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0|回复: 2

现在是该将“打骂教育”关进法治笼子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6 22: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中客 于 2016-3-26 22:51 编辑

现在是该将“打骂教育”关进法治笼子了



我所在学校的一名典型的中国父亲很自信地说,“如果你儿子不听话就扇他耳光。我就是这么做的”。惊骇之下,我希望基于打人效果——而非道德说教——来说服这位显然相信中国谚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亲。“你错了!会管用的”,他轻松地说道。(3月12日《环球时报》)

2015年5月13日,广州市妇联发布了《广州市反家庭暴力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四年来,广州家暴案例占信访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但社会公众对家暴的危害性认识仍有不足。只有37.5%的被访者认为家长或其他亲戚长辈打小孩属于家庭暴力行为。说明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暴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人仍然认为家长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此语境下,一位中国父亲向美国人推销“打驾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对于不听话或偶尔犯错的孩子,许多父母是非打即骂,这种“打骂教育”方式,称之为“中国式教育”,一点也不为过。因为目前不少家长对这种教育方式大加赞赏,认为这样既惩罚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又痛醒了孩子的羞耻心,可谓是一举两得。殊不知,父母打骂孩子,是一种虐待未成年人行为;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未成年人”。

特别是,这种“中国式教育”,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极不尊重,将会造成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使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模仿性强,可塑性也比较强,更容易酿成不良的习惯。这时候,家长要采取循循诱导、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同时,要依赖于学校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共同帮助未成年人慢慢改掉不良习惯。如果采取打骂等“激进”的管教办法,不但达不到让孩子改掉恶习的目的,反而对孩子未来的身心、人格、情绪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问题是,对于打骂孩子这种常见的家庭暴力行为,法律显得很无奈,目前仅停留在这种做法是否妥当、是否值得效仿的讨论和争议的层面上。比如,之前发生的“虎妈”、“狼爸”等事件,人们只关注该不该学他们,而忽略了他们的行为对未成年人身心的伤害,更没有考虑到拿法律的标尺去衡量。以至于“虎妈”、“狼爸”等狼性十足的“名人”层出不穷,虐待子女的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受虐待的儿童也难以逃出虎口,得不到应有的救助与保护。

因此,必须将“打骂教育”关进法治笼子。当父母的“狼性”挣脱亲情的束缚,当家庭教育开始蔑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权利时,敬畏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显得尤为重要。以暴力教育为代表的“中国式教育”,造就不了有用之才。相反,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难免会存在懦弱、胆怯、甚至自闭等心理缺陷,势必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特别是,家长对孩子非打即骂等,是法制观念缺失的一种表现,更是一种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予以坚决制止和惩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7 10: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骂不可,因人施教是应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16: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打骂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2:52 , Processed in 0.0312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