲人称为小河,围堰过后抽干围堰里的水,在围堰里施工建机房。





现代大工程建设和当年手挖肩挑是绝然不同的两个慨念,重型推土机将表层土推挖开,然后用高强度炸药施工,任你再坚硬的石头,都给你摆平。





施行爆破施工,治安民警必须要对其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毕竟这是千秋大业,丝毫马虎不得地。





这些机器都有他们的绝招





打炮眼的设备很专业,几米深的炮眼,几下子就搞定。





2012年7月,沅水暴涨,水电站建设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们在远水大桥引桥上观察水情,关注水电站的建设。





围堰大堤在洪水中岌岌可危,铺上的彩条布是防止浪涌动洗垮大堤。





围堰内的设备多在洪水里





民警巡视围堰大堤,只能慢慢前进,尽量不涌起大的波浪





在小河这边的泄洪闸建成之后,又开始在大河这边围堰,这是2012年10月1日,大河这边围堰合龙前情形,原计划当天合龙成功,但是由于水流太急,当天没有完成工程。





这天晚上,合龙工地上,灯火辉煌,机声隆隆。





奔流千年的沅江桃源段,第一次被拦腰截断,这是2013年3月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双洲两边的河上有大坝和围堰,水电工程紧锣密鼓。





与水电站施工的同时,浩大的移民搬迁工作也在进行中,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的菜农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失地农民。哈哈,没有了土地,还叫农民吗?这个老人是我岳父,靠土地养育了五个儿女,在双洲修了三次房,身后是他三十年前修的楼房。他的朴素思想就是:没有土地,双洲人吃什么???





在责任土和自留地没被机械碾压前,他还是在土地上力所能及地种些蔬菜农作物。





当地里再也不能种东西时,他老俩口最后一次在生养他们及子女的这片土地上流连往返,满眼热泪,依依不舍。





房子是不能再住了,但它依然耸立在洲上,哪怕是遇上特大的洪水,他仿佛向人们诉说什么,证明什么。





搬到城里住下后,这栋历经多次洪灾的楼房也和他的主人一样,苍老得很快,2014年上半年的一天,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居然起了大火,烧坏了屋顶,这年,这栋楼房的主人,我岳父及大舅哥还有姨姐夫相继谢世,有人说,离开双洲后,人就象没有了根,又如同是脱离娘胎的婴儿,没有及时的抚育,也容易夭折一样。





2014年5月8日,当大河这边围堰里面的工程全部完工之后,围堰完成了它的使命,被爆破拆掉。此时,双洲开始了新的规划,老一辈的双洲不复存在了。





双洲将建成公园,方便城里人休闲,一个周末的傍晚,我来到双洲,寻找当初的记忆,用手机记录新的变化。





还在大桥上,就发现落日特别美,正好在大桥圆拱之间,用手机拍下





此时的和合亭、刀劈岩庄严肃立,似一个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前面双洲和县城的变化。





停工几年的那栋五星级酒店,又被启动了,外墙玻璃装完工,有气势





在山水之间,在交通要道边,这里应该算是一块风水宝地。我虽然住不起,但是,这座建筑,还是给桃源县城增色不少。





而县城这边落日余晖,天空一片金碧辉煌。





沿着沅水大桥的引桥下去,走靠小河这边,绕双洲逆时针方向行走,发现公园已经有了雏形,有的地方指路牌都设立了。





本就是一个江心洲,现在,又在洲上开出了小岛,种上花草树木,修建水榭亭台游道。





因为还在建设,所以环洲的游道还不是很干净,但是,走在上面绝对舒适。





洲上还有一个个的湖,通过游道、拱桥连接





走在这上面是不用担心摔倒的





落日余晖下,湖光天色相映成辉,





水里的这几点深色东西不是垃圾,而是一种水生植物,像荷叶但是又不是荷叶,可能是荇菜。





湖水静静的,把蓝天白云倒影在其中十分美观,





这座拱桥还没有完工上面有有人走过,水里是荇菜,因为没有照相机,拍不出更好的效果来





这个湖面还比较大,以高压线塔为参照物来看,我所在的地方应该还是原双洲村一组的地段,桥尽头所在的地方,我曾经种了很多栾树。





没有参照物,就找不出是哪儿了,毕竟我不是这里生长大的。但是,可以肯定,这里的现在比当年要美多了。





新开的小岛上面种下的树,土是新铺上去的,这个土绝对不是双洲产的土,因为,双洲土地肥沃,是黑灰色的沙壤土。

那个铁塔下面曾经有一栋砖混结构的楼房,就是我岳父家的房子,承载了我很多的记忆。

















走到大河这一边时,天色完全黑了下来,由于双洲公园的建设还没有完工,所以没有灯,看不到双洲的夜景,但是,看到的大河对面的县城沿江风光带确实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这里应该是盛世桃源

























走到大桥附近,发现大桥彩灯把大桥把沅水装点得十分漂亮,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这一圈走走停停,花了两个钟头,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分享。并计划几时在高处拍一下双洲夜景。





站在和合亭一看,桃城夜色果然美,只是,双洲还是一片黑。尽管如此,不影响整体美,而且,这里还在建设中,将来肯定会亮化的。





和合亭对面也一样美丽
















尽管此时的双洲还是一片漆黑,但是,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亮起来,到时候,这里可能会改名字,将有大批游人前来休闲。到那时,在这里休闲游玩的人啊,请你们记住,她的名字叫双洲,这里是双洲失地农民贡献出来的、赖以生存的土地。在物价飞涨的如今,他们拿到微薄补偿,尝试着转型,为了生计,在艰难的打拼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5 13: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贴,为您点赞。
      c7fe128c2ff0000197fa4dc9f9611728.jpg
      c7fe131fa26000014bb263a71e301a75.jpg
      c7fe146f49500001b4c0d4d21e501980.jpg
      c7fe157eb2400001586ad5e2e32d190c.jpg
      c7feb86527200001afe716542df019d8.jpg
      c7feb64325c000019ff11cf21d0514e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6 18: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不同凡响好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6 18: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殴打有韵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7:33 , Processed in 0.0401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