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霜筱 于 2020-10-1 20:23 编辑
文/杨卓群
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坚强堡垒 ——鼎城区石板滩镇雷家铺村党总支扶贫略记
(村党总支书记张立华)
金风习习,凉雨霏霏,雷家铺村这个山窝窝里却清爽宜人。此刻,我和几位摄友,在村总支书记张立华带领下,正在该村第一组参观脱贫致富户刘上庆的家园:楼房,青瓦红墙,彩柱明窗,气宇轩昂;庭院,丹枫篱菊,石径花圃,姹紫嫣红;橘园,金果累累,连绵百亩。客厅内电脑荧屏闪烁;禾场上轿车路泥满布。我们的到来,打扰了正在忙碌主人。年近花甲的刘上庆,喜笑颜开地接待了我们。他的话兴奋中又含有几分得意:立华书记打电话约他时,他正在外地和一个客户签订柑橘销售合同。匆匆忙忙赶回家,电脑里又收到客商购买柑橘的信息。嘿,金秋这个收获季节,我确实有点忙。待他说完,我们请他谈谈脱贫致富的过程。这时,他的心情激动起来,指着张立华同志说:“俺家是张书记包干的贫困户。感谢他近几年来,为俺家摘掉贫困户帽子花了几多心血,流了几多汗水!我会教育儿孙永远记住张书记的恩德!”于是话题就从这里拉开了:八年前,刘上庆害了一场大病,钱花光了,体质弱了。爱人也是体弱多病,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加上几亩瘠薄田土收成又差,那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家里的窘况了。当时,雷家铺村党总支把他家列为重点扶贫的对象,而且由总支书记张立华和他家结成帮扶的“对子”。从此以后,立华同志自带干粮,睡在他家,帮助他。引领他家开垦了荒山;从外地引来了柑橘良种;请来了果木技师,还募来了几千元扶贫款……。张立华和刘上庆一家心连心,肩并肩,连续苦干了几年。荒山变绿了,蜜橘座果了,销路打开了,穷户开始富起来。只是张立华这位共产党员,退伍老兵人瘦了,脸黑了,满腮胡须蓬乱了。刘上庆的楼房落成之日,他对前来祝贺的乡亲们说:“俺一辈子感谢张书记!”。
(脱贫户刘上庆盖起了楼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总支书记的模范行动,带动全村党员快速行动起来。雷家铺村是没有地利优势的丘陵地区,全村一千零七十户,三千五百多人口。按人均年收入两仟多元以下为贫困户的标准计算,全村有二百多家贫困户,占19%以上;贫困人口八百二十多人,佔24%以上,这里的扶贫致富的任务比较艰巨。面对这一情况,党总支首先扎扎实实地做好了三件事情:一是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脱贫攻坚的讲话精神;同时重温《入党誓词》,让每一个党员同志头脑里凝聚参加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习总书记严肃地提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每一个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每一个共产党员要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议”这是《入党誓词》的要求。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是信仰坚定,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坚强的具体反映。二是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并分“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帮扶措施与步骤”等项目设卡建档,然后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三是在扶贫帮困过程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经过反复讨论并决议:全村一百六十五位党员和一百九十三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总支部书记张立华帮扶五家;总支部成员帮扶三至五家,一般党员帮扶一家,双方见面签订帮扶协议书,立下“军令状”。同时还规定:按期检查,年底验收,适时总结扶贫情况,奖优罚劣。从此,全村党员的脱贫攻坚战斗打响了。
第十一组的共产党刘勇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他的二百多亩优质水果基地;八十多亩优种水果苗圃;二百三十多亩花木基地,成为了他扶贫帮困基地。许多贫困农户把自己的山地作为股份,加入他的种植基地,年底按股分红;剩余的时间,全家男女都为刘勇的种植基地锄草、松土、施肥、治虫、采摘果实,或在技术员指导下整枝、嫁接。这些人每年获得工资二至三万多元,重要的是学到了经营管理经验和栽培技术。更让人感动的是,刘勇帮助四个贫困户栽培了水果六十多亩,并由他提供水果苗木,提供培植技术和资金,果实成熟后,还代为收购、销售,然后再收回苗木成本费和垫付款。几年过去,在他帮助下,许多户富起来了。共产党员刘勇,也成为了雷家铺村扶贫帮困的一面红旗!
(张书记带领我们参观水果种植大户龚正忠的百亩苹果柚幼苗基地)
截止二零一九年年底,雷家铺村摘掉贫困户帽子的达一百八十九户,占总数的97%以上。余下四户,因病残所致,暂时还末脱贫。不过,党总支又把这四户重新包干到人,他们的口号是:“决不让一个人掉入贫穷的火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