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在临澧的故事
一、谭家铺演说赞红军
1935年9月15日,贺龙率红二军团四、六两师,从石门仙阳坪出发,沿澹水河东进,20日控制澧阳平原。
红军一路上刷写标语口号,张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布告》,打富济贫,开仓放粮。红军各级干部,利用散发浮财的机会,开展宣传演说活动,发动群众起来革命。
贺龙指挥部驻扎在团山乡谭家铺。那一日,金秋季节,艳阳高照,何德怀屋前搭起几人高的大台,数百群众集聚到这里,分领土豪劣绅谭茂如、谭健禄、谭丹如等的谷米、衣服、家具、农具。贺龙从屋里走出来,兴致勃勃,昂首阔步走上高台,左手叉腰,挥动右手向群众演说:“乡亲们, 土豪劣绅都害怕贺龙,穷人都想看到贺龙。”说完,他用眼扫视台下,继续说:“今天你们看到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活龙’!”。停了停,提高嗓门:“我们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与国民党的军队不同。他们专保护‘大户人家’,拍举富人;我们红军就是要把富人的东西分给穷人,抬举穷人,使广大穷人过上好日子。”他指着台前一担担金黄的稻谷,一叠叠鲜艳的布匹,一堆堆新式的家具,提高声音继续说:“这哪一样东西不是我们穷人劳动的果实?本是我们穷人的东西,却被地主老财抢跑了,该不该打倒地主老财?把本属我们的东西要回来!”话音刚落,台下响起雷鸣般的口号:“打倒地主老财!”“我们要翻身!”“我们要跟着红军闹革命.....”口号声此起彼伏,人群阵阵沸腾。
听了贺龙的宣传演说,群众明白了革命的道理,纷纷起来拥护红军,与剥削压迫抗争。谭云初邀集20名青年组成游击队,为红军带路惩恶打富。胡定卓、肖承生等人组织起来,为红军碾磨军米1000多担,缝制夏天可抽棉、冬天可塞棉的夹层军衣4000多件。谭家铺一带的青壮年都积极报名参军。红军撤离临澧时,谭家铺游击队队员全体加人红军部队,整个临澧有550多人参加红军。
二、谭家岭招兵得宝马
1908年7月,临澧县官亭乡谭家岭的山区出生了一个小男孩,到20岁时,他家养了一匹马,浑身是劲,勇猛刚烈,十分强悍。毛青膘肥,眼睛明亮,跑步如飞,全身放光,远近闻名。这孩子与马天生有缘,那么高大一匹马,却偏偏听这孩子摆布,成天在马背上蹿上跳下,毫无惧色。人们都说这匹马能腾云驾雾,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匹宝马。全家人十分珍爱此马,生怕它没住好、没吃饱、没喝好,每晚都要起来到马厩看几次。此马喝的是官亭岩龙、竹龙、青龙“三龙”的泉水长大,浑身长成龙筋龙骨,沾满龙气。有一日,一位相马师慕名来到谭家岭,围着这马连转三圈,赞不绝口,送了四句偈语:“ 浑身黑亮胜乌骓,昂头嘶啸天地昏。蹄踝银自行如风,踏遍神州扭乾坤。”最后还说:“将来必定是将帅坐骑。”
1935年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占领石门后,分三路东进临澧。祝龙本红二军团为北路,从石门仙阳坪出发,沿澹水河东下经漕县码头铺进人临澧官亭乡,贺龙随六师驻谭家岭。当年养马的小孩已长成26岁的青年,是一个出色的木匠师傅, 虽说家里很穷,也没舍得卖掉这匹心爱的宝马。贺龙打富济贫,招兵扩红,听说此地有一匹宝马,立即跑来看马。奇怪的是,这匹马看到贺龙后,长声嘶啸,挣脱缰绳向贺龙跑来,好似一 见如故。贺龙见此马果真不同寻常,实在可爱,骑上此马后很合意,想跑就跑,喊停就停,人马默契如一体。贺龙如获至宝,忙从口袋里掏出光洋要买马。年轻人坚决不卖,贺龙坚持要买,又加价100块光洋,青年人还是不卖,贺龙买意已决,又连加几次价,那青年还是不卖。贺龙心想,这马不是钱的问题,就问那青年,“我怎样才能得到这匹马呢?”年轻人朝贺龙望了一望回答道: “我认识你贺胡子,只要你让我参加红军,给你当马夫,天天喂马,我就把马送给你。”贺龙喜出望外,立马答应下来,正式批准他参加红军。从此,贺龙骑着这匹“乌骓”,踏遍湘鄂川黔苏区,过草地翻雪山,长征二万五。这个赠马的年轻人给贺龙当了马夫,跟随贺老总参加长征,在抗日战场上屡立战功。
马夫是谁?他就是临澧县的老红军谭祖沛。1937年冬, 他在八路军120师任警卫班长,1941年任八路军358旅716团2营2连连长,1952年任西安空军司令部招待所副所长。谭祖沛跟随贺龙18年,一直到1953年转业回临澧老家,在新安镇新建百货合营南店任经理。1963年6月退休,1980年4月改离体,享受司局级待遇。
三、临江楼射灯考枪手
临澧新安粱冯岗有个朱宗武,从小喜欢打弹弓。他从路上捡起石子朝树上鸟巢打去,可将鸟蛋同时打落几个下来。用弹弓打人打物,更是百发百中,弹无虚发。有人在马路上走,他的弹弓可以打中人头上草帽的顶尖而不伤人。有人蹲在屋檐下,他的弹弓可以打到人的头发而不伤人体。有人在很远的水中游泳时,他喊打你的耳朵,而水中人只有耳痛不伤其身。所以,当地的百姓都说他是“百发百中”的弹弓手。
1935年秋,朱宗武21岁,很想玩枪学武,找机会参加贺龙领导的红军。贺龙率红二军团攻克石门,在进军澧阳平原的途中,听说有这样一位神弹手, 就在新安粱冯找到了朱宗武,宗武一看贺龙眉毛长得像把梳子,身佩短枪,骑高头大马,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好生羡慕,当下抱拳行礼,要当红军。贺龙也很看得起练家子出身的年轻人,随手把佩枪递给他,要他对准水中荷花,将其打掉。朱宗武接枪在手,稍作瞄准,“砰”,荷花飞了。贺龙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时又给朱宗武出了一个考题,要朱宗武当晚赶到新安街上,站在澧水边的吊脚楼下面,打掉临江楼上的一盏汽灯,打得中,就到孙家渡码头集合,等天帝宫赶来的武工队到齐后,一同赶往吴家场,正式参加红军,打不中,就拜拜,练好了枪法再来投军。到了晚上约10点钟左右,朱宗武望头顶一轮皓月当空照,看脚下一江澧水滔滔流,胸中却心潮澎湃。他估计临江楼上开会的土豪劣绅已经到齐,果断地举手一枪,准确无误地把汽灯击落,土豪劣绅们落荒而逃,他还活捉了住在新安街上的一个土豪劣绅。其实,这一幕是贺龙早就排好的。内线想供情报,新安地区的土豪劣绅今晚在临江楼研究自卫武装,来对付红军。贺龙一来考考朱宗武的夜间射击水平,二来看看他的智慧和胆量,三来震慑土豪劣绅。自己早就在孙家渡码头等朱宗武,当即批准他参加红军。后来,朱宗武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贺龙转战湘鄂川黔根据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红军队伍中的“神枪手”。他历任红二军团师18团2营5连班长、师部通讯班长,八路军120师军法处政工指导员、队长,120师大青山骑兵大队3团警卫连长,在抗日能争和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四、遣将扮樵取情报
铜山脚下澧水河衅有个停弦镇,相传司马相如在此弹琴断弦而得名。1935年秋冬季节,几乎天天都有一个卖柴的樵夫在街上叫卖。这个樵夫是红二军团司令部警卫团3营排长刘银清。他出生于临澧县九里乡谭家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农闲时练功武,练就身好拳脚,三五人难以近身。1931年4月参加红军,1931年8月在桑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虽目不识丁,但足智多谋,深得贺龙喜爱和信任,是贺龙身边的得力干将。这一次,贺龙点他的将,派他化装成樵夫,在停弦渡街卖柴取情报。
1935年9月下旬,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主力向津市、澧州等地发动攻势, 分三路东进临澧。指挥部设在临澧杉板乡紧靠澧水的吴家场。贺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每天要收集五路情报,供他参考决策。一路是从傲山驿道方向送来的省城、常德、临澧县城方向的情报。二路是从澧水水路送来的澧县、津市、石首、洪湖方向的情报。三路是从石门、澧县大堰挡、合口方向送来的根据地情报。四路是停弦当地地下党送来的本地情报。五路是新安、合口、张公庙送来的红军驻军情报。这五路情报汇集于停弦镇一家地下联络站。刘银清的任务,就是每天早上到牛头山打一担柴,乔装樵夫挑到停弦渡街上卖掉,然后把五路情报取齐,再乘天黑前送往杉板牛头山下的联络点,由牛头山的联络员苏秋子连夜送到吴家场“醉八仙”茶楼,贺龙当天就能知道来自各方面的动态消息。
刘银清担任交通员,乔装卖柴,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一天,刘银清收集好情报,天黑前经铜山,过龙口峪送往杉板牛头山下的联络点。机智过人的刘银清谨慎前行,刚过龙口峪,在山上往下望,发现苏秋子的屋前屋后布满国民党兵,屋前丘岗上架有两挺轻机枪,30 多人埋伏在土墈下;屋后架有一挺机枪,10多人隐蔽在灌木林中。刘银清凭着经验分析:交通站泄密了,被敌包围了!联络员苏秋子非常危险,情况十分紧急。刘银清撒开双腿改道直奔吴家场“醉八仙”茶楼,将苏秋子家被围的消息报告给贺龙。贺龙立即调派200人枪,由刘银清带路乘天黑赶往牛头山,从山上居高临下将国军来了个反包围。白狗子们正在等情报员刘银清出现,好一网打尽,人赃俱获,也没有料到红军会来这么一手,一阵激烈的枪响后,白狗子抛尸荒野,逃之夭夭。红军解救了苏秋子一家,苏秋子参加红军。
刘银清跟随贺龙长征。一生南征北战。曾任红二军团独立团营长。到达陕北后,先后任陕北游击大队队长,八路军120师警卫排长、营长、兵站站长、师司令部留守处主任等职,1950年10月,转业回临澧家乡,任临澧县民政科副科长。1975 年元月病逝,享年73岁。
五、蜜蜂寨前训顽劣
话说刻木山下有个竹龙村,竹龙村有个蜜蜂寨,蜜蜂寨里有个肖承善,年方廿有三,父母双亡,无产无业,仗着自己有几手拳脚功夫,经常和几个小伙子集在一起, 调皮捣蛋,过境商旅也时常裁他手里,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响马大盗”。
1934年4月的一天上午,肖承善和几个小伙子聚在蜜蜂寨一起喝酒行拳,山下望风的来报,说有几个骑马的自北向东朝山下走来。酒兴正酣的肖承善大喜若狂,说声:“兄弟们,操家伙!”就一起来到山下,隐身于路旁一棵大板栗树上。
少许时分,五匹黑色的骡马,伴随着脖子上的铜铃响声,“叮当、叮当......渐渐来到大板栗树下。只听树上一声口哨响,肖承善和几个小伙子腾空落地,横眉怒眼地站立在大路中央,挥舞手中的柳叶单刀,蛮横地吼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放,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不曾想那几个骑马的也非等闲之辈,从马上跳下四个人,一对一地斗将起来。一时间,刀棒相交,旋风阵阵,尘土飞扬。斗了几十来个回合,双方不分胜负。
肖承善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碰到的竟是四个军警卫战士,一直坐在后面马青上观阵的那位,竟是大名鼎鼎的贺龙。贺龙看得真切,这四个家伙是练家子,非好好教训一下不可。他便取下一直叨在嘴上的大头弯形烟斗,将左手在马鞍上轻轻一点,扬起左腿,一个跟头翻下马,纵步徒手来到阵前,不慌不忙地说道:“哪儿钻出来的强盗,敢光天化日抢劫,还有没有王法?”这边肖承善,见来者赤手空拳,口出狂言,抛下对手,一个箭步冲向贺龙,举刀便砍,妄想一招制服,给他个下马威,不曾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贺龙避实就虚,将身子朝旁边轻轻一闪,瞅住破绽,借力打力,让肖承善来了个漂漂亮亮的“扑地啃土”。贺龙再顺势一跳,右脚落在肖承善的脖子上,死死踩住不放,任凭肖承善的四肢拼命蹬打,丝毫没有爬起来的可能。其他几个小伙子见头儿如此狼狈之状,稍一走神,全被对手制服,连忙丢下刀棍,跪地求饶。肖承善眼见大势已去,用尽全身力气,将自己的脑袋扭向贺龙,鼻涕连着眼泪求饶:“好汉饶命, 爷爷饶命,小弟下次不敢了。”贺龙这才不慌不忙地指着地下那四个小伙子说道:“你们年纪轻轻,却干此不法勾当,我贺龙今天饶你们不死,希望改邪归正,若下次听说你们再做此勾当,我定将你们五马分尸。”说毕跳上马背,叨着曲形大烟斗,带着四名红军战士朝东方去了。肖承善爬起来,望着远去的背影,大声喊:“喂!你是哪个贺龙?”马背后面留下一句话:“红军贺龙!”
肖承善知道自己输在贺龙手里,也觉不亏,反觉光彩。受了这次惩戒,从此规规矩矩做人。据当地人说,肖承善后来参加了官亭谭家岭游击大队,打富济贫,惩恶除害,在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斗争中英勇牺牲。
来源:《临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一篇
编辑:史小杰
一审:朱 菲
二审:涂曼妮
终审:万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