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1-6-27 17:52 编辑
老家三岔河镇(2) 织袜女工
张家婆婆,名叫周杏芝, 曾是武汉织袜厂的女工
我说三岔河历史悠久,是安乡的古镇,和我认识的一个我称呼“张家婆婆”的人有关。队里的老人都知道她是解放初期从三岔河搬到六合垸的,和我们家住一个生产队(人民公社时的称呼),或者说是一个村民小组,是邻居。我是从人民公社过来的人,习惯说我住的地方叫生产队,我住在六队。六队是正宗的“六合垸”,只有靠港边一线是良田,再往东就是湖田,大湖叫三兰湖。实现电排后就不怕渍涝了,湖泊变成良田了。因为低洼,住的人很少,这也就是解放初期以及以后一段时间陆续有人搬到这里居住的原因。 我的老一辈的乡亲口里有两个“张家婆婆”,对应的男主人是同一个男人叫张义主。第一个张家婆婆名叫李怀英,应该说是张义主的原配。她和张义主都是澧县官垸人,去过他们老家的乡亲告诉我就在安乡大湖口的“对河”。李怀英的丈夫姓刘,是地主,但有残疾;张义主是帅小伙,但家里穷,在姓刘的家里做长工。日久生情,李怀英爱上了张义主,而且在生下一个儿子以后双双私奔到六合垸,张义主还成了我父亲当组长的互助组的成员。但没过多久平安日子,先是李怀英的妹妹找到姐姐,我记得小时候都看到她的妹妹在一棵大树下伤心伤意痛哭的情景;不久,传出新搬来的齐杂货的老婆周杏芝“勾引”上了张义主。免不了打打闹闹不断,最终结果是周杏芝变成了新的张家婆婆。老张家婆婆人缘很好,被接回澧县前,队里的邻居差不多户户都请她吃饭。张义主也恋恋不舍送前妻,有的人看见他哭了!有的人解释张义主不仅是喜新厌旧,贪图女色,不否认周杏芝确实长得比前妻漂亮,但有可能是因为李怀英老家有儿子,后来有人见到这个儿子,说和张义主几乎就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没几年,在六十年代,过苦日子的时候,李怀英又只身来六合垸,大家说是旧情不忘,他和一个姓邓的老头结合了,和张义主是邻居。但没过几年,还是散伙回澧县了。六合垸村民和李怀英仍有联系,队里去澧县买牛、买母猪的都落李怀英家里,见到了她的家人。张义主虽然有这段婚姻闹剧,但并没影响他在村民中的形象,村民豁达大度,从不议论这事。张义主一直在生产队当保管员,在群众中威信很高。我当兵前,已经是高中生了,他很喜欢和我谈国家的时事政治。他谈到自己的经历,说曾在新洲的一个祠堂里听过贺龙的演讲。群众担心贺龙的安全,贺龙说“我就是一条祸龙,祸害千年,死不了的!” 回到本文主题,说另一个“张家婆婆”周杏芝。她是湖北天门人,有丈夫,人称“齐杂货”,挑货郎担穿街走巷,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没有少追赶他。周杏芝和齐杂货是老表开亲,但是和张义主好上以后,顾不了这些,两个人还是离婚了。齐杂货一个人回老家湖北天门了。新的张家婆婆没有生育,但夫妇仍然算得恩爱,厮守了一辈子。1971年3月,我复员回老家,父母告诉我“张家大嗲生病了”,我提着礼物去看老人。按照乡俗,“烧茶”(即点心)给我吃。张家婆婆端着一个小碗盛着的茶食给我,睡在病床上的老人看见了,发很大的火,骂张家婆婆太吝啬,“不看这是我的什么人,比我的儿子还亲!”我回家把这个场景告诉我的父母,父亲说老人活不久了,最近对老太太不满意,老太太相中的上门女婿,张义主不看好,说今后没好日子过!不久,张家大嗲去世了。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也冲击到张家婆婆,说她是资产阶级小姐,一辈子没下田干活。还有人说她有金银首饰,逼着她交出来。听说没收了她一对金耳环。传说有人知道她是湖北天门人,去湖北外调,知道一些情况。更多的人说是因为张家婆婆吹嘘自己说漏嘴了,她说过年轻时在武汉看过“梅兰芳的戏”。大队的造反派也有知道梅兰芳是戏剧大家,能看到他演戏的人肯定不是一般的人。于是,周杏芝老人成为破四旧的重点对象。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张家婆婆年纪大了,经常生病。他的家境一般,我的父母有时候也接济他一点。有一次,我回家遇到老人,我好奇地问她:“您说看过梅兰芳的戏是真的吗?”老人毫不遮掩,说她是湖北天门人,年轻时被招工到武汉织袜厂当女工,有机会和工友们在武汉大剧院看戏。怎么会流落到安乡的呢?老人告诉我是武汉沦陷,织袜厂南迁到安乡的三岔河,她跟着厂子来的。齐杂货是她的表哥,可能是后来追来的。这有我猜测的成分。老人只告诉我张义主去世后她回了一次天门,见到久别的亲人,特别是见到了表哥齐杂货。老人还拿出照片给我看,齐杂货还健在,他因祸得福,因为有文化,回老家被安排教书,并且成了公办老师。齐杂货结婚成家,有子女。不过已经去世,亲戚朋友还想撮合他们共同度过暮年。张家婆婆说不可能了,因为安乡有她的家,有几十年朝夕相处的乡亲。
武汉沦陷,具体时间是1938年10月25日,那么武汉织袜厂南迁三岔河镇应该在这个时间以前。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占安庆,武汉会战开始,战争持续到10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0月1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决定放弃武汉,实行战略转移。10月24日,汉口市长吴国桢宣称:“我们的最高战略是以空间换取时间”“我们于人口的疏散,产业的转移,已经走得相当彻底,而且我们还掩护了后方建设”。由此,不难了解武汉织袜厂迁移三岔河的情况。三岔河位于藕池河的东支,航运从武汉长江可以直达三岔河。我和张家婆婆相约时间充裕时我再详细的了解她的身世,她也非常乐意。但是岁月无情,不久,她去世了。有传说,张家婆婆和齐杂货一起搬到六合垸,与一个叫汤明山的人有关。这个人是安化天宝的,在三岔河警务所当差。警务所就在织袜厂旁边,汤明山和齐杂货一家熟悉,于是结伴到了六合垸。汤明山和一个新寡的女人结合了,那女人的男人也姓汤,1960年“跑湖北潮”,举家跑湖北了。世界真小,八十年代末,他回安乡“看看”,竟然在老家虎渡河渡口遇见了我,亲热地和我打招呼。他说见了我的父亲,在我父亲家里吃午饭;当然也见了张家婆婆。交谈中他很熟悉我的情况,原来是我读完小时的金文艺老师告诉他的,金文艺是他的妹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