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87|回复: 11

刘备,托出的孤家寡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5 1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d7eae79ga5a69e53e7a5&690.jpg

刘备,托出的孤家寡代

——再走川渝(五)


      此行三峡,又上了白帝城,并对“刘备托孤”生发一些牵强的联想。
      从白帝城的“白”在常德等地与“空、无、没有”等词同义来看,公孙述就不应该将此山此城冠上“白”字,而且还冠在“帝”前。而有千古第一军师诸葛亮辅佐的刘备,也就更不应该在此托孤,他和诸葛亮怎么就没有预见到1700多年后的长江水,竟将白帝山永远与陆地隔断,让白帝山成了一个孤零零的小岛。要不是当地财政所需而招徕接踵的游人,恐怕刘备永远也只能和公孙述两人纠缠着起名改名的陈年老帐了。
      我们是三峡游的第三天清早到到白帝城的。、
      船过奉节,遥望瞿塘峡口,又见到了长江北岸那高耸的山头上,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幢幢飞檐楼阁,这显然就是白帝城,中外游客游览长江三峡风光的必游之地。只要读过几句书的人,凡经过这里,就会自然会吟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d7eae79ga5a698958d93&690.jpg


      游人不能象过去那样直接登山了。由于三峡水位抬高,白帝城已成小岛,仅几分钟即可达顶,游人没了登高感觉,政府短了旅游财路。因此,当地调整和新建了迂回折转的游道。让我们先坐了一段路的中巴,然后剪票进园,穿过一条200多米长的典雅廊桥,就到了白帝山脚下。沿着山脚新的栈道行至山前原登山路,雄壮险峻的夔门便跃入眼帘。再拾级而上,攀登旧石阶到达白帝庙,乘兴一口气依次游览了明良殿、武侯祠、碑林等景点和各种文史展览。刘备,托出的孤家寡代

     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那时,公孙述割据四川,想当皇帝,见瞿塘峡口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城中白鹤井常冒一股白雾,形状如龙而直冲云天,公孙述便附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做皇帝的预兆。公元25年公孙述自称白帝,取城“白帝城”,改山名“白帝山”。公元36年,公孙述被刘秀所灭。在公孙述称帝期间,白帝城一带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三国时,刘备兵败退至白帝城,无颜会见群臣,便在白帝城修建了永安宫安居,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刘备把政权和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史称“刘备托孤”。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
      刘备虽然算一代英雄,但比之项羽、刘邦,却逊色多矣。煮酒论英雄时的机警,三英战吕布时的奋勇,三顾茅庐时的求贤若渴,携民渡江时的爱民如子,似乎只是初起草莽时才有那种英雄本色。待到基业初成,黄袍加身,就难免心浮气躁,忠言逆耳,刚愎自用,大敌当前,结记的只是个人恩怨,置诸葛亮和文武百官的劝谏于不顾,弃“匡扶汉室,拯救黎庶”的夙愿如敝履,终于酿成火烧连营八百里,败走白帝城,托孤永安宫的惨剧,蜀汉国势从此而大衰,这样的结局,不亦悲乎?

      至明朝,公孙述的塑像被搬开,换了刘备和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但“白帝庙”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现白帝庙中托孤堂有刘备托孤的彩色群像,艺术地再现了当时刘备托孤之情景。武侯祠内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像。祠前的观星亭,传说是诸葛亮夜观星象的地方。
      明良殿和武侯祠左右两侧有各代名碑,还有文物陈列室、诗史堂,有隋唐以来的书画碑刻和古今名家书画,碑林里有隋代碑刻。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就有“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刘禹锡就是在朗州任司马十年后的到夔州任职的。
      在介绍刘备生平的时候,导游说刘备墓可能在奉节,我不免几分诧异。前几天在成都参观武侯祠时,明明刘备墓即惠陵就在祠西汉昭烈庙内嘛!《三国志》也说惠陵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从唐代以来的碑文和诗词以及相关资料记录推断,刘备墓也应该在那里。
      从刚才查找的资料来看,奉节说还是事出有因的:1961年9月14日,郭沫若先生路过奉节,在那住了两天。他认为,刘备死时四川天气炎热,尸体无法做到月余不腐,因此怀疑成都惠陵不是刘备真墓,刘备可能葬在奉节。刘备墓奉节说就此出笼。
      我想,任何朝代,皇帝的陵寝是马虎不得的,刘备在奉节病逝后,遗体应该是转运到了成都。实际当时已经具备棺材密封等技术,可以做到尸体不腐。
      还意外搜到一则笑话,有点意思,贴在下面,作为我对刘备尸归何处的看法:

      4d7eae79ga5a6b119f7a0&690.jpg


附:曹刘聊天新编

曹:备啊,你还好吗?快一千八百年没有联系了。
刘:是啊,托你的福,我可能马上也要“备发现”了!
曹:说起这事,我就按捺不住!这些人天天拿着锤子铲子,东瞧瞧,西敲敲,搅得我没有安宁之日。
刘:哦?岂止是你,我也难逃啊。军师告诉我,这是在假借考古之名“发掘旅游价值”。
曹:管他呢!我们还是好好地作古。人世间的纠葛纠缠,任凭其折腾吧。


      (2011年6月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5 18: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刘备病死于永安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5 19: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文史学问是很高的。可是,有些话也常引人不悦,在奉节住两天就说刘备墓在奉节,成都人不悦;坚持九宫说,夹山人不悦;一本<十批书>,毛主席看了不悦,说"十批不是好文章"。

贤臣受托孤,错辅不肖孺。
纵有隆中策,难逃亡蜀途。
依《平水韵·虞韵》而作
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5 19: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刘聊天新编,编得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5 19: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刘聊天,得要让人有些反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5 20: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地方,我去过!看着,心里很不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09: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刘聊天新编,令现代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15: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15:3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托孤,托了一个拜家子,一根扶不起来的猪大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15:4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反过来说,就是刘禅争气,诸葛亮精心辅佐,蜀也得亡。毕竟,势比人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7:48 , Processed in 0.03958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