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0-9-28 10:50 编辑
全 修 道 在 澧 县
赵云卿
全修道(1918——1990)湖南省著名花鸟画家.字自元,号雪萍、竹颖、一石、一了、梦桃,六十以后又增添别号,静叟、道翁、二戒先生,无子蜂忙等。生于沅陵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塘冲(又名桂花村)。1980年随夫人刘文玉(澧县人)从湘西自治州博物馆退休客居澧县。与常德伍觉、石门的白云亭、汉寿的伍纪云合称“武陵画坛四老”。
全修往事如云烟,一晃已是40年前的事了。加上前年自己大病了一场,对往事都忘记了一些,但是对于全修道先生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我还能清楚记得。可见我与全老 师交往情感之深,印象之深矣。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春,我从界岭公社搞工作队刚回单位,就有人对我说,“兰江公园里面来了一个很会画画的老头,都说画的蛮好,你不去看看?”我听到后,马上就到公园去问,去找。有熟人见到我就带我到公园后面的司令台二楼去看,我推门没见到先生却看到了房内东面窗户间挂的一幅春柳燕子图,一技垂柳间,十多只春燕穿飞其间,生动有趣。这笔墨功夫了得,我料定是房主人所画。
进屋后,我便和全老师攀谈起来,得知二老是从湘西退休回老家的。 我看到全老师国画的功底深厚。就很直接的向他提出为我县文化馆办美术班。
要他带几个学生如何,他看我态度诚恳,便爽快的答应了,我当时是文化馆业务馆长兼美术专干。所以说话可以算数,几天后文化馆的美术培训班就开学了。一个月时间,先后就来了二三十多人参加学习,大家对全老师的教画方法十分满意。
因为全老师平易近人,态度和蔼,特别是我号召同学们在晚上,或其他有空之时,到全老师家里去看他画画,和他谈画,因为文化馆离公园很近,这样学生们却成了全老师家的常客。
培训班每年只办两期,每期一个月,一般时间都是学生上门求学,全老师在家授教,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易平、易发智等他们都是这样学习的。一两年后,怀化师专美术系招生,全老师的学生就考取了三四个。还有考上益阳轻工业学校的,这样一来,全老师的名气,在我们这一带地方越来越大了。
常德市还特地举办了,常德“四老”画展。全老师的画在全市各县展出后效果很好。都知道全老师的画,画的好。
1988年,我通过桃源县文化局长王兆元先生,将全老师接到桃源县景区居住,便于他和游客直接交往,以便搞活景区和全老师的画画作品交流。
刚开始一段时间,就出了效果。还有外国的朋友和全老师合影等情况。谁料到第二年五月初,全老师的夫人刘师母去世了。
桃园县文化局长王局长,给我打电话,要我立即赶到桃源去处理后事,并把全老师接回了澧县。回澧县后,全老师一个人生活很不方便,当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安置全老师,就只能依靠刘师母的侄女儿,住在县农业银行的单间宿舍,在这期间,我们这些学生都轮流的去看望全老师,他仍然给大家画画,还讲一些对他夫人刘师母的思念之情,他平时还画了一些册页,纪念刘师母,在这期间,我和广东、深圳的朋友联系,想办法把全老师的作品推介出去,1990年9月,我深圳朋友来,带来了两刀宣纸,想要全老师画画作品,到深圳去展览。听到后我很高兴,并带着宣纸去见全老师。当时我和全老师谈完此事之后我就回去了。
奈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在我回去不久,他画了两张绝笔之作之后,他便病倒了(脑溢血),从此一病不起,三四天后,我们的全老师与世长辞了。
他不仅画展没有办成,就连分别的遗言也没留下一句。当时我和县委书记莫道宏,宣传部长杜修岳以及全老师的学员们,一起为全老师开了个追悼会,办理了丧事。接着我邀当时镇委书记刘文才先生,一同将全老师的骨灰送到了盐井乡刘师母的坟墓前,将两老合葬。一年后清明节,我和蔡永立等学员,为全老师夫妇立碑。在后来的一些年里,还常有学生去祭拜全老师。
今年2019年清明节,易凭,易发智、龚明、龚道岸等人又去祭拜了全老师。
全老师虽然离开我们这么多年,他的技艺,人品还影响着我们这一批澧县人。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全老师部分作品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