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4|回复: 1

重温毛泽东主席《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5 08: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卓群

重温毛泽东主席《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窗外繁星闪烁,室内台灯明亮,我正伏案重温毛主席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这是与武陵区老年大学散文班老师、学友晋谒丁玲纪念馆归来的一个难眠之夜。

1936年9月,因从事革命文学活动遭国民党囚禁了三年之久的丁玲先生,经中共营救,终于逃离南京。11月,来到陕北保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一座大窑洞里设宴欢迎她。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填了这阕词用电报发到前方部队转交她。1937年初,丁玲先生到延安。毛主席又亲笔书写了这首词送给她。

《临江仙》本是唐教坊曲,原为赋号称“临波仙子”的水仙花而作。丁玲是临澧才女,有人认为作者采用《临江仙》词牌,自有用意。“临澧” 不就是“临江” 吗?词从写实入手:“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一个“飘”字,写出了夕阳和红旗辉映的动态美,描绘了开欢迎会前的景像;漫卷西风,也突现了西北地区的特定环境。漫天寒风中的孤城保安,是特立于世的革命城市,是党中央所在地。

“保安人物一时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全国的革命者,尤其是青年向往和奔赴的理想所在。风云际会,人物一新,党在陕北聚集了雄厚的革命生力军,为抗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训练了大批人才。一个“新”字,表现了青年革命者的风采与精神面貌。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历史背景前面已作说明,不复赘述。这是在一种特殊的地方、特定的条件下欢迎狱中归来的女战士。一种革命英雄主义气氛,一种卓荦的乐观主义情绪,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洋溢字里行间,活跃于读者心底!词的上片,从大背景上,作了艺术铺垫;词的下片,则深入地表现了“一时新”人物的特殊作用、特殊贡献,这也是作者填这阕词的意旨所在。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纤笔”即纤细的笔,指女人玉指所执的文笔,通常借指细致描绘的文风。“毛瑟”指德国毛瑟工厂出产的枪支。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枝笔胜于三千毛瑟枪。”革命作家一枝笔,即可当三千毛瑟精兵。当年,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作用有如此高的评价和赏识,现在读来犹激动不已:回忆在“左”的年代里,连我们这些仅有高中学历的人也被打成“臭老九”,横加批斗。当时,那些人为什么不学一学毛主席这阕词哩!

“阵图开向陇山东”,陇山在陕西省陇县西北,延伸于陕甘边境。陇山东是当时的红军前方。丁玲同志到前方总政治部去工作,毛主席满心高兴,给于积极的支持和高度的肯定,所以才有了“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样豪迈的词句。这里,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出了丁玲先生在蜕变中所表现的勇气、豪气和骨气!这岂不是“保安人物一时新”的最具体的诠释吗?                    

写到这里,时针指向五点了,春日的窗外一片鱼肚白。虽然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但我不觉得困乏,因为先生的精神在我心底溶成了一股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6 18:2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学習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5 17:40 , Processed in 0.0305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