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156|回复: 38

天下好官——善德兼备黎学锦(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3 14: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1-2-6 10:42 编辑

天下好官——善德兼备黎学锦(之一)


        黎学锦(1776~1838),字云屏,汉寿民间广为流传的“黎家六少爷”、“黎家六爷”便是他。生于龙阳大围堤(今汉寿县围堤湖)一富豪人家。
        黎学锦自幼好学,20岁考中秀才,旋即选贡,进入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1801年(清嘉庆六年),以学业成绩和道德行为优异,授四川候补道,次年,嘉庆皇帝钦加运使衔。1804年,委派甲子科文武两闱监试。1806年2月,委署盐茶道,5月,实授川北兵备道,就任阆中。管辖四川省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府所属26县。1824年(道光四年)8月,调广东惠潮嘉道,到任不久,因母丧回龙阳老家丁忧。1829年,补授河南粮储道,兼署布政使1836年(道光十六年)60岁告老回乡。
        黎学锦道德传家,祖父为商人,重道义而轻钱财。父亲黎家丞,是大围堤开发会的主要经营者,发家致富而不吝啬,让儿子求取功名,恩泽穷人。黎学锦继承祖辈与父辈的优良德行,勤政为民,清正严明,乐善好施,捐俸捐银,行仁举义,实心惠政,做了许许多多有益于地方、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善事、大事,确确实实是一个天下好人,是一个流芳百世的好官。


一、重教兴学,培育人才
        
中国一直都有崇尚教育的传统,对于饱读诗书的黎学锦来说,一生当中有多少钱财和心血,投在了文化教育事业上,培育出了多少人才,实在是难以统计。
        1、捐建龙池书院,跃居常德之冠。
        1798年(嘉庆三年),尚在国子监学习时,黎学锦奉父亲黎家丞遗命,与兄弟黎学雅,侄子黎之珏、黎之瑜在汉寿县城东关外捐建龙池书院。据光绪《龙阳县志》载:
“建上房三间、穿堂一间、砖墙外讲堂三间,讲席、号凳俱备,仪门、头门各三间。东为进德斋,斋分四进,每进为室各六,爨(音窜,伙房)房四间,西向。西为修业斋,斋分五进,每进为室亦六,爨房五间,东向。东斋前为文庙,中设至圣先师及四配神位;西斋前为先儒祠中设宋五夫子神位,旁有碑记。西围外为官厅,今改名景云堂。厅前别建一亭,名“远眺”,可览金牛、南湖诸胜。周围界以粉墙。”
        从上述记载看,书院设施一应俱全。整个工程造价,用银二万余两,其规模为常德各县之冠。除此之外,黎学锦还以父亲黎家丞名义,带头捐良田600亩作为书院经费。在他的带动下,众人“捐银四千有奇,公置田十六石零四升”。另据《捐助书院膏火芳名》统计,还有30多人共捐良田1500多亩,捐荒地淤壤开辟的田1700多亩,合计3200多亩,加上公置田100多亩(按每石6亩3分计算)共3300多亩。田产经营所得,足够书院各项经费开支。
        由于龙池书院的建立,一改过去多年少出人才的局面。汉寿县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走出了3位进士,33位举人。龙池书院成为汉寿进士、举人的摇篮。
        龙池书院延续至今,已经200多年。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名龙阳官立高等小学堂。1913年(民国2年),改为汉寿县立高等小学校。1932年(民国21年),改为汉寿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1940年2月,改为汉寿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11月,更名为汉寿初级中学。1958年8月,设立高中部,改名汉寿第一中学。1959年定为全省重点中学。1996年,举办200周年校庆活动,一时精英荟萃,高朋满校。2012年,汉寿一中入选“中华百年名校”。
        2、复兴阆中学府,川北人文蔚起
        1806年(嘉庆十一年)5月,黎学锦出任川北兵备道,前往四川阆中。到达阆中不久,他发现这个历代人文蔚起的川北巨邑,一些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已经破败不堪。更进一步了解到三四十年中,十多次乡试,阆中竟没有一个中举的人。他认为文教是国家为政之本,自己作为朝廷命官,来到此地,守土有责,无论如何也应该复兴阆中文化。于是,他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努力恢复、重建和修建了不少文化设施。
        一是重修保宁学府。他筹集资金,勘察地址,组织施工,使之成为当时四川全省最具规模和品位的学府;二是重建贡院。黎学锦到任阆中时,贡院随时都有垮塌危险。重建后东西扩展,前后拉伸,焕然一新。时至今日,格局犹存,并对游人开放;三是创建云屏书院。1811年(嘉庆十六年),黎学锦在阆中三贤祠旁创建书院一所,有讲堂、斋室等若干间;四是重建锦屏书院。该书院为1525年(明嘉靖四年)创建,先后三次迁建。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黎学锦将其迁移重建于古治平园,扩其规模,建讲堂、学舍等数十间,并建楼台亭榭等“书院十景”,除了聘请名宿主讲外,自己还亲自讲经授课,使书院蒸蒸日上,成为四川名校,“规模宏振,甲于全川”五是重修文庙。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冬,黎学锦自筹资金,勘察地址,组织工匠重建了大成殿、崇圣祠、东西两庑。至圣先师和“四配”神位较前各高、阔尺许,崇圣及两庑神位亦增数寸。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也修整一新,还增建杏坛亭,重修泮池桥、棂星门、戟门、礼器库、乐器库、四围宫墙等;六是与知府徐双桂在军营中建立“营学”,让驻军子弟能够上学读书。此举深得上级重视,被推广至四川全省驻军兵营一体照办。
        由于黎学锦的大力扶持和亲自督办,阆中文化教育蔚然重振,接连几科乡试、会试,阆中及川北各县都有士子高中举人、进士,让阆中川北教育中心地位得以巩固。
        3、振兴开封文教,河南科弟连绵
        1829年(清道光九年),黎学锦担任河南粮储道,兼署布政使,进驻祥符(今开封市,清代府治所在地)。履政伊始,他一如既往,就像在老家龙阳和四川阆中一样,仍然高度关注文化教育事业,在考察中发现,祥符所属各县三科乡试,竟无一人登第。究其原因,主要是读书学习的风气不浓。为此,他振兴文教,改建贡院,为参加乡试的学子提供良好的考试场所。新建“憩园”一所,作为读书人学习、讲经、韵诗的场所,提振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促使河南各县人文蔚起,科弟连绵。正因为如此,有很多河南人士吟诗作文,颂扬黎学锦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将这些诗文汇编成《憩园雅韵》,时代传颂。


二、兴办水利,造福一方
        
水利建设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黎学锦总是不惜重金,兴办水利,造福一方。
        1、捐建通济渠,灌溉耕地千顷
        阆中古城东北,有田地数千顷,地势较平而干燥,历来没有水利设施可供灌溉。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冬,黎学锦多次亲临其境,进行勘察设计。筹备、规划完成后,得到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老百姓踊跃参加,投劳投力,开出宽三丈,深一丈多,长数千丈的渠道。渠道开成后,又在山沟垒石建坝,截流溪水流入渠道。将旧有堰塘挖深扩容,建闸蓄水,以备冬用。在秋末用筒车汲嘉陵江水蓄入所开巨堰,以备春播之用。
        这一工程的建成,很快将阆中郊外数千顷干旱田地,改造成良田沃土,变成富庶之乡。更加值得称颂的是,这一宏大工程的一切费用,皆由黎学锦一人捐助。官民一致请求以“黎公渠”命名,但黎学锦非常谦虚,不求功名。后经公议,取名“通济渠”。
        2、捐建护城鱼翅,治愈百年水患
        阆中古城,三面邻水,到清朝时,成为重要的水运码头。嘉陵江商船往来络绎不绝,人流如织。但是,每逢夏秋两季,连续的暴雨总是造成洪水泛滥,不仅影响水上航运贸易,周边的街道和民居也深受其害。更为严重的是,江水吞噬阆中城池,冲走江边砂石,江堤被侵蚀,经常出现坍塌,威胁城中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为解决水患,黎学锦每天到江边观看水势,发现鱼在嘉陵江上逆流而上,划起一道道水痕,他从中得到启发,决定效仿鱼鳞的形状修建堤坝,缓解江水冲击。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黎学锦商同知府徐双桂、阆中知县李傅杰等,率先捐出养廉银。并向当地富商募集钱款,首先修筑好原来的江堤。为了防止江水直接冲刷城池,他还在河堤外面修建石塔、石墩和石匮来狙杀水势,防止江水直接冲刷江堤。
        在大家都共同努力下,历经数月,分水堤坝终于建成。由于分水堤坝很想鱼背上的鳍,所以当地人都把它称作“鱼翅”。“鱼翅”铺设十分整齐,纵横交错,像锁住一般,在石头之间用糯米石灰浆进行粘连,使之具有很强的防渗水功能。
        除“鱼翅”外,他还增建江堤百余丈,东抵城南,北接玉台山,把阆中城环抱其中,嘉陵江成了古城的护城河,百年水患终于得到了彻底根治。
        历经两百年风雨洗礼,“鱼翅”与江堤工程依然造福一方。它既起到了分水的作用,又起到了水运码头方便船舶停泊和货物起运的作用。江堤修建成梯级状,更有利于居民一年四季到江边用水和取水。
        3、寄俸银二千两,助修家乡堤垸
        1831年(道光十一年),大水。周回35800余丈,绵亘120余里,跨龙阳、武陵两县,征粮5000石的大围堤障,多处溃口、被冲毁。武陵境内谭家渡口、杨神庙等处溃堤。龙阳冲坏龙堤王家堰、罗公湾等处险堤数十里。垸内一片汪洋,灾民流离失所。水退后,龙阳知县灵秀到处申请、募捐经费,但是,由于工程浩大,无法竣工。
        是时,担任河南粮储道,兼署布政使,官居祥符(今开封)的黎学锦,听到这一消息,不禁长叹。如不及时修复堤垸,数万父老乡亲都将毫无生机。随即,他寄回俸银二千两,让未完成的工程得以顺利完工。就因此事,汉寿县境至今仍存口碑:“若要义举成,除非黎六临“。
       (因篇幅有限,第三、四部分见《天下好官——善德兼备黎学锦(之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4: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15: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1-2-3 14:59
拜读佳帖,为您点赞!

老涵老师下午好!谢谢你的首席惠顾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5: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希奇 发表于 2021-2-3 15:06
老涵老师下午好!谢谢你的首席惠顾和鼓励!

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5: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6: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6: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6: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6: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黎家丞,是大围堤开发会的主要经营者,发家致富而不吝啬,让儿子求取功名,恩泽穷人。黎学锦继承祖辈与父辈的优良德行,勤政为民,清正严明,乐善好施,捐俸捐银,行仁举义,实心惠政,做了许许多多有益于地方、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善事、大事,确确实实是一个天下好人,是一个流芳百世的好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3 16: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等厉害,于国于民,流芳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2:37 , Processed in 0.0405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