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言并不文雅
在历史上,皇帝讲话被捧为“金口玉言” 或“一言九鼎”,以此证明它的权威性、正确性、文雅性。前两性姑且不论,就文雅性而言实在不敢恭维,有的皇帝与平民讲话没多大区别,甚至比民间有文化口才好的讲话还要低下。试举两例: 其一、据宋·周密笔记《齐东野语》记载,宋太祖的寝殿大梁坏了,须要更换,负责施工的官员打报告请允许截用一条“模枋”木料。这位皇帝一看要用这种贵重大木料,于是大怒,在报告上批道:“截你爷的头,截你娘的头,别寻进来。” 后来,记“实录”的史官就把这段御批改写成“破大为小,何若斩之头乎?” 变粗鲁为文雅,这就是“为尊者讳” 的所谓“春秋笔法”。 其二、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没读过书,只是跟着庙里大和尚念经初识点文字。当了皇帝后,为跟着他打天下牺牲的老乡后裔郭老舍施点皇恩,便口述一道圣旨:“说与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实要回乡守祖。你旧有二座庄田,我就赐与你耕种,教户部官工除料草(意免徭赋)。”(引自明·郑晓笔记《今言》)。所以,人们见到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此。” 并非是皇帝的原话,是御用文人捉刀代笔之作。 所以,史书所记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读后多加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读书可能稳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