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13|回复: 6

肖明德:我随地委书记下乡搞调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0 16: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时候,我想起了原常德地委领导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一些往事,想起了自己随地委书记下乡调研的一些情景。
      孙云英同志在常德地区工作前后有十二年之久,他艰苦朴素,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得到常德干部的赞誉。
       1957年秋末的一天,云英同志对我说,“明德,你准备一下,同我到南县去搞调查。”那时,南县属常德地区管辖,交通不便。专署水利局准备用汽轮送他到南县。他不坐,说我们就搭客轮去吧!当晚十二点,地委派了一部美式吉普,把孙书记、我和警卫员三个人送到船码头。我们随着人流上了从常德到茅草街的轮船,与其他旅客一起在长条矮板凳上坐着。他身材高,船身又低,只好佝着腰。我看不过眼,就找轮船上的大副商量,让他到驾驶室躺了一会儿。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别人能坐,我也能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来扫荡,我们在高梁地里一蹲就是几宿都过来了,坐在轮船上的木板凳上虽然不如坐沙发舒服,只坐几个小时,那算不得是什么苦。同群众坐在一起,还可以聊聊天,听意见,这是接触群众的好机会。待了好大一会,看到他精神很疲劳,我再三劝说,他才勉强到驾驶室眯了一会儿。天亮后,轮船到了茅草街。我们上岸后赶紧找了一家馆子简单吃了早餐,马上又挤进一部开往南县的三轮车,十多人挤在一起手脚都伸不开,还有人在车上抽烟,空气特别闷燥。云英同志说,大家不要挤,都克服一点困难,等我们的国家建设起来了,就有大汽车坐,出外旅行就舒服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聊起来了,问这问那,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到了南县县城,南县县委第二书记赵建中同志接待了我们,简单商量了一下,吃完午饭后我们就步行去了城郊的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县、乡没有领导陪同,我们一位贫农的堂屋里用门板开了两个床,云英同志睡一个,我与警卫员睡一个,一直住了十来天。这些天,孙云英同志没有离开过乡,有事就由我与县委办公室联系。早上和上午,云英同志与社员在一起,不是铲草皮、刨田坎,就是捡猪牛糞或扯田间稗草。边劳动,边聊天,搞“三同一片”。下午,他就串门走访或是到周围的地方看看。干部群众也不知道他是大干部,喊他老孙同志,很随便。晚上他就召集乡社干部和社员坐谈,我在一边做记录。主要是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困难,对县、乡、社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如何把农业社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搞好。他边听边记,有时也带启发性的讲一些个人意见。调查结束后,我们同南县县委交换了意见,然后乘船回常德。在轮船上他也没有休息。他把这次调查的情况和他的观点归纳成几条,口述由我记录下来,要我补充一些事例和数据。回机关后,整理成了一篇南县农村的调查报告,他除了把调查的情况向地委汇报外,还在这年11月下旬到12初召开的全省第一届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围绕这篇调查材料,就整顿巩固农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了大会发言,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1964年5月,他第二次调到常德任地委书记。到职刚两天,他就要我跟他下乡调查农业生产情况。他说,我有六年多没在常德工作了,对情况一点也不了解。坐在上面光听汇报是不行的。我们从常德县到桃源县,驱车100多公里,沿路边看边听,了解询问社员的生活和生产情况。车停在路边上,他问一个挑肥料的农民,你家里有几口人,去年分了多少粮食,吃得饱不饱?农民说,蛮好、蛮好,只在办食堂时吃不饱,天天饿肚子,得水肿病。这几年丰收了,日子好过多了。又问今年怎么把生产搞好?那个农民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上不去,丰收就是讲空话。他每次下乡调查都很细致认真,耐心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孙云英同志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1958年夏季,全国各地都在大放‘卫星’。8月初,常德地区的早稻亩产已上报500多斤,已算是大丰收。可是《湖南日报》公布的全省各地区的早稻产量,比起来,常德就差多了。云英同志很着急地说,明德,你看怎么得了,我们上不去啊!地委农村部就学省里的样子,把各县市的早稻产量在《滨湖报》上搞了一个比比看。临澧县报的产量是全区最低的一个县,县委书记一看就忌了眼。第二天,临澧县委办公室就把早稻产量一下报到亩产600多斤,成了全区第一名。我向地委汇报说,临澧县的早稻产量一夜之间由全区最末变成全区第一,是否要派人下去核实一下。地委就要我派了农村部一个姓杨的干事到临澧县去调查核实。那位杨同志一下到乡里调查,马上就受到谴责和围攻,说是泼临澧的冷水,抹县里的黑,弄得他啼笑皆非。杨同志调查不下去了,只好回来汇报。云英同志听到后,说,这还得了,把地委派下去的大使都斗争了,这还怎么工作?他当即打电话批评了那位县委书记,还说,我们干任何工作都要实事求是。
      1958年9月,地委农村部一位科长在常德县红旗公社南湖大队办点。他在电话里向地委报喜说,他的丰产丘亩产中稻可以达到万斤以上。我向云英同志汇报后,他要我通知军分区司令员潘峰同志一起去。他说,我们要下田参加收割,看看实际有多少产量。我们三人赶到南湖大队后,一边问情况,一边参加收割、过秤、记码,直到日落的时候才过完秤。验收结果,包括二瘪谷在内亩产有一千零几斤,当时也是很高的产量了。云英同志说,这个产量也不错。没讲多少话就回来了。由于云英同志的思想跟不上“大跃进”的形势,10月份,就被省委调走了。   
      孙云英同志一生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是我们干部队伍的榜样。他的老伴从北方来常德后,一直没有安排工作,全家几口人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他的两件好衣服平时舍不得穿,只到省里开会或参加重要的活动才穿。在机关和下乡都是穿得很俭朴。1957年一次省委召开的全省地县市委书记会议,那天正好是云英同志的生日,常德地区的县市委书记向他祝贺生日。他说,谢谢大家,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教导我们领导者不准祝寿,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的钱也不多,只能招待大家吃冰棒。他给了我几元钱买了几十支冰棒给大夥吃了,算过了一个生日。他对同级、对下级都以平等相待,从不盛气凌人,也未见到他发过大脾气。发现某个干部有缺点或错误,只是严肃地批评教育,耐心开导,指明改正错误、继续努力的方向,从不恶语伤人。他像一位慈祥的兄长,引导同志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 作者为市委副厅级离休干部,曾任县委书记、市委农村部副部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0 16: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云英等老一辈领导同志一生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永远是我们干部队伍的榜样。
这篇讲传统的文章,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好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0 16: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云英同志在常德地区工作前后有十二年之久,他艰苦朴素,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得到常德干部的赞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0 16: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我们的干部作风一路走下来,何来今日反腐倡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1 08: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云英书记我听说过。这位肖明德我也认识。
假如我们的干部作风一路走下来,何来今日反腐倡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1 17: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拜读了市委老干这篇回忆录,我认为写得很好,是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份好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07: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份好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7:04 , Processed in 0.0371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