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 序
这个集子,原本不在我的散文集出版系列。
去年春天,我独自默默地琢磨着善德文化,窃以为善德文化的重点应该是淡泊名利的官德文化,而官德文化的精髓则又是民本意识,只有爱民如子的官员们自觉地廉政、勤政、善政和即时致政,才能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天下,和谐奋进。果不其然,我的这些观点,在几本尘封的《常德府志》和《直隶澧州志》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我这些不论不类的文章,就是在翻阅这几本方志时,即兴而录、有感而议,并陆续进入博客的。
方志的作用,不仅是尘封形式的存史,而更重要的是资政和育人。正当打算搁笔这类文章的时候,恰逢中共常德市委作出了建设廉洁常德的决定,要求“教育崇廉、典型引廉、警示促廉”。我猛然觉得我的这些文章歪打正着,可以派上用场了。于是,就有了《善德鉴》这本继《涔澧月》《荆楚风》之后的第三本博客散文集。
《善德鉴》的形式不拘一格,一旦对常德本土某人、某物、某事发生兴趣,就一个主题无拘无束地一气呵成,然后鼠标轻轻一击,就在博客上发表了。这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文章长短不一,或叙事散文,或通讯,或报告文学,或议论小品,而更多的则是读史笔记,连自己也有不论不类、似是而非的感觉。在修改中,也感到较多的引文,让人看起来似乎累赘,读起来有点吃力,曾几次想拿掉那些古诗文。然而,我是从读史出发的,不是写廉政论文,更不是写廉政故事,其初衷是以史为鉴,研读古代常德官德文化,如果没有这些原文的佐证,似乎又有杜撰之嫌,所以就只有这样贻笑大方了。其实,即便读者不看引文,看懂文章也是没问题的。
《善德鉴》的思想内容,也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赞赏,或反思,或讥笑,甚至嗤之以鼻。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历史,是古代官德史,尽管挂一漏万,但终究是一面难得的镜子。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何乐不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省则是修身的常课,只有不断地省察克治、反躬自问,才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
德山苍苍,德流汤汤。
既然我们已高扬善德大旗,既然我们要创建廉洁常德和文化强市,我们就没有丝毫理由不见贤思齐。
2012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