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21-8-28 10:19 编辑
感悟月牙泉 文/刘小明
去年国庆节后,我来到了肃北明珠—鸣沙山月牙泉旅游,一睹天下奇观月牙泉风采。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来之前在资料上查阅到:此地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今日到此一游,不禁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其兴奋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进景区大门后,景区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件橙色的防沙服和一双橙色防沙鞋。从踏入月牙泉景区开始,眼前就被成片的沙丘、沙山所充盈,别类美景兴奋不已。我是南方人,从未见过真实的沙漠,要说见到和感受到也只是在电视或书刊上。现在梦想成真,真有一种说不去的喜悦。眼之所见,成片的沙丘高低起伏,一望无际。在西北风的劲吹下,有的成了沙山,雄伟蜿蜒;有的成了沙丘,此起彼伏;有的成了沙海,“沙波绵绵”。每走一步,虽然有点吃力,但感觉别样意境,心里非常惬意。 走不多远,沙漠深处一处景观吸引了我。路人介绍说那是月牙泉,是我们此行的目标景点。远观月牙泉,它就象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沙山中间。它的周围,排列着高低不等的沙山。其中南边的沙山最高,估计相对高度约有200余米,其它沙山则相对矮一些,100—150米不等。月牙泉景点从轮廓上分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月牙泉,它外形象个半月亮,据说盈水时面积达22亩,水深3-5米不等;另一部分是泉边建筑,它建筑在泉边3米高的沙土台上,修建了一些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庙宇。庙宇前面有5-7亩空闲隙地,种满了耐旱耐沙的植物和蔬菜。边听解释边朝目的地深一脚浅一脚的奔去,不知不觉间已到了月牙泉边。此时月牙泉畔已聚拢了很多游客,他们对这沙漠里的奇观评头品足啧啧称奇。细观月牙泉,其实它的水面还挺大,最宽水域直径约有50多米 ,它的两角很长且弯,恰到好处的弧线形成了纯天然的半月亮形。它的水质很清,2米深的水域内都能看见米黄色的细沙。据说此泉内生长着铁背鱼、七星草,专医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由是观之,月牙泉除了观赏价值外,其水中的动、植物也是宝。 月牙泉岸边的庙宇众多,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千余年来,这里是达官贵人、商贾士绅游玩之地,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月牙泉的千余年的奇特景观和独特的旅游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影响了华夏子孙,也使它声誉走出中国,传遍世界。 从菩萨殿走出来,漫步又来到了月牙泉畔。环顾四周,皆是沙山沙丘,唯独月牙泉坐落在沙山中央,且是清水盈盈。古人云:水火不容,水沙也不容,况且月牙泉周边都是流动的沙山,如果一旦发生沙尘暴天气,整个月牙泉景区就有被埋没的危险。可是千余年过去了,月牙泉不仅没被埋没,反而保持了原貌,可以说“任凭风狂沙虐,我自岿然不动”。此时我心中涌来一个又一个疑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虽然平常人无法释疑,但这独特的山泉沙貌使人不得不仰天奇叹! 我带着心中的疑惑,寻访了景点多位知情人,其中一位姓费的先生解释使我豁然。他说:月牙泉地域原来是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内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但流动的沙山为何没有填没月牙泉却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自己总算得到月牙泉相关的来历,内心深处也算稍微明白了一点月牙泉的来龙去脉吧! 一弯清泉,泉水湛蓝,碧波荡漾,水映沙山。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这是中国的瑰宝,这是世界的奇观。我到过此地,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