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85|回复: 2

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5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7 07: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先后完成了澧淞大垸工程,澧阳大垸、大坪排渠、羊湖口大型电排站、艳州水利水电枢纽、等七大工程。全县蓄、引水总量达到6.2亿立方米,耕地亩平均有水625立方米,旱涝保收面积达到47.53万亩。
一、澧淞大垸工程
澧淞大垸位于澧县东部,西界涔水河,南与隔堤、九垸相连,东临淞滋西支,北接丘陵。防洪大堤自涔水左岸的周公渡起,沿梅家港、左家口、中渡口、小渡口闸(以上为二线大堤,长17.468公里)、狮子口、观音港、隔堤、田家口、再沿淞滋西支自北经北河口、青龙窖、挖断岗、马公湖至梅家垱,共长83.772公里,其中一线堤沿澧水长19.65公里(不包括隔堤),淞滋河长36.3公里,隔堤10.35公里(淞澧隔堤8.05公里,杨家垱隔堤2.3公里),二线堤沿涔水长17.468公里。大垸总面积14.76万亩,其中耕地73800亩,人口96200人,为澧县两大重点堤垸之一。1977—2002年,共完成大堤土方2203.55万立方米。该垸在2003年完成隔堤工程后,已成为重点堤垸,内有涔水河和观音港河作为蓄渍之用,并有观音港(4×900千瓦)、龙窖(8×175+110+155千瓦)梅家港(3×155千瓦)、董家堰(3×155千瓦)等电排机埠共6195千瓦用于排渍。大堤建有34处建筑物,其中交通闸1座,排水闸21座,宽2米以上排水闸3座,用于冬枯季节排水。
二、澧阳大垸工程
澧阳大垸位于澧水左岸,西接临澧县的新合垸沿古大堤、张公庙、荣家河、兰江闸、澧澹、羊湖口,下接津市护市垸至小渡口闸,澧水堤防共长30.9公里(不包括津市护市堤长4.55公里),大堤面宽6.5—10米,堤顶高程46.71—52.6米,超2003年洪水位1—1.7米。沿涔、澹水二线堤长有44.96公里,堤面宽2.6—6米,堤顶高程42.4—44.6米。大垸总面积36.57万亩,耕地16.25万亩,人口24.23万人,为澧县两大重点垸之一。1977—2002年,共完成大堤土方2370.35万立方米。该垸自1973年冬堵塞多安桥和小渡口建闸,即形成整体。内有澹水河及北民湖可供蓄渍之用,并有王家堤(3×155千瓦)、群星(1×115千瓦)、黄沙湾(3×180+7×175千瓦)、羊湖口(4×1600千瓦)等5处电排机埠9970千瓦向澧水排水,有福田寺(11×115千瓦)、十回港(2×155千瓦)、老关庙(1×130=4×30千瓦)大西门(1×155千瓦)、东洲(3×155千瓦)、六方台(8×155千瓦)等6处电排机埠3805千瓦向澹水河排渍。沿大堤尚有排水闸22座,其中宽2米以上的有11座,用于向澧水及北民湖抢排渍水。
三、大坪排渠工程
大坪排渠主要负担澧阳平原八支以西的南三撇、荣涔排南端全部和北端部分面积,六干排及乔涔排等区域排水。总受益面积为130.62平方公里。大坪排渠工程分二期施工。一期工程包括开挖大坪排渠,泗河排渠,长8717米。1993年9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澧阳平原大坪排渠建设指挥部,10月中旬破土动工。土方于12月中、下旬相继完成。建筑物在1994年4月竣工。一期工程完成土方142.3万立方米,劳动工日186.26万个,建筑物47处。二期工程于1994年10月动工,土方和建筑物同时施工。1995年3月土方和建筑物相继完成。开渠长4400米,建筑物33处,完成土方58.16万立方米,工日47.35万个。
四、羊湖口大型电排站
澧阳平原羊湖口电排站位于澧县澧澹乡,是澧阳平原排涝排渍重点水利工程,工程装机容量4×1600千瓦,设计流量为82秒立米。主要担负澧阳平原澧县所属11个乡镇及津市老城区、澹农场和临澧部分地区299平方公里抗洪排涝任务,排涝受益耕地23.8万亩,排洪保护耕地29.9万亩。1992年9月,中共澧县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羊湖口电排站工程是解决澧阳平原渍涝、保障城关地区安全的根本大计,要倾尽全力,全县总体战,保证按期建成受益。该工程于1992年1月破土动工,1995年投入运行。共完成土石方131万立米,浆砌石1.6万立米,浇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38万立米,拆迁房屋1.95万平方米,征地422亩,投入劳动工日209万个,总造价3200万元。羊湖口电排站建成后效益明显。2003年7月8日—11日,澧阳平原平均降雨367.6毫米,羊湖口电排站先后3次开机178小时,抢排水方5600万立米,最大限度降低了澧阳平原洪涝灾害损失。
五、艳洲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艳洲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澧水下游张公庙镇艳洲村,距县城5公里。工程于1976年10月动工,1980年12月停工缓建,1991年11月复工续建,1998年6月竣工,工程投资2.8亿元。
艳洲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历经艰难曲折,全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倾注几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心血和汗水。1976年10月,开展工程建设大会战,经过一个冬春的昼夜奋战,完成土石方300多万立方米。由于表露的土质现象引起争议,为确保工程建筑安全,避开断层地带,决定厂房移址新建。1977年7月,移址后的电站厂房基坑(现厂房所在地)放样,下河围堰、开挖基础,进行厂房、船闸工程建设。1980年2月,首台机组安装。是年底,工程奉命停工缓建。是时,发电厂主体工程已完成,首台机组安装完毕,船闸土建完成50%,进、尾水渠已基本开通。累计完成土石方481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4000立方米,投工937万个。该工程停建后,县委、县政府一直没有放弃,经多年努力争取,1991年5月,省计委同意艳洲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复工续建。同年10月,省计委、建委联合签发开工令。11月初,以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一处为主体的施工队伍开进工地。12月4日,指挥部在拦河大坝土坝段隆重举行续建开工奠基仪式,续建工程正式开工。1992年9月,澧县第七次党代会把艳洲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列入全县十大工程之一。历时8年,先后完成拦河大坝、船闸、交通桥、升压站、输电线路等配套工程建设及9台机组安装任务。1994年6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8年6月,10台机组全部投产并网发电,船闸、交通桥正常运行。至2002年,累计发电8.8亿千瓦时,创生产经营总额3.2亿元;由于关闸蓄水,坝上水位升,自流引水进入澧阳平原,可灌溉农田10多万亩;坝桥合一的澧水艳电大桥贯通南北,方便两岸居民生产生活。河大坝建设后,淹没上游30多个险滩暗礁,形成21公里黄金水道,水运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7 09: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值得宣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9 0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值得学习。整理资料不易,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2 18:47 , Processed in 0.0317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