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84|回复: 9

《善德鉴》廉政篇 钟知县不屑潜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0 07: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贿赂,古已有之。然而,常德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认识清醒,面对贿赂断然拒之。后面《铁汉青天梯云塔》赞扬石门二都人王大猷,任天津知县严格查禁鸦片时,有个烟贩子送他白银一万五千两,他不仅不为之所动,反而严守关卡,加强巡逻,被人称为“铁汉”。
      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私下权钱交易也被说成了潜规则。潜规则产生于贪婪和私欲,并随着时代的前进而繁衍,无孔不入地渗入到各行各业各层面。对此,不少人坚决拥护,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但也有人大义凛然,揭竿而起,大呼倒潜。后面有《取盈将安用,为国布仁泽》一文,推崇清代常德石板滩人赵慎畛一生勤政为民,洁身自守,在广西任巡抚的时候,梧州、浔州两处关税盈余,按惯例巡抚可以自己开支,但是他不仅不取分文,而且再捐银一万二千两令建仓储,兴书院。

      我这里又说一位七品芝麻官的故事。
      康熙年间,龙阳(汉寿)知县钟灵秀,廉洁自守,无视“潜规”,拒收礼金,断然拒绝八十两“压卷银”和一笔丰厚的“规礼银”,并禁绝一切陈规陋习,一时传为美谈,得到了巡抚的首荐和朝廷的重用。他的事迹《龙阳县志》、《常德府志》均有记载。
      清嘉庆《常德府志》载:
      钟灵秀,粤东拔贡,由教职任龙阳。初至,不谙堂规,吏诮以迂阔。首揭吏征税之弊,皆憟溧称明。催科唤讯,创用木皂,吏按程计限,无违时日者。公暇,辄课士于明伦堂,辩论文艺,县试首拔张生谒见,具压卷陋规银八十两,挥却之。陋吏扫除殆尽。时巡抚赵升乔至苗僵,过龙邑,微词讯之,不为动。经邑西宣壁铺廉知其政,叹曰:“此贤能吏也。”随即调理郡事。后委署宁乡,抵宁三里,家讣至,止而不进。吏请到任,当获规礼银,可资规费。灵秀泣曰:“焉有觅亲之丧,而忍以图利乎?”即驰归。灵秀在位,无幕友,凡谳断详批,具出手裁,文字雅洁,人宝藏之。
      钟灵秀,广西贺县(今贺州市)人,拔贡出生,康熙四十年(1701)由学博升任常德府龙阳(汉寿)知县。开始上任,他还不十分清楚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手下的吏员们都背地里讥讽他,说他迂腐,尽管这些风言风语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也不在乎。他勤政廉洁,尤其在征税上规定了一整套工作程序,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一改拖沓瞒混的弊端,污吏从此也就无机可乘,一时赢得良好的声誉。他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之余,经常为县学学生讲课,并亲自主持县级的科举考试。他以质论文,不徇人情,最终让有真才实学的张姓学生占了头名。因此,张姓学生很感激,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故事。八十两银子,现在看来无非也就是个几千块钱的红包,而且是在别人利益既得之后的自愿谢礼,乃人之常情。可贵的是作为县令的钟灵秀,却能够从自己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为扭转社会风气作出努力。
      康熙四十五年(1706),湖南巡抚赵申乔视察苗地回来经过龙阳,曾经私下里问起拒收礼金这件事,钟灵秀态度十分明朗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个公职人员,在其位,谋其政,按照规章提拔吏员,选拔人才,履行的都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应该不徇私情,廉洁奉公,不能让几两银子玷污清白的名声。不久,赵申乔回长沙又经过龙阳县西宣壁铺,从当地百姓那里详细听说了钟灵秀廉政为民的事迹,由衷地赞叹说:“这确实是一位贤明能干的好官员啊。”随即就将他调到常德府工作,不久他调知宁乡。
      钟灵秀去宁乡上任,在离县城三里远的地方,得到了广西家中父亲去世的不幸消息,他停下来不肯进城。前来迎候的宁乡官员建议他先上任后再作安排,并特地善意提醒他,这样可以按规定得到一笔包括“安家费”等名目在内的可观的礼金,回广西老家的盘缠也就有了。钟灵秀却流着泪说:“我怎能隐瞒老父亲的丧事,昧着良心来图几个现钱呢?”调转车马就往广西方向去了。
      他这一走,三年丁忧,再也没有见到回汉寿上任的记载。在势利眼看来,这莫不是一大“遗憾”,而且,钟灵秀已经被巡抚赵申乔列为“首荐”。
      官场上的“潜规则”,古今都有,危害深重,人人痛恨。然而,正因为“潜规则”是“潜”在的,又让人拿它没有办法,同时又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规则”,因此它无处不在,无事不害。
      像钟灵秀这样廉洁自守,拒收礼金,自觉同所谓“潜规则”作斗争的事迹,常德古时还大有人在。如“有才干,喜接见绅士,贿赂不行”的徐起晟就是钟灵秀的继任知县。常德外任廉者也不乏其人,如明隆庆间恩选入南雍大司成的屠以钦“洁己爱民,有马役感省差恩,以金为寿,辞不受;又饶吏献金,亦拒之,以致清声高节,为时之仰”;再如嘉靖乙丑(1565)中进士的龙阳人丁应宾任大理府太守“争以贿进,峻拒不受”。还有曾被杨嗣昌聘为家庭教师,后杨嗣昌督师时聘为内务总管的季嗣先,“所遇官吏望风一见颜色,每以馈遗介绍进者,悉峻拒不受。入夷陵幕中,语不及私。”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古代官吏廉洁自守者不少,包拯当属首位,就连当朝皇帝也吃了闭门羹。包拯六十大寿坚决不收礼金。不料第一个来送礼的竟是当朝皇帝仁宗。送礼的太监在红纸上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礼不通。”包拯看后回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不管这个故事是正史还是野史,也不管是真是假,但诗中“做官最忌念叨功”这句话很令人深思而钦佩。封建社会的一品大员,即没入党,也没自称公仆,却深知“操劳本是份内事”,其功劳自己不念叨,更讨厌别人念叨。只有有了如此官德,才能真正执政为民而名垂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0 08: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0 08: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二都人王大猷。我也专门看过他的资料!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0 1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贿为害,心静严辞。
物欲熏心,硬汉几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0 1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善德文化,建设亷政常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0 21: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布衣曰: 向钟灵秀和包文正同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5 22: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钟灵秀这样廉洁自守,拒收礼金,自觉同所谓“潜规则”作斗争的事迹,常德古时还大有人在。期待下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5 23: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清官不容易,何止遭“吏诮以迂阔”,没有人看得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10: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2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像钟灵秀这样廉洁自守,拒收礼金,自觉同所谓“潜规则”作斗争的事迹,常德古时还大有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4:33 , Processed in 0.03777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