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95|回复: 19

一座永远矗立的历史丰碑——记三线建设中的津市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6 13:1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鹰a 于 2021-1-16 16:26 编辑

      一座永远矗立的历史丰碑——记三线建设中的津市人                                         

    一座永远矗立的历史丰碑——记三线建设中的津市人滔滔澧水,浩荡东流,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三线建设已远离我们近半个世纪,我们已迈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在进入新时代新长征中,作为已步入老年的我,作为一个未曾亲历三线建设战斗、尔后又多受儿时好友李学知(津市市十八子食品公司老总)之邀,多次参与三线建设联谊会活动和旧地重游。在价值取向改一变、物欲横流的今天,常常被过去他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所激励,常常被涔水河那挑灯夜战的故事感动不已。
    端端思绪油然而生,我不禁拿起已尘封很久的笔,歌颂那些我们不该忘记也不应忘记的那些极其平凡的人物,赞美那些不能忘怀战天斗地的英雄主义情怀。我要大声疾呼:津市人民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三线建设奉献汗水和心血的津市人。我们要做到:聆听三线故事,继承三线精神,挽救三线遗产。
    三线建设是党中央毛主席在当时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为主体的建设运动。在1964年至1980年间,国家共投资2052.86亿元的巨资,有400多万人,包括知识分子和解放军官兵以及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下,在祖国的大漠深处、崇山绝岭中,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用艰辛、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建设起许许多多的大中型企业和交通设施。奏响了一曲战天斗地的换新天的无产阶级英雄主义的高昂凯歌。
    津市市的三线建设,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先后在澧县涔水河段以及慈利县的保安、环城、柳林铺等地区。主要是参与枝柳铁路建设。在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下,主要采取肩挑人扛等人工方式,先后出动民工近3000人,浇涛水泥4500立方米。建设起了四座高标准的现在还在使用的铁路桥墩。
    按当时常德地革委的要求,参战人员全部按军事编制管理,我市组成一个民兵独立团,团长由当时镇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镇革委副主任高汉泉担任,原镇武装部副政委王能文同志任政治委员,杨铭鑫、王竹安、杜慎植为班子成员,李学知同志为团部通讯员,下设6个连,组成了一个特别能战斗、敢打硬仗的指挥班子。在参战的近三千名人员中,组成一座令人仰视的战斗群像,每个指战员都是值得称颂的无私英雄。由于工作得力,在向当时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同志工作汇报时,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在参与全战的全省70多个县市中,获得了技术、安全的先进红旗。在历时六年的漫长岁月里,没有出现一起伤亡事故,这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是很了不起的。可以这样说,参加此次三线建设的津市人,他们所创造的奇迹,永远是津市人民继往开来的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予以提倡和发扬光大的。
    在众多的英雄群像中,有几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高汉泉,现年85岁。当时任镇党的核心小组成员、镇革委副主任,津市民兵独立团团长。他当过兵,曾任汽车兵连连长。到地方工作后,积极工作,任劳任怨,多次获得先进生产者荣誉。在接任民兵独立团团长后,在组织、技术、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精力,每天早上最早起床的是他,最晚睡觉的也是他。早起后,在涔水河洗漱后,巡视工地,发现问题,立即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用多年部队养成的好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和大家,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从不拖泥带水,高效干练的工作作风,使全团安全、高效的运转,他还有针对性在全团开展赛政治思想、赛工作干劲、赛安全施工、赛出勤率的竞赛活动,同时不失时机开展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更是掀起了人人热火朝天,个个不甘落后的大好局面。
    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高汉泉同志时刻把其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有一事例特别可以说明。为鼓励参加民兵,市里组织荆河剧团来慰问演出,精采的演出不仅倾倒了参加民兵,涔水河两岸老百姓及周边的兄弟团队都来了,仓促搭建的舞台,被挤得摇摇晃晃,一场踩踏事故即将发生。
    高汉泉同志当即决定结束演出,避免了一场大规模恶性事故的发生。此举受到了前来视察的省委书记华国锋同志的高度赞扬。由于工作得力,在全省参与三线建设的70多个县市中,夺得了安全生产红旗,枝柳铁指曾专门下文表彰。
    高汉泉同志退休后,笔耕不已,其书法诗词功底日见深厚,被选为津市市书法诗词协会的顾问。他还摸索出一套锻炼身体的穴位按摩方法,曾被多家媒体予以转发推广。杨铭鑫,现年82岁。出身很苦,工作朴实。很早就担任了市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在担任独立民兵团参谋长后,他发挥曾担任市窑坡公社党委书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献计献策。全团施工要由他负责组织,各项命令要由他口授发出,生产及安全事项由他具体审定,他还离开办公室,每天和沾满泥浆的民兵一起劳动,常常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夜深了,为掌握第一手情况,常常抱着电话机和衣而眠。在这种苦干实干精神影响下,不仅指挥部机关同志几乎三天三夜未合眼,同时也影响了广大民兵。
    团领导命令广大民工休息,他们说:你们带了个好头,工作任务不完成,我们决不下战场。他还组织开展流动红旗评比的竞赛活动,为生龙活虎、大干快上局面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杨铭鑫同志退休后,同样笔耕不已,曾担任市老年老干部诗词、书法、摄影协会的领导,曾出版《泥土情》专辑,由于文笔朴实,情感深厚,受到了广大诗词同仁的啧啧称赞。
    毕家荣,俗称毕哥,现年77岁。是一位言语不多,任劳任怨,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同志。从部队转业到市公安局工作,曾担任刑侦队长。抽调到市民兵独立团后,主要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在当时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这项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他既要群防群治,防火防盗,查巡险情、特情,又要组织巡查民兵驻地、施工现场、仓库保管等重地,全团数他起的最早,又是他一个人睡得最晚,在晨曦里、风雨中、漆黑的夜里,都有他那双锐利警惕的眼睛,都有他奔忙的身影。在防止群众观看慰问演出即将发生踩踏事件的关键时刻,在民兵高空作业、危险程度加大时,都是他及时给团领导提出建议,避免了多次事故的发生。当他听到省委书记华国锋同志肯定津市民兵团安保工作做得扎实时,他默默地笑了,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他担任市三线联谊会记录员后,大小事记录在案,帐册清楚。有一次,他给我送上一份年度经费明细表时,我顿时被他那种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所感动。
    李学知,人们亲切地称他小李子,现年65岁。抽调到独立团任通讯员时仅有17岁,是一个刚踏入社会又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在当时独立团那种军事化管理体制下,在团领导及广大指战员严谨、奉献精神的感召下,人生开始新的征途。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战斗任务。有一次,市里政治部交给他一项紧急任务,一份紧急文件要求他急速送往澧县前指。他顾不上吃饭,立即跨上自行车。他默念毛主席语录,车越骑越快,走澧县,过车溪,奔垱市,经滚水坝,一路飞奔,及时赶到前指后,又顾不上吃饭,立即返回。此举受到政治部及前线指挥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学知同志是我儿时好友。他利用他懂管理、懂小食品制造技术,抢占市场先机,创立了津市市十八子食品有限公司,其产品多次荣获省农博会金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技术改造,形成了略具规模的厂房和先进的小食品先进生产线,成为了津澧一带和湘鄂边境享有盛名的小食品制造骨干企业。毫不夸张的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灼见和事实求是的企业家。李学知同志不忘初心,胸怀感恩之情。对曾领导他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极为关心。为此特成立了三线建设津市联谊会,为这些老同志提供各种方便。对曾经支持关注已退休并调离津市的老同志,常常带领我们去探望,和他们谈心,问寒问暖,共同沉浸在那些引人激励、引以自豪的战天斗地不能忘记的岁月。又多次带领我们重游涔水河铁路建设工地,重温那激情燃烧岁月的点点滴滴。在技术改造、企业经营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挤出精力和经费,亲自召开会议,组织出版多部关于津市三线建设的资料和书籍,为津市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常常动情地说,像他这样一个不谙世事、懵懵懂懂的年轻人,正是三线建设给他上了人生最重要的第一课,是三线建设开启了他新的人生。他还说,现在这些同志年龄都大了,很多已故去,抢救三线遗产、继承三线精神是他的职责所在。在当前价值取向已改变的今天,这种态度和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3: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3: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4: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参加三线建设的老前辈辈们学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4: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枝柳铁路建设时,我们这里去的人更多,我那时已经十九岁,但没有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5: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5: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座永远矗立的历史丰碑——记三线建设中的津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6: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是三线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其情怀挥之不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6:2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三线建设参与者学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6 16:2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9:36 , Processed in 0.0363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