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08|回复: 23

攀登广东第一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 11: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攀登广东第一峰       

                                                                   作者     文工

       以前由于职业的缘故,上班时经常与山打交道,高山矮山,大山小山,爬了无数个山头,爬了几十度春秋。退休后远离大山,来到都市,随儿女们在广州住了几年。想不到广州人也喜欢爬山,尤其是节假日,如九九重阳、新年伊始,爬山者更是络绎不绝。据说,广州人爬山出于两个目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精神寄托。前者不用解释。至于精神寄托,广州人比较注重寓意,相信彩头。新年伊始,把爬山登高,视为步步升高,天天向上,年年进步的好兆头。在这种氛围影响下,再加上儿女们经常劝说,有时甚至是“勒令”,要我离开牌桌,走出家门,到野外活动活动,爬爬山,观观景,增加见闻,减少患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可能。于是,我对山旧情复发,重新产生了爬山的兴趣,也逐步适应了这里节假日出门爬山的习惯。近几年,先后爬上了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白云山、白水寨、火炉山、凤凰山、莲花山、西樵山、帽峰山、王子山等等。这些山虽然也是山清水秀,景观千秋,但从海拔高度和山体范围来讲,却都是些小山岗、小山包而已,与那些海拔千米以上的山来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
2016年元旦节,我和老伴与女儿、女婿、外孙一家人便出门爬山登高。这次要爬的山不是以往去过的小山岗、小山包,而是广东最高的山。
那天,蓝天白云,晴空朗朗,在广州的冬天里是难得的好天气。我们从广州市天河区出发,经清远市境,过阳山县城,进称架瑶乡,来到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当天住进广东第一峰天泉度假村,下午泡温泉,晚上参加瑶族人的篝火晚会。
广东第一峰天泉度假村的温泉地处广东省阳山县称架瑶族自治乡,属南岭原始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这里开发建设的温泉是富含碳酸钙钠的高山森林温泉,有温池20多个,容量大小不等,小的可容纳三、五人,大的可容纳一二十人。温池的温度也有烫、热、温之别,在“烫”的温池里,人不多,据说其水温高达60度,一般的人在里面泡不了多久就坚持不住了,我在里面呆了不到两分钟就跑了出来。“热”的温池,温度在50度左右,适合大部分人。还有40度以下的温池,在这种池子里的人也不多,因为是冬天。温池沿着流经度假村的小溪而建,有露天型的,也有半露天型的。半露天型的池子在凉亭里。温池不分性别,只要穿上泳衣泳裤,男女老幼均可共池而浴。
瑶族人的篝火晚会开得热闹别致。晚上7点半,我们来到了篝火晚会现场。只见一栋圆形的大木屋矗立在度假村的入口处,屋顶上覆盖的“瓦”全部是杉树皮,屋梁、屋柱、屋窗、屋墙皆为木质结构。木屋的大堂可容纳三、四百人,大堂内环绕四周的梯形看台也是用实木做成的。堂中央点燃了一大盆熊熊燃烧的柴火,看来,这就是篝火的意思了。晚会上,瑶族小伙子、小姑娘们既表演了唱山歌、背新娘、入洞房、喝交杯酒的瑶族民俗节目,又表演了赤脚踩钢刀、赤膊睡碎玻璃的武术节目。这些节目表现了瑶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善良美德,体现了瑶族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晚会结束时,我在木屋的栏杆上发现了一种久违的物品,那里挂了好多双草鞋,是用来展示民俗风情的。
草鞋,真的久违了,有几十年没有看见它了。今天在瑶族山寨看到曾经穿过并亲手编织过的那种稻草鞋出现在眼前,我双手抚摸它,又勾起了我许许多多的回忆和遐想:草鞋与皮鞋,有着多么鲜明的对比,饥寒交迫的童年、少年与丰衣足食的晚年有着多么强烈的反差。
为了达到此行的最终目的——登上广东第一峰,晚上必须养精蓄锐,我带着杂七杂八的回忆回到下榻的酒店,强迫自己进入梦乡。
次日,一家人驱车登山。从山脚到山顶,几乎都是上坡路。虽然是上坡路,但坡度不太陡,主要是弯多。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左旋右拐,人在车里也左右摇摆,一路颠簸,似有“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感觉。放眼车窗外,只见一边是悬崖陡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走过的公路好像又出现在眼前。原来我们走过的盘山公路都是绕山而行,一会儿呈S形,一会儿呈W形,所以走过的路就出现在对面山上。上山的公路都是水泥路面,路基和路质都很好,路两旁常常有三三两两的年轻小伙子,头戴安全帽,脚穿登山鞋,悠哉乐哉地骑着自行车登山。看见他们那种悠闲自得的样子,我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20年,我也可以骑单车登上山。然而,好汉不提当年勇,时光不可倒转流。20年前,我们有的只是力气,哪有时间、哪有机会、哪有条件自由旅游?
虽然正直隆冬,这里的山脚、山腰仍然万木葱茏,百花盛开,奇花异果随处可见,好一派南国春色。
根据门票的景点介绍,从山脚到山顶有十几个景点,我们没有一一观看,只是游览了几个重点景观。太平洞村是一个重要景观,也是一般游客登第一峰的中途落脚点。这里地处半山腰,有比较平坦的地方。全村1500多人散居在5个自然村。这里的瑶民是过山瑶,迁徙来此深山居住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太平洞的上洞、中洞、下洞就住着一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南京兵败后跟随其而来的难民和老弱军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将上洞、中洞、下洞合称为“太平洞”,以求天下太平之意。这里的瑶人大部分都已汉化,但仍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和生活习俗。我们在太平洞逗留了三、四十分钟,看瑶寨水车,观红豆杉王。在一户瑶族农民门前的土坪上生长着一棵十五、六米高的南方红豆杉,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它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树种。我们4人(其中一小孩)牵手合抱丈量了一下大树的胸围,足有5米多(见照片),是名副其实的南方红豆杉之王。
看了太平洞,继续驱车爬山。山道弯弯,车速缓慢,走走停停,停停走走,30多公里的路程竟然花了三个小时,才攀上山顶。当我们的车来到一处坡度不大,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时,只见前面上山的所有车子都停在了那里,止步不前,我们以为到达了目的地,便下了车。但一打听,并往前望去,才知道车子虽然抵达山顶,但离第一峰的峰顶还有一段路程,大约还有两三千米。前面虽然也有公路可通顶峰,但却被人为设置了一道障碍。据说为了安全起见,车子只能开到这里,剩下的路程只有徒步登山。
在徒步行进中,女儿女婿带着外孙女一起走,我与老伴一起走。老伴虽然患有“三高”,但由于平时坚持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经常锻炼,所以走起路来并不显得吃力,她一下子冲向了我的前面。这时迎面走来一对60开外的夫妇,他们是从顶峰下来的,正在往回走,其中的她竖起大拇指在我老伴面前使劲往上翘,并说了一句“不简单!”我老伴立即给她回敬了一个大拇指。我想,对方的一句“不简单”,确实不简单,它包含了多重含义:一方面是对我老伴矫健的步伐表示佩服,另一方面是为他们自己从顶峰胜利返航而自豪,同时也是为顶峰之美而点赞。
当快到顶峰时,我发现了一条台阶式的石质小径,我自以为这是一条通往顶峰的捷径,便离开了老伴和上顶峰的大队伍,自作聪明地登上了那条石质小径,拾级而上。走了约五六十米,小径通到了一个山洞口,洞口无任何标示,洞外再也无其它的路可以上山。我以为山洞不会太长,穿过山洞就会有路到达顶峰。于是大胆地踏入洞内,借着洞口微弱的光线在洞内前行了四五十米。不料,越往前走,光线越暗,后来竟黑咕隆咚,伸手不见五指,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下子,我心里慌了起来,后悔不该独行独往,万一遇到意外怎么办?于是便想折转身来走回头路。但又心有不甘,走了这么远,再走回去,不但没有走成捷径,而且还浪费了时间,岂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进退两难之际,我想,正值隆冬,洞内应该没有什么危险动物出现,如虫蛇之类已入冬休眠。思量片刻,我脑海里涌现出杨子荣唱的歌词:“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决定来一次冒险,继续前行,并打开了手机的录像功能。借着手机的微光,凭直觉、凭感官、凭想象摸索着走了一段路,很快我发现前方有了光亮,估计快到出洞口了。不一会儿,果然来到了出洞口,我关了手机录像功能,回头仰望洞口上方,“防空洞”三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再打开手机录像功能,显示在洞内的录像时间是1分49秒。我计算了一下,假设在洞内摸索走路的速度是每分钟50米,那么洞内的长度应该是50米/分乘以录像的时间再加50米,那就是150米左右。
出了洞口,不巧的是正好与老伴会合,又盘山而上,走了约百把米便到了目的地,终于登上了广东第一峰的峰顶。
登峰造极,映入眼帘的是三块竖起的大石头,一块上面写着“猛坑石”,落款是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宜章县人民政府,另一块上面写着“广东第一峰”,还有一块是石雕,造型是双手捧石球,雕座上书有“湘粤同心共创辉煌”字样。峰顶之上是一整块巨型花岗岩构成的大平台,四周设有护栏,可容纳上百人。它又像是镇守祖国南大门的一座大炮台,还像是观察五洲四海风云变幻的大看台。峰顶东南边是近90度的绝壁,西北边也为近80度的陡坡,地势十分险要。据说,为在峰顶的花岗岩中炸出现在的坑道群,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现在参观坑道群,是登峰顶必不可少的探秘项目。
这里是一脚踏两省跨三县的交界之地。顶峰为广东与湖南两省共有,同一个顶峰,有两个名字,广东人叫它“石坑崆”,湖南人叫它“猛坑石”。广东的乳源、阳山与湖南的宜章这三个县交汇于此。
这里是一山隔两江的分水岭上的至高点。横亘在湘粤两省交界的南岭是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而南岭的最高峰石坑崆(猛坑石)则是分水岭上的至高点。它海拔1902米,被称为“广东第一峰”,“广东屋脊”。
这里曾经是神秘的军事要地。在“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岁月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的雷达站就设在石坑崆(猛坑石)。这里军营哨所、瞭望台、防空洞等军事设施齐全,公路与自来水直达峰顶。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山高路险的雷达兵站便撤走了,留下了充满神秘感和诱惑力的军营哨所.。
雷达兵站的撤离,揭开了石坑崆的神秘面纱,露出了石坑崆的峥嵘面目。原来封闭的军事禁地,现在变成了开放的旅游胜地,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这里登高望远,饱览南岭之巅的雄奇险秀,观赏深山峡谷的瀑布飞流,呼吸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绿色美餐。同时,透过雷达兵站遗留的军营哨所还可体验解放军官兵守山的艰苦环境和顽强意志。
这里成了人们向往的一方净土,一方乐土。
这里上通天宫,下接地气,置身峰顶,云在头顶飘,人在云中游,悠哉神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5: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上通天宫,下接地气,置身峰顶,云在头顶飘,人在云中游,悠哉神哉!
作者的心境跃然纸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8: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1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的东西不要发在橡树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8: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不太懂
我以为那是发游记的栏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2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老师可以把字设置大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 22: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白云山还是比较高的,不能称之为“小山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09: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6-3-1 22:37
拜读佳作,老师可以把字设置大一点。

我也搞不懂,我已经把字体点击为“最大”了,可是一到页面上却大不了,不知什么原因,请美女不吝赐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09: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河布衣 发表于 2016-3-1 22:46
不过,白云山还是比较高的,不能称之为“小山包”。

广州白云山海拔只有372.6米,属于丘陵地带(低山范围),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相比,充其量是“小山包”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 10: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22:35 , Processed in 0.0344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