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1|回复: 4

南湾湖军垦忆(之四十六) 开国上将之子肖星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4 1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听涛 于 2021-8-24 11:04 编辑

101822adispunsqkp5idds.jpg
               
       走出农场六年后的1976年五月,我带班上学生到韶山参观的返回途中,在长沙-津市的客轮上,邂逅学三连故人高林生,上海人,北京政法学院毕业,他是在1970年分配时留在了部队他告诉我:农场建设得相当好了,邀请我去看看。讲到原来一起锻炼的学员的去向时,有“肖星华在长沙三中教体育”等语。这位肖星华,就是开国第一上将肖克之子。


    上将萧克.jpg


       据传1955年队军授衔有两大憾事:其一是粟裕没有评上元帅,其二是肖克没有评上大将。出生于1907年的肖克将军是亲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儒将,他为人非常低调,2008年10月24日逝世,真正做到了长命百岁。肖星华这样评价父亲:“一辈子不爱名、不爱利,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他每天晚上很晚睡觉,常常读书到深夜,几十年如一日,父亲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革命老传统更是一刻都不会偏离。父亲的一生,是多彩的一生。他不仅在文德武功上都有成就,更能够智慧地看待世事,遇到风雨能保持共产党人清正的风骨,因此,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不堪回首的往事。父亲用他的非凡人格,教育和感染着我们,为我们后辈树立了榜样。”


       1968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肖星华,未受父亲的荫庇,自己选择分配到湖南,并与全国各地的高校分到湖南的数千名大学生一道来到了南湾湖军垦农场。不过,他开始并不在学三连,因为部队的体育活动最主要就是篮球比赛,经常有部队内或与地方上的球赛,大约在六八年十月份,团里将团内学生连队的篮坛高手集中组建了一支大学生男篮球队,为了便于管理和训练,将篮球队安放在距团部最近的男生连队,即我们学三连。


       南湾湖。肖2.jpg
            八十年代他们的全家福


       这样,作为主力队员,肖星华也就来到了我们学三连,连部将球队所有成员分散到各个排,他和张绵荫两人被安排到了我所在的四排。因为他的年龄比我们这些人都大四到七岁,加上他完全没有高干子弟的骄气,所以,除老班长黄有根外,我们大家都叫他“老肖”,没有人直呼其名。


       肖星华有一个出生在1935年的哥哥,但在送往湖南老家的路途中遭遇日军投放的鼠疫而夭折。


       肖星华同样出生在战争年代,父母都立身军旅,无法顾及孩子,只好将他寄养在边区的农家,没有条件上学,只能在新中国成立,他们举家进城后,才开始上学读书,发蒙就迟了好几年,一九六八年进入农场时的肖星华已经29岁岁了,一米八左右的个头,黝黑的皮肤,不胖,给人以体格结实的印象,鼻子肉肉的,声音醇厚带磁性,不修边幅,刮胡子不怎么经常,秋冬季他总是穿着那套已经泛白的旧蓝绒衣绒裤(那时比较通用的运动服)出现在球场上,他运球投球动作有些夸张,有时会做个滑稽的表情,常常引起观众的笑声。47军与省军区不少领导曾是他父亲的部下,当他们来湖区视察时,一般都会顺便来连里看看他,问问一些情况。


       篮球队很少集中团部去训练,他们参加连队的一切活动,无论劳动与还是学习讨论,都在各自的班上。球队的训练基本上就是晚餐后在连队几栋茅草营房中间的篮球场进行,多数时间打边蓝,有时也分成两队打全场。

       肖星华为人随和,他既没有趾高气昂,也没有玩世不恭,他说过,小时候寄养在老乡家里,是边区的老百姓把他养大的。一同在蔬菜班种菜时,他曾告诉我,分到湖南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说不仅父亲出生在湖南嘉禾,他母亲也是湖南慈利人。至于关于他父亲的一些敏感问题,没有人问,他也绝不提及。不过历史上他父亲萧克与贺龙两人的关系太密切了,不仅分别是二方面军二.六军团的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副师长,与贺龙是长期工作上的搭档,而且他与夫人的结合也是贺龙的介绍人,还有贺龙的前妻是肖星华的姨妈。此时贺龙因所谓“二月兵变”被关押,萧克则被“挂着”,就是没有作出明确的结论。


       来农场后,五十年过去,可有一件事难以忘怀:六九年秋,他见到别的排一华侨学生收到了家里寄来到一部七波段晶体管收音机,他见到后爱不释手,多次与那个华侨同学谈判,欲用他戴的瑞士表换取收音机,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软磨硬泡,几天后终于将收音机换回来了,记得那天他竟然像小孩子那样高兴,很快回到排里,在铁架房外就高声叫嚷着,“ 我有高级收音机啦!都来欣赏啊!” 进到宿舍,一只手高举收音机:“ 欢迎大家欣赏啊!”。此后我们排每晚收听《新闻联播》,就听这部收音机的了,因为这部收音机声音大,调谐准确,没有杂音,比何大强等同学的收音机效果好。


       1614571923(1) 拷贝.jpg
         退休后的肖星华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肖星华在来农场之前已经结婚。1969年春,他那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的妻子来南湾湖探亲,记忆中好像是用我们这座铁架房东头的储藏室作为他们的 “ 宾馆 ”,他把妻子一接到连队,马上领着妻子穿过储藏室与大宿舍之间隔墙的窄门,沿我们排宿舍内铺位一边发糖一边高声介绍 “ 这是我老婆。” 那时候作新叫 “ 爱人 ”,他却大大咧咧的称 “老婆 ” 。其妻身材高挑,满面笑容,皮肤白皙,大方的向同学们点头示意,那时候气温还较低,她带着一顶草绿色的军人冬帽,虽着一身戎装,亦难掩其娇美。


       肖星华接妻子那天,肖星华去师部接来探亲的军人妻子,身着旧棉袄,腰上却系着粗粗的稻草绳子,妻子着军装,不习惯湖区子堤上泥泞的道路,一步一歪,走得提心吊胆,肖老兄在一旁也是小心翼翼,欲扶欲搀,一男一女,一民一兵,一扭一摆,那颇具特色的历史性?景,很有几分戏剧效果。不远处,巧遇连里通讯员路过,见了亲热地打招呼,又都忍不住哈哈哈大笑,后来成了连队垦友们回忆南湾湖生活最经典最温馨的谈资。


       那时老肖也在疏菜班,因为蔬菜班在连队吃午餐后有短暂休息,他让妻子抽空给疏菜班的同学理发,半个月时间的探亲期间,她利用中午或晚餐后,给四排绝大部分人都理过发。对于大家都感谢,她妻子说,在部队里她们也经常在周末开展学雷锋活动,义务上街理发。


       1969年十月,副统帅颁发了“一号命令”,部队战备非常紧张,北京将一部分人员疏散到外地,老肖的父母也在疏散名单之列,由于他父母当时又处于那样一种情况,作为独子,他不得不请假二十多天帮父母去搬迁疏散。


          4a92460c68eef77df87c15e48793627.jpg

        我们在1970年3月底再分配都离开军垦农场时,分配方案的第一榜他分到长沙。直到1978年我在收音机里无意之中听到一则他作为领队带篮球队出访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估计他调到国家体委工作了。现从网上得知,他父亲的问题解决之后,他确实调到国家体委工作了一段,后来调到武警技术学院执教一直升为副政委,1996年晋升少将。退休后经常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在建国七十周年的阅兵式的队伍中,在一辆彩车上,我看到了他,他坐在发父亲的画像边上。为此,我在常德正扬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我看到你啦,老肖!》,复载于下:


       老肖.jpg

       老肖,国庆阅兵,我相信你一定在那辆彩车上。于是我今天重看阅兵节目,终于发你果然在其中,而且还在靠这边的位置。不知道你父亲肖克的照片怎么不用身着上将军服的标准相而用他九十多岁时便装脱帽照片?
       四十九年前,我们同在南湾湖军垦农场学生三连四排,在同一栋铁架屋下住了一年之久,并且还同在蔬菜班有几个月时间,你当初的模样几乎在我脑海中形成永恒!1970年3月初国家将我们这批大学生进行安排,大家被分配到各地去上班了,就不曾再有机会见面。今天在电视屏幕上端祥你,看到你也老啦!那时候你告诉我们,由于战争客观环境而发蒙迟了,比我大六,七岁吧,到了老的时候了!多保重,祝你象你父亲一样活一百多岁!


       南湾湖。肖0.png

附:肖星华自述:
       我其实并不是独子,上头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早亡,我哥哥生于长征中。抗战爆发后,由于行军打仗,孩子带着不方便,我哥哥就被送回我母亲老家。后来日本鬼子打到长沙,投放了鼠疫,死了很多人,我哥哥也没能逃过那场劫难。  
       我是抗日战争的时候出生的。当时日本人对晋察冀地区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父亲、母亲只得把我送到老乡家,一呆就是三年多。老乡家里根本没饭吃,我们就采些树叶子、弄些糠充饥。树叶实在太苦了,吃不下去。老乡把树叶放在河水里冲几天,叶子冲烂了,苦味就淡了,再蒸熟,勉强可以下咽。后来听老乡说,这村子22个孩子,就活了2个,其中1个就是我。
       1947年,我8岁的时候,跟着部队在晋察冀地区频繁流动,根本没有办法稳定下来好好读书。当时,父亲天天在前线打仗,我很难和他见上一面。有一天,父亲在临走前,把一张很大的草纸交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是父亲用正楷写好的3000个常用字。父亲对我说:“孩子,你要把这些字全认下来,学会写,学会念,这样你就能看书了。”说完,他就走了。原来,父亲知道第二天要带兵打仗,当天就通宵熬夜为我写了这3000个生字。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才,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里,他根本无暇过问我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父亲想到自己这一去,很有可能回不来了,就把对儿子的深深期许和关爱,都渗透在这张发黄的草纸里。 最后一个蔬菜班.jpg
    蔬菜班合影,后排左3为老肖

         
公众号二维码.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10: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1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回忆,写得生动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4 17:0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21: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七一,他们红二代参加了观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6:19 , Processed in 0.0374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