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块人杰地灵,长满故事的红色沃土;
这里有战国时期征南大将司马错安营扎寨的古城山;
这里曾经走出过国学大师余嘉锡,妇女先驱余曼贞(著名文学家丁玲的母亲),组织领导文甲起义的开国将军潘振武……。
阳春三月,笔者走进了故乡——文甲乡腹地。近距离的感受和挖掘积淀在此的红色人文史料,触摸文甲儿女曾经的伤痕和放飞的梦想……
1927年5月24日,雾云笼罩,血雨醒风。常德县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反革命“敬日事变”。大批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遭枪杀。据当时报纸披露,当时倒在血泊中的有六百多人。
英雄的常德人民,没有被凶残的反革命镇压所吓倒,他们在地下共产党员的领导下,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发动群众,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清乡斗争,并组织了一次石破天惊的文甲农民武装起义。
经历“敬日事变”血与火洗礼的省立二中团支部书记中共党员戴修文,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文甲区,来时找到文甲区团支部书记的潘人安(后改名潘振武)潘曾是常德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学生,常德学运中的积极分子,戴修文经手发展的社青团员。他在“敬日事变”中虽然躲过了一劫,却遭到了敌人的紧追不舍的围捕。与戴潘同一命运的还有一个人,他叫徐炳初,也是文甲区人,在省立二中读书时加入社青团,“敬日事变”中也险遭不测。他们从反动派围剿中逃脱出来后,在万寿山一个杂草丛生的山坳里隐蔽了两个多月,得不到任何消息,更没有接到县委指示,就象无娘的孩子,苦闷极了,加上夏天蚊虫的叮咬,真是度日如年,潘人安性子急,几次要冲下山支跟敌人拚杀,被徐炳初劝阻。正在这时,戴修文秘密来到文甲镇,找到了徐、潘二人。三人见面,潘人安第一句就是:“同敌人拚死,比被蚊子咬死好,比闷在山洞里憋死更痛快,快给我们拿主意吧!”戴修文语重心长地说:“甘革命不怕死是好的,可死得要有价值,敌人没有死,我们却死了,本钱都没有赚回来,划算吗?我们共产党人干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困难会很多的,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停了稍许,戴修文严肃的说:“我是专程来传达县委指示的。”徐、潘二人兴奋的望着戴修文,一字一句记着,“迅速把党团员和农会积极分子组织起来,组建自卫队,搞武器,寻机会,举行武装暴动,狠狠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戴修文还介绍了外地的革命形势:“周恩来、贺龙、叶挺已于8月1日在南昌成功地举行了武装起义,并从南昌打到了广东,并准备进行第二次北伐。湖南各地的革命暴动如干柴烈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了。”听到这些,徐炳初高兴的叫了起来,“干得好,干得好,我们也要甩开膀子大干它一场。”于是他们三人分别深入群众,开展秘密的串联发动,十多天就在文甲区联络了三百多个满腹仇恨的青壮年农民,组成了文甲农民自卫队,戴修文任党代表,徐炳初和潘人安分别为正副指挥,他们将自卫队编成六个分队,每一个分队五十多人,各分队明确了正副队长。队员们白天干农活,晚上秘密打磨大刀、梭标。潘人安在正规部队干过一段时间,有些实践经验,他到各分队给大家讲战术思想:”战斗开始前,在充分准备,想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备上几套方案;战斗开始,要有突然性,趁敌人不备,发动攻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战斗进行中,要速战速决,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战斗结束时,要迅速撤离,切不可拖泥带水。”潘人安反复强调:“一定要牢记,一切行动听指挥。”
团防大队自1927年6月组建以来,大队长张士元经常带着全副武装的队员到处抓人扑空,派出密探也没有捞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思想较前松了一些,戴修文还打听到,张士元批准几个团防队员回家过中秋节。戴、徐、潘一致认为中秋节这一天,正是暴动的好日子。三人决定:一、暴动时间,9月10日;攻击目标,文甲区珞伽寺团防大队和国民党区公所;预期目的,消灭团防大队,捣毁国民党区公所,夺取枪支、弹药武装自己;四、潘人安任军事总指挥;五、严守机密,上述安排,只有行动开始后才传达到各分队正副队长。
9月10日,东方刚现鱼肚白,戴修文发出信号,埋伏在万寿山附近六个山坳里的三百多名自卫队员,以猛虎下山之势,向团防大队盘踞地珞伽寺扑去。珞伽寺原长茅岭枫林村,地处长茅岭、草坪、丁家港交界之处的开阔平原上,是砖木结构的四合大院,四周建有围墙,在当时是一个办公住宿条件比较理想的地方,所以国民党把区公所、团防大队设在这里。潘人安提着一杆子弹上了膛的步枪,冲在队伍的前面,指挥队伍行进,徐炳初提着自家的猎枪居中,来回督促,一路上不时发出“不许掉队,不要说话”的口令,戴修文殿后。从万寿山到珞伽寺,约五里之遥,队伍一路小跑,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大家把珞伽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站岗防哨的团丁见大门前来了这么多操家伙的农民,知道事情不妙,急忙跑进寺里报告。正和姘妇同床共枕的张士元,听到团丁一次次的喊“报告”,很不耐烦,连声呵斥道:“还没有到起床的时间,你闹什么丧,吃饱了撑的呀!”团丁怯生生地说道:“门前来了很多农民,还操着家伙呢。”张士元认定是一伙搞宗族械斗来找他调停的,很不情愿的提着裤子,懒洋洋地走到大门边吼道:“你们活得不耐烦了吧,快拿起家伙回去,不然,老子就不客气了!”并示意团丁把这伙人赶走。张士元转过身来,若无其事地往睡房走去。一自卫队员连忙告诉徐炳初说:“他就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团防大队长张士元!”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徐炳初举枪就打,“叭”子弹从背后击中张士元的胸膛,张应声倒地,鬼哭狼嚎地在地上打滚。几个正在睡懒觉的团丁,听到枪声,跑到大门边一看,立即惊呆了。稍许,回过神来,知道大事不好,有的长裤都未来得及穿,便从厕所后面溜走了。潘人安带着几个自卫队员,冲进大门,一个一个房间搜查,抓出几过肥头大耳的家伙,一个个全身象筛糠似的,自称是区公所办差的。其中一个连连磕头道:“老爷饶命,我从没有做过坏事。”另一个裤裆都尿湿了。还有一个肥得像猪一样的家伙。正撅着皮股往床下钻,两个队员抓住腿把他拖了出来,他举着双手连连求饶,“兄弟是普通老百姓,是来走亲戚的。”经指认,他就是贪得无厌的县杂税局长张国政,是张士元的堂兄。他是应堂弟之请来吃花酒的。原来张士元为了升官发财,巴结权贵,弄来一个年轻妖艳的女人陪同张国政快乐逍遥。这时有个队员举刀要砍张国政,被潘人安制止:“交总指挥处理。”潘考虑,这个娇艳的女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她本身没有罪恶,就放了她。
文甲起义部队捣毁了反动的区公所,击毙了团队大队长张士元后,带着缴获的枪支弹药,押着县杂税局长张国政,向离此地3里的豪绅杨子君家奔去。杨是罪大恶疾的劣绅,农民协会的死对斗,遗憾的是,他已闻风逃跑了。这一天,杨家正在打稻草,满禾场都是稻草。愤怒的自卫队员将稻草点燃,连同杨子君家宽敞、精致的四合大院给一把火烧了。接着农民自卫队员又奔向离此四里的大土豪李协庭和段礼堂家,没收了这两家的浮财,分给了当地的贫雇农。接着,自卫队员在此召开数百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戴修文在会上宣布:一、文甲区乡农两级农民协会今日恢复活动,今后一切权力归农会;二、文甲区农民起义军今天正式成立;三、文甲区农民起义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保护人民利益的革命队伍;四、捣毁了反动区公所,杀死团防大队长张士元是革命行动;五、县杂税局长张国政罪大恶极,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此话一出,会场上立即沸腾起来,人们鼓掌欢呼:“好、好、好,干得好!”潘人安指定两名队员将张国政拖到附近一块干田里,执行枪决了。
文甲农民起义,是对反革命“敬日事变”的一个有力回击,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一声响亮的号角,是湘西北人民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为中共常德地方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词赞曰:
【一剪梅】文甲农民多圣贤,志解倒悬,要把身翻。敢掀虎穴捣龙潭,勇着先鞭,义薄云天。剑影刀光对敌顽,气壮如山,慑敌胆寒。豪绅俯首泪潸潸,百姓扬眉,父老欣欢。
如今,万寿山的最高处,在苍松和翠竹的环抱下,一樽高17米的彪炳千古的纪念碑高高耸立,纪念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让后来者,时刻牢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再努力!
参阅文献:潘振武将军传,鼎城文史、常德老区发展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