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99|回复: 6

桃源枫树维吾尔族人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3 08: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常德市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现居住着8000多维吾尔族人,2000多回族人,这里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群众共同庆祝他们的节日。坐落在维回新村的清真寺别具一格,圆弧的寺顶,上塑一轮弯月,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清真寺旁,有一座很大的古墓,埋葬着湖南维吾尔族人的始祖哈勒.八士将军。他们已在这里生活630余年,与当地各族群众和谐与共,生息繁衍。
这里是除新疆外最大的维吾尔族聚集地,被誉为维吾尔族第二故乡。他们本是西域天山脚下马背上的民族,昔日西域大漠上的主宰,却为什么远离故土来到万里之遥的洞庭湖沅水之滨落地生根,认异乡为故乡,繁衍生息达28代之久,把根须深深扎在了这不是故乡的土地上?这说起来还有一段史诗般的悲壮传奇故事——
在公元12世纪,西域高昌国当时还属于西辽政权统治,政治上丧失自主权,经济上负担沉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广大群众怨声载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时的高昌国王决定脱离西辽统治,便和都督哈勒将军商议,在一个黑夜杀死了西辽派在高昌的监国,然后归顺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公元1227年,哈勒将军就成为了成吉思汗统领下的一支伊斯兰军队的首领,帮助元朝讨伐西域、西夏等国,在无数次的战斗中立下了辉煌战功,被元朝封为折冲将军,其后代因此而获得了元朝世袭官职……
在世袭两个世纪元朝官位后,元灭明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朝代的更替让哈勒的后代又面临着新的命运。不过,明朝建立者朱元璋为了建国大计,巩固其统治地位,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起用了元朝部分官员,对他们采取分化拉拢政策。哈勒氏的后代哈勒.八十将军也被明朝统治者封为燕京(今北京)总兵,佐明太祖征讨四方,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大将,为其开疆扩土,同样屡立奇功,让朱元璋对这支伊斯兰军队刮目相看。明朝洪武四年(1372年),朱元璋为嘉奖哈勒.八十将军,赐哈勒.八十改姓“”,更名八十为八士,赐姓改名为翦八士,同时还将自己的义女吐叶公主(明朝将领邓愈之女)赐给了哈勒.八十为妻,哈勒.八十就这样成为了朱元璋的义女婿。
但是,皇帝的心机深沉,朱元璋虽然对哈勒.八十褒奖有加,还是担心他有反心,重新投靠北元蒙古人残余势力,于是想到了将其调往南方的办法,彻底割断哈勒.八十与蒙古人的历史关系。明洪武五年(1373年),朱元璋封哈勒.八十为荆襄都督府都督,晋封镇南定国将军,加太子太保衔,调其镇守湖、广、云、贵一带,征剿叛乱蛮民。
于是,哈勒.八十率领这支伊斯兰军队,从京城一路南下,率众南征,进入湖楚之地征剿叛乱。当大部队来到常德桃源时,发现这里风光秀丽,风景迷人,地势平坦,又是扼西南几省的水陆咽喉要道。这里进可攻,退可守,更适合屯兵驻扎。哈勒.八十不觉强烈爱上了这一方水土,于是,屯兵桃源株木山麻家岗(现枫树翦家岗),设立大本营,称为“哈旗营”,在这里安下家来。并开始在这里训练兵卒,整训部队,作平蛮进攻前的准备。这就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回族定居湖南桃源的开始。
哈勒.八十为了在湖楚之地立住脚,决定启用朱元璋赐封的姓氏,并把驻地麻家岗改名为翦家岗,他的后人也一律改为“翦”姓,这个姓氏听起来像中原人的姓氏了。
翦八士完成部队整训后,开始对各地方势力以及陈友谅残余进行征剿。这支军队作战勇猛,机智过人,且灵活机动,对愿意加入他们部队的各族人员一概录用,军队不断在战争中得到壮大发展。他们有信仰,有谋略,经过10多年的大小战争,相继收复占领多方领地。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7年)翦八士在一次战斗中不幸战死。皇帝朱元璋闻迅后恸哭不已,下诏敕葬于常德东门外黄龙岗,(后迁桃源枫树翦家岗)并让其子翦拜著继其父职,继续对地方势力进行征剿。
翦拜著不失其父遗风,带兵征战沙场,先后出兵收复湖、广、云、贵等地方,平定地方叛乱,立下不世奇功,被朝廷晋封为“靖边将军”加太子太傅衔,诰授光禄大夫。不幸的是,一年后翦拜著在平定云南得胜班师回归路上,不幸跌入敌军陷井之中身亡。朱元璋有感于翦八士父子忠勇可佳和不幸早逝,敕拜著与其父翦八士同葬于常德东门外黄龙岗,并御笔钦赐“威震南方”碑文。同时,朝廷以翦八士父子平蛮有功,又念其同死边疆,让其后代子孙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率“翦旗营”营兵,屯田常德桃源,保卫边疆。
但是,翦拜著长子翦常蒲不愿为官,思乡心切,辞职北归新疆,其翦八士的副将和旧部很多也随翦常蒲回归。翦拜著次子翦常黎本也想随哥哥一同回归西域,但是,翦常黎的奶奶(翦八士的第二夫人,即朱元璋的义女吐叶公主)这时已意识到了危险,她深知朝廷中政治险恶,如果哈勒氏家族全部北归,就会引起朝廷的猜疑,就有诸灭九族的危险,便力劝孙儿翦常黎和部分人员留下。翦常黎在桃源枫树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无限的依恋之情,觉得这里并不比西域差,听从了了奶奶劝阻。于是,朝廷晋封翦常黎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诰授中宪大夫,又给田三十顷,副将八名(即马德成、王七十、薛守仁、李五十六、黄有德、郭季大、李公茂、刘尚义等),外加给养军田七百二十亩。同时,朝廷有感于哈勒氏的忠勇和功绩,特降诏在湖南桃源枫树翦旗营敕建了“忠勇坊、荐德楼、镇南堂、讲经殿”以示纪念。从此以后,这西域天山高昌国的哈勒氏后代,在桃源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永远居住了下来,变异乡为故乡,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其八名异姓副将也分别在湖南省境内的常德、桃源、汉寿等多地落籍定居了下来。
翦常黎知道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今后将会永远定居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那么,他们的一切就要入乡随俗,就要和当地人们打成一片,他们的后代也将会和这里的人们同享一片蓝天,他不得不考虑很多的现实问题。说起来,他们这支伊斯兰军队将领、兵士、族人并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和环境,饮食上也存在极大差异,他们不吃猪肉,只吃牛肉,以面食为主,更喜吃牛肉面。但当地以大米为主食,不易找到面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和族人充分发挥了本民族的适者生存的本领,学着把南方的大米像北方的麦子一样磨成粉当面条的替代品选用上等牛肉,漂清血水,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在钵内放入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制作出极具特色牛肉粉供族人食用。据说,湖南名小吃常德牛肉米粉就是出自桃源枫树维吾尔族。
这以后,由于朝代更替,翦姓后代失去了世袭官职,但他们已与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无法分割。为了谋生,他们向当地人们学习各种耕种技术。当地属平原地带,以种植水稻为主,于是,他们向当地群众学习耕田、插秧、培管、收割等,慢慢掌握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同时,他们的后代也慢慢学会了汉语,和当地人们一样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就是哈勒氏族的后代,翦伯赞的父亲翦奎午,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  曾出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第一任校长,桃李满天下。解放后,郭沫若曾为其墓碑亲题数学专家翦奎午之墓,沫若敬挽的碑铭。他们都是学习汉文化最好的典范)。学习经商、学习各类手艺等谋生手段。慢慢地,由于接受各种思潮、学说,先进文化,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渐渐开始与其他民族通婚,与当地人融为一体、打成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他们的长相大部分已发生变化,民族特色早已被百年南方岁月淡化,并失去了母语,但宗教信仰和民族禁忌依然保留着,仍然信奉伊斯兰教,沿袭本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成立了桃源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桃源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2个民族乡。现在,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在湖南的维吾尔族、回族的大本营——枫树乡维回新村建起了枫树民族团结示范园,并以民族特色着力打造了“枫林花海旅游节”,让各族人民来此观光旅游,促进各民族团结深度融合。如今,这里新一代维吾尔族、回族同胞在努力寻找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开办了少儿维语培训班,寻回本民族的各种习俗,大力传承本民族文化,他们并和新疆故土取得了联系,两地的维、回人民友谊在不断增强。同时,这里的维、回群众已在桃源落地生根,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为建设伟大祖国图强奋进,上演着一曲民族大团结的赞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3 09: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勒.八十为了在湖楚之地立住脚,决定启用朱元璋赐封的姓氏,并把驻地麻家岗改名为翦家岗,他的后人也一律改为“翦”姓,这个姓氏听起来像中原人的姓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3 09: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3 10: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枫树维吾尔族人的来历,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3 1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劳模李光庆也是维吾尔族?还有李氏维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3 16:5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17: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中提到,“对于愿意加入他们部队的各族人员一概录用”、“朝廷配给副将八名”,副将就不见得都是来自西域,至于李光庆是不是李副将的后人没作考证,不敢胡说。文章已在《常德故事》、《桃源故事》二书中已公开发表,市、县政协都进行了审核。作者是采访了翦氏后人而作。希望楼上的看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 17:48 , Processed in 0.0343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