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7|回复: 2

【党史上的临澧】地方经济大发展——农业经济 微临澧 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7 20: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史上的临澧】地方经济大发展——农业经济[url=]微临澧[/url] [color=rgba(0, 0, 0, 0.298)]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优越的社会制度促进经济的繁荣。20世纪50年代初,境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此后,临澧持续兴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地域经济赢得史无前例的大发展。

经济总量  临澧全县的工农业总产值,民国三十八年(1949)只有1714万元,人均83元。“一五”计划期末的1957年,完成4796万元;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完成5425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完成15130万元;实施“翻两番”战略后的1995年,达到40.2亿元,各个乡镇登上亿元阶梯。进入21世纪,临澧经济实现突飞猛进。2012年,全县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995年完成12.45亿元。进入新世纪,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产业化,全县经济发展出现强劲势头。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55亿元,人均25554元,产业结构比例为20.9:39.2:39.9。党的十八大以后,临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步步深入,经济建设稳步增长。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1亿元,与2012年比较,增速保持在年均增长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8.62亿元、60.89亿元和80.57亿元,结构比例为21.4:33.8:44.7。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1353元。

地方财政  国民党统治时期,没有独立的县级财政,临澧地方经济濒临崩溃,反映经济综合指标的地方财政,亦相当空虚。民国三十七年(1948),临澧仅实现财政总收入15.8万元,完成财政支出10.3万元。民国三十八年(1949),尽管县委、县政府下半年接管政权之后开辟财源,也只完成地方收入38.56万元。自20世纪50年底起,临澧努力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地方财政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末期的1952年,临澧经过艰苦奋斗,实现财政收入61.96万元,比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增长3.9倍。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的1957年,临澧财政登上百万大关,实现财政收入119.67万元。1970年,临澧财政登上千万台阶,实现财政总收入1179万元。1978年,财政总收入回落为941万元,仍比1949年增长24倍。


第一节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是临澧的基础经济。1978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22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率为73%。整个建设和探索社会主义时期,农业经济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临澧农村各业之兴,向以农业为主,农业又以稻棉油为大宗。清时,临澧为全省25个有漕粮任务的县份之一。民国时期,农业生产条件差劣,耕作落后,产量低,产品少。民国四十八年(1949),全县粮食总产15285万斤,单产260斤;棉花总产28321担,单产20斤;油菜籽总产14884担,单产30斤。完成农业总产值1714万元,人均产值78.44元,口粮300斤,粮食商品率16%。

1950年代起,随着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兴起,临澧实现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时期,全县开展爱国丰产运动,推广水稻、棉花良种,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1952年, 全县粮食总产20841万斤,皮棉10800担,分别比1949年增长36. 3%和93.3%。

“一五”期间,农业实现稳定增产。粮食生产大力推广双季稻,193年,七区楚城乡马登田互助组试种双季稻15亩,1956年,全县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17.7万亩。当年,全县粮食总产增至26550万斤,棉花总产增至23495担。

此后的十年间,境内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力推行科学技术,改进耕作制度,引进优良品种,实现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全县基本实现水稻双季化、矮秆化、良种化。省级劳模唐汇炳,摸索总结水稻栽培技术,所在的新合公社金岗大队,1962年在全省首次实现单季跨“纲要”、双季路“双纲”人民日报对此作专题报道。棉花生产,1962 年,国家劳模潘孝全种植9亩实验田,创亩产皮棉236斤的高产。1963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李二秀,带领“八秀”搞科研,8亩实验丘,单产皮棉从1958年的100斤提高到210斤,1972 年上升到237.2斤。新合公社富强大队,皮棉单产达到144斤。1965年,临澧全县种植棉花5.94万亩,单产第一一次过百斤,和慈利、石门一起率先成为全省皮棉亩产过百斤的县。1966 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8627万斤,比1949年增长近1倍;皮棉总产62367担,比1949年增长1.2倍。油料作物总产量达到45773担,其中油菜籽总产量完成37997担,比1949年增长1.5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十多年期间,中共临澧县委带领全县人民排除“左”的干扰,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农业经济仍然赢得持续发展。粮棉生产,1974 年总产粮食38998亿斤,单产801斤,第一次跨过国家《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1976年,全县实现粮、棉双跨“纲要”,粮食总产42132万斤,单产达到900斤;皮棉总产91388担, 单产达到110斤,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报中共中央备案,临澧县基本建成“大寨县”,成为全国一百个“大寨县”之一。

1970年代,临澧林业生产形成特色。全县从1973年起,兴起大办社队集体林场的热潮。当年冬,全县开山建园造林6万多亩,官亭、九里、新安、文家4个公社建成茶园3万多亩,太浮山、银珠山、童山集中连片营造杉木林28960亩。至1978年,全县办起44个公社林场,277 个大队林场,经营面积9.1万亩。油茶生产成为全省基地县。


来源:《临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篇

编辑:史小杰
一审:朱   菲
二审:涂曼妮
终审:万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7 22:1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8 00:1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5 18:01 , Processed in 0.0310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