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木瓜峪的甜蜜事业 | □本报记者 罗远文 通讯员 杨生平 | |
| | | |
石门县磨市镇木瓜峪村,在后盾单位县总工会的引领下,依托本地实际,蓬勃兴起甜蜜事业,在精准扶贫中闯出了一条新路。3月29日傍晚时分,一行人终于慕名到了木瓜峪。
青翠大山,连绵起伏,各种不知名的花草绽放,错落有致的民舍升起了袅袅炊烟,蜜蜂嗡嗡声耳边回响。说起村里的甜蜜事业,村支书侯延化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木瓜峪有奔头,搭帮党的政策好,搭帮总工会耐得烦,特别是小赵,干劲很足哟。”
小赵,大名赵伟军,县总工会干部,驻村队员。小伙子人长得特别帅气,脑瓜子格外活,给贫困村办事,不管有多难,转“几个弯”,请“高人”指点,不办成不放手,自然村里高兴,百姓满意。
木瓜峪484户,1509人中,61户123人还是在册贫困对象。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工作队仔细调研之后,和村支两委共同认定,要想贫困群众脱贫,还得因地制宜。木瓜峪人传统上就喜欢养蜂,这条路子应该走得通。
小赵是个急性子,定好的事,立即拿出方案,第一时间给单位领导汇报,得到他们的鼎力支持。甜蜜事业,要搞就搞好,搞出特色来,他们接连走出了几步高招:注册成立木瓜峪村蜂蜜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金30万元;组织县蜂蜜协会3名专家现场授课;手把手教蜂农圆改方(蜂农传统上使用的是圆木桶蜂箱,一年只能取一次最多两次蜜,产量比较低);成员的蜂蜜,合作社统一对外销售。目前,合作社共有43个成员户,其中贫困户14户,部分贫困户听完讲座后,正申请加入。
每个贫困户,工作队免费提供5箱蜜蜂,价值大约2800元。包括蜜蜂、蜂箱、摇蜜机、防护服装等。以前群众自己养蜂,疏于管理,有的一桶每年可产30斤左右蜂蜜(现在土蜂蜜每市斤约80元至100元),有的是个空的,有的甚至蜜蜂都饿死了。木瓜峪人养的都是本地蜂种(中华小蜜蜂),就放在自己家里或者附近(蜜蜂活动范围大约3公里),一年四季采食山上自然花蜜。8组贫困村民王倬军,虽然背有点驼,但肯搞事,以前养过蜜蜂,这次听课格外认真,除了工作队提供的5箱,自己又改造了七八箱,估计今年至少有3万元的收入,甜甜蜜蜜甩掉贫困帽子。11组贫困单身汉吴代震,以前日子就那么糊里糊涂过,现在把5箱蜜蜂当宝贝,恨不得钻进去看个究竟。
养得多,蜜源不够怎么办?合作社约法三章,凡养蜂户,田里冬季必须种油菜,家家户户还要种植20株左右的油茶树,以满足蜜蜂采蜜需求。
还有一些贫困户,腿脚不方便,蜂箱搬不动,工作组就给他们每户提供两头猪崽(当时仔猪价格每头600元),现在有的长到了一百多斤。加上干部结对帮扶,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改善,木瓜峪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