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爱玉 于 2021-6-11 10:00 编辑
民法典走进百姓生活
学法用法蔚然成风 因为民法典姓“民”为民、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与民天然亲和,所以,人们对它的学习、研究方兴未艾,尊崇、运用、普及的热情热度不减。在2035年的远景中,民法典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历史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典,是一部与民众最关心、最实际、最直接的人身、财产利益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法典,因为民法典自身“入世”的品性和特有的“烟火气儿”,所以,民法典自去年5月28日表决通过以来,民众便把民法典迎到社区里巷、田间地头,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在报、网、端、微、屏及剧场中,法庭上,法律人与民众们学习、宣传运用民法典、调判解决纠纷适用民法典,蔚然成风。 民法典的颁布是党中央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理政的重要成绩,民法典通过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便以“切实实施民法典”为题进行了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一年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无疑是民法典学习、宣传、普及、运用的首要动力;喜人的景象因为有人民司法积极而坚实的作用。“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施行、在实践、在经验。人民法院秉承民法通则、合同法、民法总则等实施的历史经验和不断丰富、完善的民事司法经验,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大力发挥民法典准绳、准据的裁判功能,为民法典落地生根、培土浇水,为学用遵行民法典开锣鸣道,纠谬绳违,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贯彻实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完成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全面、系统、规范的一次清理,废止了与民法典不一致的规定,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统一。人民法院采取以案释法、动漫说法等方式创新普法宣传,以小案例阐述大道理,引导群众增强民法思维,让民法典走进百姓生活。审结包括大量适用民法典的如烈士功勋名誉权案、微信群侮辱人格案、可视门铃侵犯隐私权案、职场性骚扰案等首案在内的一审民商事案件,更加引人关注,把学研和普及民法典引向了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