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文于本月8日上午在正扬网发出,旅途中在发现不少纰漏,用手机修改时不慎被删除。只得将原稿分段发在朋友圈。
常德汉寿县詹乐贫烈士,是《中国党史人物传》立传的12位常德人之一。
詹乐贫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农大特别支部书记、国民党北京市第九区党部(即北京农业大学区党部)执委、北京农大学生会主席和北京大学生联合会农民部长。1925年中共北京地委农民运动委员会成立,他任委员,参加京郊农民运动的领导工作。1926年3月在抗议八国最后通牒的斗争中,詹乐贫是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学生和西郊农民的组织者,并在“三一八”惨案中身负重伤。1926年5月,李大钊安排他回湖南开展革命斗争,先后担任中共汉寿县委书记、汉寿县工农自卫军总指挥、 益汉工农自卫军政治部副部长、益阳特委委员、湘西特委常务委员等职。1929年1月8日,被敌人逮捕,同年1月12日英勇就义,年仅27岁。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帅孟奇为詹乐贫写了传略;1979年、1984年,帅孟奇回汉寿视察,两次都亲自为其扫墓献花,并含泪写了悼词。
在北京,詹乐贫和安乡邓洁都是李大钊领导下的骨干,邓洁早詹乐贫一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是北京西城区支部书记,也是詹乐贫的直接上司。“三一八”惨案后,根据李大钊安排,邓洁去了大连,詹乐贫则回到湖南常德。那时在北京投身革命的常德籍学生中,还有比他早几年的朱务善、何资深等。如朱务善1919年考上北大,任北大学生会主席和北京学联主席,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任北方区委委员。但1924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55年才回国。 何资深在北大历史系与同罗章龙同班,1924年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至10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组织部负责人。1926年秋,何资深也从北京回长沙。
詹乐贫是中国农业大学15位英列中首位英烈。
根据詹乐贫简介,为了追寻詹乐贫早期投身革命的轨迹,我很便捷地走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网站,一条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消息让我如获至宝:2020年9月30日,“热血铸国魂——中国农业大学革命英烈展”开展,展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15位农大英烈,其中第一位英烈就是湖南常德的詹乐贫烈士。 “湘西斗顽敌,人生真豪杰”,是中国农业大学对詹乐贫烈士的客观评价。
为了第一手资料,3月29日,我往返8—7—9—16号地铁,来回5个多小时,在圆明园西路走进了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当我好不容易找到校史馆时,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英烈展览设在东校区图书馆二楼。第二天上午,我又往返8—7—5—15号地铁来回4个多小时,在六道口找到了中国农大(东校区)。但却未能如愿及时参观。
返回后,按照校史馆工作人员的指点,我在校史馆网站找到了相关资料。《湘西斗顽敌 人生真豪杰——记詹乐贫烈士》《革命火种早早在农大点燃》《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农大传播》《创建本校历史上首个党支部》《农大的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无上荣光人物榜》《流芳百世话英烈》《乐天宇:忆中共农大支部的革命活动(1921─1927)》《永恒记忆:革命火种早早在农大点燃》《千古英烈:烈士英名时时在农大传颂》《北渡南归寻迹詹乐贫》等文章,丰富了詹乐贫烈士的在该校投身革命的资料。
詹乐贫在北京学习、革命将近四年。1922年暑期,詹乐贫在北京住在学生公寓复习功课。一年后,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担任北京农大特别支部书记后,又相继担任国民党北京市第九区党部执行委员、北京农业大学学生会主席和北京大学生联合会农民部长,中共北京地委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926年5月,组织安排回湖南开展革命斗争。
詹乐贫任职的北京农大特别支部
北京农大支部(1925年更名特别支部)是在李大钊关怀下,由邓中夏直接指导建立起来的。1924年1月成立,是农大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是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当时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之后,北京高校中成立最早的中共支部之一。当时,党员有10余人,到1926年发展到50余人,党员人数最多时占在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1925年农大特别支部除领导校内3个支部外,还领导了几个农村小组──公主坟私塾马老先生小组、大瓦窑小学张永祥小组等(后来都成为农村支部)。农大特支当时已成为北京西城和西郊革命运动中有力的队伍,在农大宿舍第二、第四排住宿的上级党和有工作关系的党员同志络绎不断。
1924─1925年是国民党反动派叛变大革命之前北京革命运动最高潮的时期,虽然是在北洋残余军阀的军警统治下,但在中共领导之下,农大支部组织了强有力的京郊农民革命队伍,继承了历史上京郊农民暴动的革命传统。
农大支部曾经成为当年北京地方很有影响、有战斗力的革命堡垒,是北方局十分信赖的党团组织。中共北方局李大钊曾派北京地委邓洁(鹤皋)(安乡县人,本人有专文)同志来农大奖励农运的成绩,授给红旗一幅,并送给在天安门和军警搏斗受伤的农民一批慰问品。
詹乐贫在农大的革命活动
在此期间,詹乐贫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带领爱国学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他以北京农业大学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发起组织每周一次的学生“自由辩论会”,讨论“学生应不应该研究政治?”“如何才能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等一系列问题,团结和教育了大批年轻学生。1925年,中共北京地委农民运动委员会成立后,詹乐贫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经常邀进步同学到北京西北郊的绿稻庄、罗道庄、玉渊潭、公主坟、什坊垸、跑马厂、大井、小井、大瓦窑、羊圈头、温泉、卧佛寺、西山一带大小村庄访问农民,和农民交朋友,从扫盲和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开始,向农民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他们办起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为100多入学农民上课,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时弊,帮助农民提高觉悟。
在这一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发动农民组织外交后援会,成立农民协会,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强占耕地盖别墅、修马路的斗争;踊跃参加北京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反动统治的示威游行。遇到逢年过节,逢集赶庙,詹乐贫还组织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农民演出时事新剧、活报剧。每年一度的西郊农民同乐大会,1926年1月1日在农大举行,人山人海。会场组织各种演讲、游艺、参观农大设备、农民夜校学生歌舞等节目。 詹乐贫撰写的《论吴佩孚以武力统一中国之我见》等文章,抨击反动军阀穷兵黩武,在《北京晨报》等报刊上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詹乐贫在“三一八”运动中
1926年3月中旬,在共产党组织和国民党进步力量的领导下,一个声势浩大的“抗议八国最后通牒,要求驱逐八国公使出境”的运动在北京迅猛地开展起来。詹乐贫率领农大学生和西郊绿稻庄农民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与北大、北京总工会、总商会所属几百个团体5000余人参加在天安门广场召开的国民大会之后,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沿途张贴标语,分发传单、高呼口号,路边群众纷纷鼓掌致意。下午1时,游行队伍来到执政府的东辕门,段祺瑞命令警卫队对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实行镇压,卫队有的开枪射击,有的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当场被打死和重伤事后致死的群众达47人,受伤者200余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在此次惨案中,有8人受伤,其中重伤者1人、失踪者3人。詹乐贫在这次惨案中负伤,满身血迹,昏倒在死难者的尸堆中,后经同学和农民搭救脱险。
以上四张图片本人于4月30日现场补摄
19日,惨案发生后,国立九校召开紧急联系会议,国立北京农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学生会发出讨段皓电。在“三一八”惨案牺牲烈士追悼大会上,詹乐贫慷慨陈词,用血的事实控诉了帝国主义和军阀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罪行,还撰写了《“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原因与所得的教训》一文,刊登在《反抗八国最后通牒,段氏惨杀爱国同胞》特刊上,呼吁民众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和卖国军阀的蹂躏和压迫。
李大钊派詹乐贫回湖南工作
在三一八惨案后,农大支部被京师警察署通缉所谓“过激派”,计有詹乐贫等10余同志。中共北方局为了保护干部,詹乐贫等调去湖南工作。军阀张作霖入京,自称大元帅,大肆逮捕爱国民众和革命学生,对革命群众残酷镇压,特别是对南方籍的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到处乱抓,投入狱中。一天,北京西部委的詹乐贫等和东部委的几个南方同志,来到东交民巷苏联驻华使馆隔壁的一间屋子里,李大钊亲切地对他们说:“我们在一起工作好几年了,我怎么舍得你们走啊﹗但是,你们暴露了,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不走怎么行啊﹗南方革命形势那样好,你们到那里继续努力,这也是革命的需要,组织上的指示。”
沈从文的回忆见证詹乐贫的初心使命
1922年夏天,詹乐贫寓居湖南会馆复习功课时,与沈从文还颇有交集。沈老回忆说——
我俩是老庚,他比我高半个头,为人很随和,生活俭朴,求学的经费还是祠堂里出的。他们经常谈论国事,我有空也去听,谈论最多的是列强对我国的掠夺,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一次,他要我说一说湘西的情况和自己的经历。他听后说道:“湘西是神秘的地方,人民穷得出奇,蛮得出奇,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害的,逼的。你14岁离家谋生,当过竿子兵、拉过纤、撑过木排,赶过马帮,辗转流徙,半流浪地走遍了湘、川、黔交界的各县,也走过从凤凰到辰溪、溆浦、沅陵、桃源、常德这千里水路,感觉到了什么?还不是有的人吃人,有的人被人吃。吃人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者,被吃的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你这些年与多少底层人民打过交道,走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些经历,正好写成文章反映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者压迫下,底层人民的痛苦挣扎,借以唤醒民众反帝反封建。”我激奋地回答:“我之所以改名从文,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弃武从文。可惜文化底子太薄,才想到北京来求学的……”他和另外几个大学生都鼓励我:社会是大课堂,你已经学了不少,何况又进北大当了旁听生,一定会写出许多好文章的。
沈从文先生
第二天,他拿出五块银元送给我说:“天寒地冻了,北京比湘西冷得多,你那件小棉袄又破又短,怎么能御寒呢?从会馆到北京大学,你总是一路跑步,到了课堂,你总不能原地跑步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推辞再三,他总不步收回,我只好拿了其中一块,说:“算我借的,一元银元完全能买一件旧长棉袍了。”他诚恳地硬将另外四块塞进我的裤袋:“风雪交加,行人稀少,清晨能卖几张报纸?再说又有谁雇你搬货看摊?我不要你还一个子儿。”我抖抖索索握住他的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不久我听那几个大学生说,为了资助我,他改每日三餐为两餐,两三个月没沾过荤腥。”
沈老说:“我一生受过许多人帮助,他是我印象深刻的人,值得感恩的人,引以为荣的人。”
三位烈士雕塑,正面为詹乐贫烈士
詹乐贫烈士墓
本文除参阅农大提供资料外,还参阅了《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1卷)、《中华著名烈士(第5卷)》《汉寿文史资料(第5辑)》《湘潮》《湖南党史通讯》《湖南工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等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