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干部 于 2021-6-1 15:56 编辑
再访大康倍融
和大康倍融创始人周文颖(中)在一起
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再次造访常德市武陵区大康倍融康复教育中心,非常有纪念意义。
我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大康倍融是平安夜的前一天,2020年12月24日我陪同国防科大教授周旭章一起才了解到大康倍融康复教育中心不平凡的业绩,我被那群有着大爱的特教老师所感动,于是,那一天我一气呵成写下了“大康倍融——首善之地、大爱之地”的微博,发表在《正扬网》上,文章被我的老师加入“精华”,文章的点击量已达到了20328。
昨天(5月31日),我再访大康倍融,依然被感动着。
下午三时许,我和我年轻的同事们,来到武陵区永安街道庆丰社区一个僻静的小街小巷,大康倍融的创始人周文颖早早地就在路口等着我们一行五人。他热情地迎接我们,走进大康倍融教育中心的大厅,只见爱尔眼科的医师们正在为小朋友们作眼部检查,好几个身穿天蓝色衣服的工作人员认真地为小朋友们及家长们作眼保健知识讲解。
和特教老师在一起 听情况介绍
周文颖边领着我们参观边介绍大康倍融的基本情况,这里是常德市残疾人联合会“智力残疾”和“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是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之地,是关爱孤独症孩子之地,是为残疾儿童消融障碍之地,是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共融共生之地。
这些孩子被称之为“折翼的小天使”、“星星的孩子”。
我们一行,上得二、三楼,在教室里有十来个小朋友在特教老师的辅导下,正整齐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看到我们进来,天真的神态洋溢在小脸上,用小手向我们招手,向我们问好。在个性化训练的小房间里,特教老师正在耐心地一对一帮助孩子在学写字、帮助孩子在做小游戏。每层楼道里,都有模拟交通标志线,告知孩子们从小遵守交通规则。四楼就是特教老师的办公室了,特教老师们在这里学习、备课,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特教老师在辅导(此图片摄于2020年12月24日) 孩子们表演节目(因特殊原因把孩子的正面涂抹了) 孩子们表演节目(因特殊原因把孩子的正面涂抹了)
最后,周文颖特意安排了即将在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上要表演的节目,让我们一行零距离感受“星星的孩子”们的快乐。一个胖胖的小女孩是报幕员,只见她有板有眼,礼貌出场:请欣赏独唱——数鸭子。一个矮矮的小女孩应声拿着话筒,在音乐的伴奏下唱起了《数鸭子》。第二个节目,和特教老师一起,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配乐诗朗诵《学会感恩》。第三个节目是手势舞《律动串烧》,八个孩子分成两排席地而坐,在特教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了手势舞蹈。第四个节目是舞蹈《我会听话》,六个小朋友声情并茂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看到站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小女孩子,漂亮、大方,她非常协调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我的眼泪情不自禁流下来了。我看完孩子们的表演,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她(他)们就是天使,她(他)们就是星星,她(他)们就是希望。
当我们一行离开时,大家都沉默了,发自内心为大康倍融的特教老师们大爱之心所感动,真的好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多给这些孩子们和他(她)们的家庭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这些孩子们早日正常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注:“大康倍融”:大康就是大康复——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倍融就是倍融合——融入家庭、融入学校、融入社会。它的服务对象就是智力障碍、听力语言障碍、孤独症(自闭症)等特殊需要儿童,语言迟缓、发音不清、逻辑思维欠缺、运动笨拙、感统失调、情绪与行为障碍等边缘性症状儿童。)
(图片由刘熹俊同志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