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0|回复: 2

走在初心与使命的续梦路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5 1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征文:
走在初心与使命的续梦路上
  
在我的生命中,有那么几天,对自己来说很重要。例如生日,我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从偏远乡村小学考上县城一中,收到入学通知书的日子;瞒着家人报名参军,穿上军装的日子;入党申请被组织批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日子;结婚,领取结婚证组建家庭的日子;脱下军装,从军人重回老百姓的日子;告别工作岗位,宣布退休的日子……。这些日子对我来说都值得回忆和纪念,尤其是1971821日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天我所在的连队召开党支部大会,在会上我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表明了坚决拥护党跟党走的决心,并再一次提出了入党申请,与会的18名党员对我的申请进行了举手表决,并获得全票通过。之后,支部又组织了新党员宣誓仪式,面对党旗我举起右手,向党发出了来自心底的誓言。事至今日,我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入党时的振奋和激动。一刻起,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就像一滴水融入了江大海在共产党的战旗下奋斗,心灵得到净化,精神获得充实,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那时刚刚解放进入新社会,我们家也摆脱了颠沛流离、饥不择食的艰难境地。虽然全家人靠父亲的辛苦劳作,母亲的精打细算维持的只是非常简朴的家庭生活,但在母亲的操持下我们家总是充满了幸福与欢乐的气氛。那时,父母亲就常常告诫我们要知足、要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平淡生活。没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他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常给我们讲一些过去的辛酸事,诸如躲壮丁、挖野菜、打长工、度灾荒、讨米要饭等等。我们在这些家长里短中潜移默化的加深了对新社会和共产党认识的同时,又赶上了一个振兴中华的伟大时代。我没有忘记小学毕业那一年,响应毛主席号召,开展轰轰烈烈地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这一学就是一辈子;没有忘记上初中时,全校师生半夜起床聚集操场,收听28届乒乓球世锦赛中国选手庄则栋比赛的实况转播,当广播里传来庄则栋获得冠军时,整个校园都沸腾起来了,那一晚我们难以入睡,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没有忘记入伍后新兵训练刚完,部队就奉命开赴越南战场,当汽车刚刚穿过界碑,老班长就指着界碑说,现在我们已是抗美援越战场的战士了,我们要牢记使命为国争光!没有忘记完成援越任务回国后,随连队调往新疆罗布泊执行氢弹空爆实验任务,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的极端环境里,除了经历吃苦耐劳、舍生忘死的锻炼和考验外,同时也享受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一路走来,我所经历的这些点点滴滴,紧紧地将小我和大我连在一起,构建起了我入党时的初心和使命感。
前行不忘来时路,续梦总有初心随。加入党组织后,我将初心使命转化为行动自觉,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实事做起,淡泊名利、修身养性,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在一次次教育学习活动中受益,丢掉包袱、净化灵魂,满怀希望轻装上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一个个先进模范人物学习,耳濡目染、汲取养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力争所做所为都能争先出彩。
入党后我单独完成的第一项任务是当“军宣队”的副队长。那时,我当班长,奉命带领我们班在伏牛山一个小山村参加地方的基层组织整建党工作。在农村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全县198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整顿恢复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我至今记得离开山村时,村民们聚集在山坡上,含泪唱着京剧《沙家浜》中的唱段,手拉着手的送别我们。山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厚感情和山村极度贫穷落后状态使我终身难忘,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工作。
19793月我进入军校学习。这次学习充实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精神素养,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一些专业知识。由于学习刻苦,工作努力,在校期间我被评为优秀学员、带出了一个优秀学员班,光荣地出席了学校的第一次党代会,参加了学校的双先代表大会,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军校毕业后,回到原单位工作。那段时间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第一等工作来。为此,我边学习、边写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一些实用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几年下来,在《长缨》《汽车运输》《军用汽车》《后勤学术》《质量管理》等国家、军队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各类论文、调研报告、经验文章四十多篇,内容涉及汽车专业技术与管理、现代科学管理、技术革新、后勤学术等方面。还取得了两项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我当汽车营营长时,为了改变该营的落后面貌,在二炮范围内最早推行了目标管理。汽车营目标管理的经验材料曾登载在《长缨》《质量管理》等杂志上,自己又一次荣立三等奖。至此往后,结合工作进行研究与写作成为我的生活常态。
回地方工作后,我编的第一本书是《银行职工技协手册》。当时我在市农行工会分管职工技术协会工作。那时,银行职工技协组织方兴未艾,围绕银行业务开展了许多技术活动。如信用等级评定、投资项目评估、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各种有偿和无偿服务项目。而此时各家银行技协活动的运作并不规范,暴露出各种问题,急需调整和规范。于是,我就想编写一套规范和指导技协业务开展的教材。虽然这想法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却圆了自己不甘心当外行,尽快熟悉银行业务的梦想。在承诺不花公家一分钱、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匆匆忙忙地拉开了编书的序幕。那个时候啊,还真有一股傻劲,手头没有一分钱就跑到北京:硬是请总行的王景师副行长作了序,请全国总工会的两位领导提了词,请湖南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刘光烈担任主审,请省分行工会帮助发行,还获得了中国经济出版社的版权……。还别说,在那只有铅字排版印刷的年代里,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本30多万字的专业书籍。现在想想就象做梦一样,这有可能吗?可是是实实在在做到了,完成了呀。那时的那种吃苦、拚命、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精神;那种日以继夜地写稿、修稿、校稿,东奔西走的汇报、借钱和承担亏本赔钱风险的过程,让我又找回了自信。之后,受农总行相关部门的邀请,在农总行又参与了多种员工教材和考卷编写工作,我宛然成了银行业务的行家里手了(哈哈)。
退休后,单位交给我编修《中国农业银行常德分行志》的任务。在行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我们用四年的时间,以耗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年限跨度长,篇幅、信息量较大的修志任务。如今,看着摆在案头的有100多万字、图文并茂、印刷装订精美的《中国农业银行常德分行志》,我仿佛又看到一幅常德农业银行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发展画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是一个党员,即使如今年岁已迈,我定要格外珍惜时间,认真打理好有生之年的每一天,一如既往地积极发挥余热,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用毕生精力奔跑在初心与使命的续梦路上。
2021年3月21日星期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5 11: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7 09: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好情怀!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5 17:48 , Processed in 0.0312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